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既要看到世界性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及可能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调整,也要看到当代中国的少数民族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在主体性意义上的新内容。我们在进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时要具备哲学、伦理学的理念。这就是:要贯穿作为不同民族主体相互间的承认、对等的价值认同;各自不同的民族主体都必须相互承认各自关系内部所固有的规范性要求,在承认过程中体认普遍性与个体性价值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刘大先的《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以古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为历史经线,以少数民族文学为核心焦点,以历史与书写、少数民族文学的身份与变异、差异与表述、地理与想象、迷狂与信仰五大主题为坐标点,全方位地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纳入到了中国现代转型的框架中加以思考,实现了较为全面地呈现中国少数族裔文学完整的图景的目的,显示了学术视野的丰富性和体系的宏大完整性及学术前沿性。但此宏大的研究构架,又可能在无意识间放逐了研究的焦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其视野宏大繁复、学科交叉多样的论述中,少数民族文学本身发展的轨迹却可能被材料化、肢解化。  相似文献   

3.
探讨何谓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应先辨析民族、少数民族,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等概念。从语言文字论、生活题材论、作家出身论三方面探讨此问题都有道理,但难免有片面之嫌。本文把问题大体确定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具有少数民族族属的作者创作的文学,特别是这类作者或者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或者以少数民族生活内容为题材创作的文学。  相似文献   

4.
详细论证了少数民族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基本特点和实践意义,少数民族文学人类学批评所具备的跨界性、多元视角性、对话性、整体辩证性和弱化少数民族性等特点会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研究空间,它所具备的反思性也能实现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传统观念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6.
清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形成是数量多品质高的民族文学创作成就的映现,是民族文化资源的一次次文学话语的体现,是秉承与传播清代之前多民族优秀文学遗产的互文性表现。我们既要阅读清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书面文学,也要阅读民间文学;既要阅读普通作家的作品,也要阅读大家名家的作品;既要读懂表层结构,又要读出深层意蕴。在汲取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着重阐释清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学格局;阐释清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中心和边缘的关系;阐释清代"少数民族文学"的话语构成,从而深刻把握清代少数民族文学"多元一体"的内涵和性质。  相似文献   

7.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通过“象征形式”表达的民族主义中包含着复杂的关系内容。对批评者来说,需要把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表达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多民族国家社会文化建构过程的产物。少数民族文学文本在表达自己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已包含着多种其它文化要素的内容,这个过程实际上既是倾心“表现”,也是“协商”的关系过程。以此为契机,在整体的社会文化转型和建设过程中,需要摈弃任何绝对的“唯我”主义的思维传统。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文学人类学批评产生的外部诱因在于复数文化观的吁请、理论范式革新的要求,民族意识的反思和合法趣味归属的追求,都是与他者打交道的学问、都是一种观念的集合、都乐于追溯民间传统等则是其产生的六个内在基础。少数民族文学人类学批评的产生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内在要求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文学早已进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现在的问题只是怎样"入史"。怎样入史?一是要做好少数民族文学的翻译工作,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二是要坚持文学的国家水平标准,准确地反映各民族文学的创作成就;三是要采取融入的方针,从不同民族文学的交流和融合的高度来把握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特色;四是可以撰写单独的少数民族文学史,或者是单一少数民族的文学史,在高校开设少数民族文学专题课。真正的民族平等是基于民族自信的平等,处理少数民族文学入史的问题,也应提倡这样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过程中,面对更多的是族性文化概念内部层次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在这些细微的区别中,批评者采用什么样的批评角度,运用哪种值得利用的差异性概念来完成自己的批评目的,其观念和意图十分明显。对族性文化如果不进行认真的甄别,就有可能对其文学中的民族主义倾向误读,会使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由于依附、沉溺于民族主义的偏见和迷信,而始终在一个混杂、错位的境地徘徊。  相似文献   

11.
作为较少为内地学者关注的现代新儒学的第三代人物刘述先先生,其著《文学欣赏的灵魂》是新儒学为数不多的文学批评的代表作。该著拥有一个独立自足的完整的系统,包含了作者对文学与哲学、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等多重关系的思考,以及对文学背后的"人性光辉"的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2.
通过穷尽性梳理、统计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的各种数据,比较分析了自2004年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以来,对外译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所取得的成效。同时深入分析了对外译介的系统性、执行计划的制度安排、资助经费的分配、输出渠道、路径规划、输出语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当前形势下,应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对待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对外译介。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方面,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承担着特殊使命。应大力推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译介到周边国家,促进民心相通、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13.
再返《生死场》--评刘禾《文本、批评与民族国家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禾的<文本、批评与民族国家文学>是"重写文学史"的重要篇章,其创新与偏颇之处都相当具有典型性,在"重返<生死场>"时又陷入了民族国家文学话语与女性主义话语的误区之中.  相似文献   

14.
青年作家是当前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队伍的主力军。当下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焦点一是表现民族文化传统、民族生活习惯和现代性、和当代现实生活的冲突,二是宏大叙事的民族民间化,三是对底层边缘人物的励志书写,四是表现生态主题。  相似文献   

15.
第五届全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奖是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和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评奖活动。此次获奖成果表明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人才辈出 ,特别是少数民族评论家和学者开始走向成熟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优秀成果迭现 ,表现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新特点、新发展。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已经从较封闭的单一民族文学研究走向对各民族文学之间、民族文学与汉族、世界文学之间关系的比较影响的开放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是一部厚重而大气的力作。该著作以全新的研究模式和理论视点 ,运用艺术文化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理论方法 ,首次集中检阅、考察、探讨新时期以来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现状和前景 ,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构建当代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理论体系。这必将在中国地域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学术地位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学修辞批评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学术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修辞批评承诺对文本意义与效果产生的过程进行揭秘,它是批评家对文本进行意义阐释与价值评判的基础。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文学修辞批评与其批评对象之间有天然的亲和性,对文学的修辞性的忽视,实际上是对文学的本质的忽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的文学批评主要是判断式批评,这有悖于文学活动是一种想象力创造活动的特性,因此,我们要提倡想象批评的模式,让批评回归文学本身。李先国的《批评想象的理论与实践》则为我们提供了想象批评的理论与实践范本,但还需要在理论方面充实完善,在实践部分还需要通过不同范本提升想象批评的范畴、方法与步骤等。  相似文献   

19.
老舍心仪但丁的《神曲》并以之为标杆,大力提倡“灵的文学”。旗人固有的伦理立场和对宗教的隔膜,使得老舍“灵的文学”的创作实践虽达不到但丁《神曲》的高度,却开拓了现实主义文学罕见的深度。  相似文献   

20.
在整个文学批评凸显边缘和失语的情况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更是处于弱势状态。在各种话语争鸣之中,无论是本民族自身的文学批评还是汉族学者对民族文学的批评,都因没有真正把握民族文学的书写特征、价值取向、审美规范和历史定位而存在批评的软弱无力状况,既不能科学剖析问题也无法给予文学创作以有益指导。调整批评姿态、转换批评方法、更新理论资源,成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