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非正规就业、女性非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社会保护的概念、特征、规模、类型、现状、问题与对策展开了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某些方面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但是,目前学术界很少把女性农民工从女性非正规就业这个整体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开展研究。然而,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非正规就业中的女性农民工的社会保护状况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在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农民工以家庭形式进城务工,但由于人力资本较低,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常常陷入"进城"与"返乡"的两难抉择.建议提高女性农民工的人力资本逐步实现资源链接,加大对非正规就业女性农民工的引导力度和保护力度,进一步保障女性农民工福利和解决其后顾之忧,以促进女性农民工更好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从非正规就业的劳动关系看其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美遐 《中国劳动》2005,(12):22-23
近年来,我国的非正规就业以其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发展,而且已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非正规就业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都十分深刻。本文拟从劳动关系的角度,探讨我国非正规就业领域中的社会保障问题。造成非正规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适用于正规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难以适用非正规就业人员,而这又是由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特点所决定的我国目前的非正规就业,从人员构成看,主要包括农民工、城镇中的下岗和失业人员、个体从业人员、离退休再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关于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数量,国内比较权威的政府研究机构估算为1亿至1…  相似文献   

4.
金晓娜 《劳动世界》2016,(36):13-14
生育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不受重视,而生育保险对我国女性劳动力的长期发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就目前情况来说,生育保险制度虽然在保护母婴健康、促进女性就业、维护女性权益和保护女性劳动力的恢复与再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生育制度的不健全所造成的性别亏损对女性就业也有很大的消极影响,本文在社会性别视角的基础之上,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基于社会性别视角下生育保险制度对女性就业的影响进行详细而简明的分析,同时,从改善女性就业形式的角度提出针对生育保险制度的建议和优化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的是CGSS(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的微观调查数据,首先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我国目前非正规就业中女性和男性的状况进行分析;其次对非正规就业进行了Oaxaca-Blinder分解和Neumark分解,探究性别工资差异的歧视程度;最后对非正规就业进行了分位数分解,研究两性之间的工资差异情况。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增加教育年限可在各个分位点上增加两性工资性收入;从均值上来看,女性教育回报率略高于男性。无论是Oaxaca-Blinder分解还是Neumark分解,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都存在比较严重的性别歧视,Oaxaca—Blinder分解中的性别歧视占总差异的68.90%,Neumark分解中的性别歧视则占总差异的58.99%。分位数分解结果显示:非正规就业随着分位点的提高,两性之间的工资差异呈现短暂略微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收入群体工资差异最小,总体上非正规就业性别工资差异表现出"地板效应",性别歧视(系数效应)导致的工资差异呈现与总体相同的规律,但性别歧视(系数效应)导致的部分比重则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非正规就业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非正规就业的规模日益扩大,逐步成为促进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不论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非正规就业人员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我国的非正规就业发展迅猛,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角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有6000~7000万人.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特别是对于解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问题、消除城镇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经济与社会的角度,从农民工出现的必然性到农民工就业保障措施的选取,对中国转型时期的农民工就业问题进行了探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现代化的趋势,对农民工就业权益的保护也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户籍制度在上海率先"破冰"、国务院提出将在全国逐步实行居住证制度的大环境下,文章辩证的分析了户籍制度正面的功能,并提出从改善农村人力资源构成及规范农民工就业环境两个方面来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益。  相似文献   

8.
从六街道社会就业状况调查中看非正规就业 近期调查了北京市六街道(社区)的就业状况. 大体轮廓有几个方面: 1.单位外就业人员占整个就业人员总量的36.6%(64707/176891);非正式员工占单位就业人员的18.2%(14078/77355).据此推算,非正规就业人员约占就业总量的48%以上.在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来源构成分析中,农村进城就业人员占54.6%,下岗失业人员占29.8%,其他人员占13.4%.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日益庞大,进城农民工约为1亿,跨省流动就业的农民工约为6000万。农民工是转型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特殊的群体,保护农民工的正当权益、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非正规就业的保障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中国就业模式变化的一大特点即是:非正规部门就业或非正规就业日益成为吸纳劳动力,尤其是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形式。据统计,我国现有劳动力人口约7.1亿~7.2亿,而能够进入到正规部门就业的大约2亿人,其他大都在非正规部门从事非正规就业(李强,2002)。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判断,我国目前非正规就业人群主要由三类人构成:被旧体制抛出的部分下岗失业工人(约3000万);流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工(约1.2亿);重返劳动力市场阶段就业的女职工和老年补差职工等(彭宅文,2004)。显然,以上人群由于自身在身份、文化、技术、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劣势,是…  相似文献   

