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20世纪以来,宋代社会史研究走过的百余年历程可分为4个阶段:起步与开拓阶段,不但开辟了若干领域,而且已经尝试理论分析,出现整体史研究的倾向;曲折与停滞阶段,则强调理论,流行宏大叙事范式,但研究范围收窄,两岸研究出现明显差异;复兴与发展阶段,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研究方法逐渐更新;走向繁荣阶段,随着理论与方法的多样化,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大,社会史视角与传统领域相结合,研究问题不断细化,取得大量具体成果。不同时期宋代社会史研究的特点,为学术研究的未来走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墨学研究概况、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考察了近代墨学研究。把近代墨学的发展划分为乾嘉奠基时期、19世纪下半叶发展时期、20世纪前30年三个发展阶段。认为后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孙诒让、梁启超与胡适。从墨学研究方法上看,近代墨学研究的历程也是近代墨学研究方法论近代化的历程,并由此可以反观近代学术方法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法律经济学是 2 0世纪西方法学界也是经济学界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也是 2 0世纪后半个世纪法学界最重要的发展。国内对其有一定的研究 ,但对于法律经济学发展线路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多见 ;文章从法律经济学产生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进行分析 ,揭示了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由经济学学科到法学学科 ,并为法学研究带来方法论的一场新革命  相似文献   

4.
解句方法的研究是训诂学的一项重要内容。20世纪,我国解句方法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开创阶段、发展阶段、逐渐完善阶段,走过了一段从萌芽到完善、从粗略到缜密、从芜杂到科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受西方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从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农村合作组织也渐次有所开展。分析其发展的历程,我国农村组织经历了民间力量推动的自由发展和政府主导的定向发展两个阶段。研究各阶段不同的特征,对今天我国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围绕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百年学术历程前后经历了译介与研究两大阶段。其中,译介阶段始于1923年,发展历程可分为开创期、萧条期和振兴期;研究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聚焦于短篇小说中的叙事研究、女性主义批评、身份研究等方面。该文对中国曼斯菲尔德学术百年的译介历程与研究现状进行述评,总结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路径,展现曼斯菲尔德超越时代永恒的文学魅力及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口述史学的发展及研究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30~40年代,西方各主要国家相继跨入现代化阶段,在传统历史学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新口述史亮相登场,它仍然秉持着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自由、民主的理念,搭载了社会人文群体对自身经历的记忆。利用了现代录音、录像技术,内容上反映着从社会上层到普通民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里多姿多彩的生活历程。这当中,口述史学的研究和实践也从最初的机械记忆进化为对历史过程和理念的积极探求。进入信息化的21世纪,口述史将借信息传媒技术更广泛,更深刻地记录下人类社会前进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8.
中国史是海外汉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访谈中,史学界知名学者谢元鲁教授对海外中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海外对中国史的研究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兴起于晚明;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成熟于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同时,对每一阶段的研究特征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深层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了解海外中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叶斯柏森是19世纪后期、20世纪上半叶世界著名的丹麦语言学家,在语言学诸多领域占有重要位置.为让令人后学更好地了解叶斯柏森其人其学以及我国学者对叶斯柏森理论学说的研究历程,本文介绍叶斯柏森语言研究道路,分析叶斯柏森代表性论著,探讨其学术思想和研究重点,进而将中国学界对叶斯柏森理论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加以总结,从五个方面指出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解放前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西方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从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我国农村合作组织也渐次有所发展,分析其发展的历程,我国农村合作组织经历了民间力量推动的自由发展和政府主导的定向发展的两个阶段。研究各阶段不同的特征,对今天我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建设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诗经》学是经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今文三家《诗》衰微,《毛诗》一统天下,《诗经》的文学特性得到更多关注。魏晋与南北朝《诗》学又各具特色。魏晋《诗经》学存在郑学与王学之争,论争激烈;南朝《诗经》学注重阐发义理,北朝《诗经》学注重名物训诂。  相似文献   

