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人类社会走向生态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社会是一个纯粹的人类社会,它纯粹由人与人关系组成,在本质规定性上与自然世界无涉。现代性社会这种与自然世界分裂的本性,决定了它必然把反自然、征服自然和掠夺自然作为自身追求的终极目的。生态危机的发生正是人类社会本身所蕴涵的这种反自然的逻辑后果。欲将生态从危机中拯救出来,必须改造人类社会,并由人类社会走向生态社会。生态社会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本质统一,是人与人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统一。由于生态社会本身将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内在目的,保护自然环境就成为生态社会不得不承担的道义。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同时有着三重生命,即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自然生命指人的肉体生命;社会生命指人的社会存在;精神生命则是对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形上思考,是生命最终的精神皈依。生命观因此就是对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这三重生命的观点与看法。“贵身”的自然生命观、“虚静”的社会生命观和“死而不亡”的精神生命观共同构成了老子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3.
生态消费是指人类的消费活动与自然相和谐,取之于自然而不破坏自然,作用于自然而不损害自然,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持自然生态平衡,保持社会永续和谐发展。从内容上看,生态消费能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经济社会发展三者的和谐共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体现;从理念上讲,生态消费思想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消费指导思想;从原则上看,生态消费体现了物际公平、人际公平、国际公平的原则,成为和谐社会发展重要条件;从目的上看,生态消费满足了人们的生态需要,实现了消费从工具到目的的转换,是人类三元需要有机结构体系循环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内驱力。生态消费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同时有着三重生命,即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自然生命指人的肉体生命;社会生命指人的社会存在;精神生命则是对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形上思考,是生命最终的精神皈依.生命观因此就是对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这三重生命的观点与看法."贵身"的自然生命观、"虚静"的社会生命观和"死而不亡"的精神生命观共同构成了老子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5.
嵇康是魏晋时期重要思想家,他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命题,奠定了其在思想史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任自然"需要价值上的指归和理论上的证明。嵇康以"和"贯穿自然,提出"自然之和"思想:任自然则能够达到和,至和则万物各任自然。由此在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论述了和的价值,通过化解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内在紧张,达到一个个体自由,社会和谐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在同一个层面上去考虑自然时空和社会时空,其实社会时空与自然时空有很大的不同。通过与自然时空的比较,可以引出社会时空的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而通过探讨社会时空的内涵,又可以进一步揭示社会时空的结构与社会生活质量的关系,从中得出不同社会条件下人类生存的状况和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实践上讲,社会技术和自然技术一样是确定存在的。社会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发挥着和自然技术一样重要的作用。在技术领域中引入社会技术就必然要求创新和发展技术观念和技术概念,突破对传统技术定义的局限。在技术观念上进行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在总体性问题上基本符合马克思的思想,但在主体-客体关系问题上,却没有摆脱唯心主义的窠臼。这样导致他在对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中总有失偏颇,像一个钟摆,时而摆向自然,时而摆向社会,割裂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1)早年提出了“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2)晚年强调“自然存在对社会存在”的基础作用。文通过马克思的自然、人化自然、自觉自由活动来阐明自然-人-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9.