11.
广东作为人口大省,就业大省和农民工大省,扩大与促进就业历来得到高度重视。从广东就业工作的实践看,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关键要做到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两个原则,健全三大体系,创新四个机制。紧紧围绕充分就业总体目标就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紧紧围绕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这一总  相似文献   

12.
任鸿雁 《劳动世界》2017,(31):22-23
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了就业才有收入,民生才会逐步改善,社会才会安定.而就业的重点对象一个是高校和中专毕业生,一个就是农民工.大学生和中专生的就业是"经线",农民工的就业是"纬线",只有织牢"经纬线",整体就业形势才能稳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非正规就业得到迅速发展,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尤其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非正规就业领域仍存在着社会保障的普遍缺失。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不可避免地会对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就业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求职难度的变化和收入水平的变化等两个方面考察了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农民工就业压力感知的现状、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38.76%的农民工感觉近两年求职难度增加,34.06%的农民工近一年内出现了收入水平下降。基于Heckman两步法的计量检验显示:农民工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城镇户籍的流动人口,并且中老年农民工的就业压力显著更高,女性农民工的求职压力大于男性、但收入下降的压力却低于男性。而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农民工的就业压力显著下降。雇主或从事自营工作,以及在个体及其他所有制就业的农民工,其收入水平下降的可能性显著更高。华南和华东地区农民工的就业压力显著低于其他地区,并且就业压力在不同行业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城乡融合现实背景,从人力资本转化视角,分析城乡融合对农民工就业选择的影响,重点从年龄、文化水平、家乡经济发展程度、社会网络等四个层面分析农民工就业选择的理念、方式、范围、利益诉求的变化和特征,进而阐明农民工由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内生性需求机制。研究认为,不同年代的农民工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家庭及社会网络、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就业选择的理念、方式、范围及利益诉求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人力资本转化的内生性框架正在日益形成,这些为新时期制定更为合理的农民工就业政策、完善就业环境、制定就业法律法规、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1996年在深入开展再就业工程这项工作中,上海市结合本地的实际,采取政府政策扶持、社会力量提供技术援助等方式,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各种形式的非正规就业.经过5年多的努力,已形成1.1万个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和17万余从业人员的规模,并且还在迅速增加.国际劳工组织肯定了上海通过发展非正规就业满足工作需求和消除城市贫困的做法,并称之为"上海模式".  相似文献   

17.
非标准雇佣和非正规就业是两个在内涵和外延上差异明显的动态概念,前者指不同于传统标准雇佣模式的工作安排形式,后者指提供合法商品和服务但缺乏国家管理或劳动法律保护的就业形式。许多形式的非标准雇佣都未在法律上或在实践中获得法律保护,因而非标准雇佣与非正规就业存在重要交集。我国混用这两个概念,笼统提出发展非正规经济(灵活就业形式),这不利于体面劳动的实现。应当同时进行双重政策和法律调整,推动非正规就业向正规就业转化,完善非标准雇佣向标准雇佣转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每年数百万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市场,劳动力市场出现饱和甚至是过剩,而正规部门的就业容量有限,本文通过借鉴中国三元劳动力市场格局,分析大学生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的障碍和对策,提出大学生在非正规部门就业的促进机制,为转变大学生就业意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文章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1998年-2018年CSSCI收录的578篇农民工就业的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和计量学分析,发现当前农民工就业的研究渐趋成熟,形成了该领域的特色期刊群和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者群体。当前农民工就业的研究热点由城市农民工逐渐过渡到金融危机和返乡农民工,又转变为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预测之后的研究热点会向农民工的高质量就业、农民工市民化、职业型农民工转变。最后,针对农民工就业状况存在的问题从农民工自身、企业和政府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利 《劳动世界》2010,(12):94-96
近年来,我国的非正规就业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非正规就业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此产生的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却越来越严峻,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到来,更加凸显出建立健全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迫切性。本文从国内外非正规就业者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非正规就业者社会保障面临的诸多问题,并借鉴国外的经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