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现代绩效考核中的考评沟通及技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绩效考评是一个系统的绩效管理过程,有效的考评沟通是绩效考评过程十分关键的环节,绩效考评的一些重要作用必须经过考评沟通这一环节才能得以实现。本文就考评沟通在现代绩效考评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开展考评沟通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考评沟通应包括考核前的工作沟通和考核后的反馈沟通两部分组成,管理者应作为员工绩效改善和提高的有效推动者,而不仅仅是员工绩效和能力的评定者。  相似文献   

2.
绩效考评是众多企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它能为员工的薪酬调整、奖金发放、职务晋升和培训规划等提供依据.拥有一个良好的绩效考评模式对组织来说十分重要.由于先进的理念和良好的使用效果,360度缋效考评和关键绩效指标(KPI)两种方法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采用.但是,360度绩效考评和KPI方法都有不足之处,将这两种方法综合起来构成"3600+KPI"绩效考评模式,正好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达到更好的考评效果,文章就其内涵、可行性、实施步骤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创新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对某跨国公司绩效考评系统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跨国公司是全球 5 0 0强之一的国际知名企业 ,其绩效考评系统是一套依托于其全球局域网 (Intranet) ,运行在LotusNotes之上正式的员工绩效评估计算系统。其考评内容分为结果评估 (Resultassessment)与价值观评估 (Valueassessment) ;此考评系统的目的在于提高其中国员工的整体绩效。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它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保国  王松涛 《理论界》2006,(9):238-239
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是激励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提出了充分考虑知识员工绩效考评主体作用的知识团队激励性绩效评价机制及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充分考虑对知识员工的需求进行满足,以达到持续提高知识员工满意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新型政府部门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当前地方政府部门建立绩效考评体系时存在一些问题与偏差,诸如考评体系缺乏与部门的使命和长期战略相结合;考评体系难以全面真实反映政府部门的职能等.当前政府部门建立新型绩效考评体系的现实路径应以政府部门使命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导向;以科学的指标体系设计为核心;以政府部门职能的清晰界定和部门业务流程的再造和规范为基础;以多中心、多元化的监督评估体系建设为保证.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套完善的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能够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本文基于我国目前辅导员绩效考评的现状,运用管理学原理,进一步探讨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途径,从而使教育工作者加深对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指标的选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首先要选取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指标,文章根据考评指标的设计原则和设置方法,基于系统动力学思想,选定了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所需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熊国保 《学术界》2015,(2):193-199
企业社会责任是提升员工绩效的内在需求、动力和活力源泉。根据"刺激——反应"理论,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绩效影响的反应过程可概括为"刺激—认知—反应—行为—结果"。而关系质量和工作投入在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员工绩效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社会交换机制和道德感召机制是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员工绩效提升的内部驱动机制和外部推动机制,员工的内部需求驱动和外部环境推动共同作用形成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影响员工绩效的综合机制。只有个体内部需求驱动和社会外部环境影响形成合力,它们共同作用,才能实现提升员工绩效的目标。因此,在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中,除传统的激励机制来提升员工绩效外,还可以通过培育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组织认同感等措施来提升员工绩效。  相似文献   

9.
政府部门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公务员身上,通过保健投资、教育投资、职业培训投资等方式开发形成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政府部门人力资本投资必然要求得到回报,因而对公务员收入政策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公务员基本工资应体现政府部门人力资本的差异性;建立政府部门人力资本性质的津贴;取消年终一次性奖金,变奖金为可变工资;建立促进政府部门入力资本增长的利益导向机制;健全公务员业绩考评制度.  相似文献   