12.
“魏晋文学自觉论”的迷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上流行已久的"魏晋文学自觉论",其理论支撑不外乎"纯文学"、"人的觉醒"以及"审美"等概念,而这些概念无一例外都是西方现代性的产物。魏晋六朝时期不可能产生这些现代性的观念。用现代性支撑起来的"魏晋文学自觉论",不过是一个虚构,一个自觉不自觉使用西方观念改造中国传统的伪命题,它本身是经不起学理的检验的。  相似文献   

13.
庐江何氏本为魏晋之际兴起的"小族",及至东晋南朝,其家族门第不断上升,成为门阀社会"高胄"、"荫华"的显赫门第,维系了二百多年的兴盛局面。究其原因,固然非止一端,但关键在于其家族之婚姻与仕宦。就其婚姻而言,自东晋至宋、齐,何氏家族相继与诸皇族联姻,成为士族社会中的外戚世家。这使得何氏家族长期获得皇权的护佑。此外,作为高门士族代表,何氏家族虽不乏风雅名士,但各时期其家族都有致力事功的政治人物,如东晋之何充、刘宋之何尚之、萧梁之何敬容等,从而确立起其家族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4.
南朝文人乐府诗演进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同期的文人徒诗、乐府民歌对照来看,南朝的文人乐府诗有自己的演进轨迹。刘宋是整个南朝文人乐府诗发展的创始时期;南齐文人以"赋题法"制作乐府诗,为文人乐府诗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路;梁陈时期,文人创作的边塞乐府诗、清商新声乐府诗、七言乐府诗蔚然兴起,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南朝文人乐府诗的创作实绩对唐代各诗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魏晋玄学盛行之时,大乘般若学攀附老庄(尤其是庄子)的态度更加明朗化,甚至从理论上自觉总结出了以老庄学说来比附般若空学的"格义"、"连类"之法.反之,当时的老庄学也借助于佛学,尤其是东晋支道林,则更以般若性空学说来阐释《庄子*逍遥游》,卓然"拔理于郭、向之外",从而为庄子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晋代的史官制度比较严格,担任史官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撰史能力。从刘宋开始,秘书郎、著作郎等史官逐渐成为士族子弟步入仕途的台阶,这种情况在南朝极为普遍。南朝史籍中频繁出现的许多著作郎、著作佐郎,其中有相当部分其实并不修史。大著作是专掌史任的史官,具有这一名号者较少,且仅见于南朝后期。撰史学士与撰史著士,也出现于南朝后期。这些名称的含义当在强调史官必须具有一定的史学修养,能撰史著史。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隋唐五代时期北方草原回纥民族的兴起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着重讨论了回纥与隋唐五代的关系,说明其为隋唐的繁荣进步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清邪教指的是被当时政府与正统宗教所排斥并压制的民间教派。明清邪教中有一套很有特色的网络系统名称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三花五叶 (或称三宗五派 )、“五盘四贵”、九杆十八枝 ;二是以以九宫八卦组织教派 ,最著名者是清初创立的八卦教 ;三是“五行十地” ;四是辈分传递。各种邪教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 ,可以使教主的意志得到最大限度的贯彻。明清邪教之泛滥 ,与其组织的发育完善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五代是个战乱的时代,也是重武轻文,儒学式微的时代;但儒士却得到了许多政权统治者的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儒士在政治上积极参与各国的礼仪制度建设,以儒学政治理念影响统治者,对君主的错误直言谏诤,努力推行仁德之政;在军事上,儒士为军阀将帅执掌书檄,运筹帷幄,化解危机,甚至统兵作战;在文化上推行教化,保存整理文化典籍,著书立说。儒士在五代历史上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仙道文化的影响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仙道诗歌。南北朝仙道诗是指南北朝时期以道教活动为题材的,其形象塑造和意境的创造都是以道教活动为本原的诗歌;具体则包括南北朝时期以说明道体本身或者述说道教的神仙及信仰者(包括道士)的事迹、活动以及描写道教的宫观、名山,记录道教斋醮仪式活动和阐明道教教义,并宣扬信奉之效果及自我体道的情怀为题材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