康德开启的认识论转向的逻辑导致了主观主义,与生态本体论的人类中心主义相关。克鲁泡特金的经验自然主义忽视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区别,其逻辑会导致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本体论。布克钦提出辩证自然主义,把自然与社会视为一个渐进发展进化的连续统,试图超越主观主义和经验自然主义,从而克服人类中心论与自然中心论的生态本体论的对立。但是布克钦生态伦理本体论思想存在着自然观上以互助取代斗争、方法论上以肯定取代否定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生态学把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拓展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环境问题的解决,最终取决于现代文明在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上的全面变革。这一变革需要一种新的、关涉到自然的伦理精神的引导。自然伦理建构的两难困境反映出生态运动理论基础的分歧。对技术的社会基质的分析拯救了技术的解放潜能。生态社会中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把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的进化过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法兰克福学派尤其是施密特在解释和发挥马克思的自然观时,提出自然与社会或人与自然相互渗透、相互中介的观点,这一观点具有其合理的成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内在联系。但是,法兰克福学派在强调自然与社会的统一时,用历史吞并自然,将承认自然的客观实在性和自然辩证法当作本体论的残余加以拒绝,从而不能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实践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略论传统园林美学中的四种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野自然、乡土自然、画意自然和意境自然,是从美学角度对园林发展史上曾经存在的各种纷乱的自然观念的提炼和总结.这四类自然观形成于不同的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背景下,其核心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历史上和当代园林创作的不同美学倾向,是园林形态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是立足于大工业生产实践,在理论上对旧唯物主义自然概念的批判,对十九世纪自然科学关于自然及其规律的抽象理解和古典经济学关于社会经济的所谓自然规律的批判基础上得出的新哲学的奠基性范畴,“自然”概念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自然和社会在理论上是互为定义的。马克思的实践、劳动、生产力等等概念都是奠定在对自然的理论批判和建构基础上的。施密特在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解读中存在不少误解,具有总体上倒向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倾向。人和自然的历史辩证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人和自然和谐必须遵循的法则,是我们的时代无法超越的基本实践规范。  相似文献   

14.
普里戈金在他的最后一本哲学著作《确定性的终结》中呼吁"我们需要一种更加辩证的自然观"。这不仅包括对于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和生成关系的再反思,也包括对于演化世界的发展机制的哲理性探索,还包括对于人和自然、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关系的再追问,并力图促进西方文化传统和东方文化传统的再综合。他所期待的,是一种把自然看成是能够产生人类和人类社会的自然,是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从而也是追求一种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天然自然与社会自然具有统一性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范式已经成为研究生态系统的重要范式。在复合生态系统视域下探讨胶州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利于从整体上揭示其服务功能。胶州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自然维度主要包括气候调节、水调节、气体调节和废弃物处理等;经济维度包括渔业资源、滨海旅游业资源、企业资源等;社会维度包括休闲娱乐、生活设施、教育和美学价值等。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的服务功能之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产业哲学的兴起,社会自然已经成为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热点,在纪念于光远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该研究形成了一个热潮。本研究介绍了国内学者对于光远“社会的自然”思想的发掘,以社会自然为研究对象的工程哲学和产业哲学的兴起;评述了国内学者围绕社会自然定义的争论,分析了社会自然与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的区别和联系;最后阐述了研究社会自然的意义不仅是自然辩证法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理论界在技术本质及其范畴问题上争论未止。技术是人类利用、控制与改造自然、社会、思维的方式、方法的集合,是人对世界的活动方式,包括自然技术、社会技术与思维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科学技术越是向高精尖发展,就越是趋向于直接功利目的与间接功利目的相结合,把暂时的、孤立的实用价值与自然——社会生态学意义统一起来,科学技术向生态技术美的转化和生成,必将成为一种不可阻遏的趋势。因此,从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上研究探讨科学技术的美学价值,促使科学技术既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又协调平衡自然,社会两大生态系统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就成了生态技术美学的主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是中英文学史上田园诗的双璧 ,他们性格中都有“静”和“动”的成分 ,但他们对他们所生活的自然和田园的体认有着巨大的差异。从他们对自然和田园生活描绘的广度上来说 ,华兹华斯为我们展现的社会画卷多姿多彩 ,从这点上来说华兹华斯胜于陶渊明 ;从他们对自然和田园生活表现的深度上来说 ,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完成了人格与精神的升华 ,达到了物我交融的程度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陶渊明胜于华兹华斯。本文的结论是 :陶渊明的自然是自己的自然 ,华兹华斯的自然是自然的自然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土地区位与城市土地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市地区位与区位理论区位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包括地球上某一事物与其它事物在空间方位和距离上的关系,还强调自然界的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换言之,区位就是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在地理学中,自然地理位置是指地球上某一事物与其周围陆地、山脉、河湖、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自然地理位置为城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提供极其重要的自然基础。自然地理位置的优劣影响人口、城市与产业的宏观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