10.
员工创新绩效是企业创新和国家创新的基础和根基,本文从整合货币报酬和非货币报酬的总体报酬出发,以总体报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模型,对总体报酬、人力资本投资和成就动机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26个省市自治区的1151分调查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报酬显著正向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和员工创新绩效,人力资本投资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创新绩效;人力资本投资在总体报酬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总体报酬中的薪酬与员工创新绩效的U型曲线关系通过薪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U型关系进行传导,其他要素是线性传导;成就动机直接和间接调节了总体报酬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且调节了该作用机制得前后路径。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打开报酬与绩效的"黑箱"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企业核心员工之界定——以ZG燃气公司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作为企业核心员工之间的竞争。探索合理有效的界定企业核心员工的方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麦克里兰的冰山模型和库利的洋葱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核心员工评价体系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评价体系模型各个评价指标权重,设定各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然后根据建立的核心员工评价体系去测评企业员工的得分,按照20:80原理认定排名前20%员工为企业的核心员工。最后以ZG燃气公司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对企业员工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在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分别从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激励理论的视角,对职业倦怠的结构、影响要素等进行了解读,提出了以下观点:需求层次较低的员工更易产生职业倦怠,社交需要、受尊重需要未得到满足的员工易产生职业倦怠;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相比,对员工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更大;由于一些因素造成工作目标难以实现,员工易产生职业倦怠;公平感和激励强化有助于降低职业倦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以激励因素为主、兼顾保健因素、合理设置工作目标、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环境等降低员工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组织员工之间的交换并非总是均衡的,也存在非均衡交换。这一现实及其原因逐渐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Tsui等学者研究发现,在过度投资型组织,员工绩效不佳的原因是类似Adams描绘的过度报酬;在投资不足型组织员工仍然表现出高承诺的原因是工作嵌入。本文抽取31家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及其下属,形成231份配对问卷,研究发现组织员工双方在组织投入及员工工作投入方面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这是组织支持与员工需求不匹配,彼此对组织支持与员工投入看法迥异的重要原因。研究还发现,不同性质企业组织员工双方在认知差异程度及工作投入变量的维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相较于外企,国企存在着投资过度,而民企存在着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14.
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更注重供应链管理的构建和运用,因此,供应链绩效综合评价就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借鉴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目标,从战略、规划和运作三个层次分别对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建立了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角色职能科学定位的基础上,选择股东、客户、普通员工及管理层三类考核主体,设计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战略与文化导向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自身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ports an analysis of employer-specific sex differences in the processes governing the salary attainment of personnel of a large company. The two dominant theories of inequality both view discrimination as the operative cause of pay differences, but locate the structural source of discrimination at different points in the employer-employee exchange space. The wage discrimination hypothesis asserts that the economic disadvantage of women issues directly from the pay practices of employers, with women receiving “unequal pay for equal work.” The crowding, or employment segregation, hypothesis asserts that inequality issues from the employment practices of employers; disparities in the allocation of jobs and promotions results in segregation along sexual lines, with women relegated to lower-paying position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both wage discrimination and sexual segregation of the company's job and rank structures contribute to inequality, but that the latter is more important.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issue of discrimination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包容性改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事业单位由于形成时期和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存在着职能定位模糊、结构混乱、缺乏竞争机制、资源利用率低等非包容性发展问题。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环节,关乎公平和效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包容性改革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和谐的基础上,缩小收入差距,实现人的平等发展。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包容性改革还需要政府合理定位、转变职能和事业单位结构调整、收入分配方式转变等,将事业单位人才"洼地"变为人才"高地",激活事业单位竞争机制,既能确保事业单位本身的包容性发展,也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makes three critical contributions to the “Do Contacts Matter?” debate. First, the widely reported nul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l job searching and wages is shown to be mostly the artifact of a coding error and sample selection restrictions. Second, previous analyses examined only active informal job searching without fully considering the benefits derived from unsolicited network assistance (the “invisible hand of social capital”) – thereby underestimating the network effect. Third, wage returns to networks are examined across the earnings distribution. Longitudinal data from the NLSY reveal significant wage returns for network-based job finding over formal job searching, especially for individuals who were informally recruited into their jobs (non-searchers). Fixed effects quantile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 that contacts generate wage premiums among middle and high wage jobs, but not low wage jobs. These findings challenge conventional wisdom on contact effects and advance understanding of how social networks affect wage attainment and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19.
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研究职业高原与企业研发员工工作绩效的内在关系,探究自我效能感在该关系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职业高原的层级高原维度和中心化高原维度对工作绩效各维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对职业高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的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从企业管理和研发员工双层视角提出优化组织设计、加强与员工沟通、关怀员工和提高自我效能感等减缓职业高原到来、提高工作绩效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