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并非如黑格尔所规定的那样,是至大无外,因而只能自圆其说。哲学是文化的核心精神,在外延上,哲学小于文化,它是文化的一个门类,在内涵上,哲学作为文化的精神则深于一般文化。因此,如果说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它表现着人的存在状态,那么,哲学必然认其文化精神的形式体现着人的本体论存在状态。在这种意义上,哲学即人学,哲学史上的一切哲学形式,哲学论题都不是偶然的,在其实质精神上都可以找到其人性根据。因此,只有哲学才必须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历史,重新认识和重新解释自己的历史,这种不断认识和解释过程正是人的不断生成和超越过程。哲学史是哲学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
论历史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考历史的意义并将之与理智相联系似乎已不合时宜了。这是伴随着历史哲学的退位而发生的。马克斯·韦伯即认为历史的客观性是绝对的无意义。而我们应该看到 ,历史哲学的新形式及其诠释努力之所以能够继续进行 ,乃是因为受到一种经验压力和导向需求的推动 ,这种需求专横地要求获得与历史的传统意义规定等值的东西。而阐释学的理智可以将过去的文化产物中的客观意义与历史思考的主体和历史编纂的读者的诠释功效和能力调和在一起。总的说来 ,历史的意义具有三个外延或者维度 :内容的、形式的和功能的维度 ,这三者必须协调地相互联系起来 ,对于历史叙述采取一种采取消极意义的做法也才是唯一理智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哲学”有无“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这个题目看上去有些怪诞。它似乎是一个无须也无法回答的问题。中国哲学可以从先秦讲起,西方哲学可以从古希腊讲起;古今中外哲学家层出不穷,哲学著作卷帙浩繁,“哲学史”论著何止千万!岂能怀疑哲学有其历史?其实,更恰当的提问方式应当是:哲学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有“历史”,又在何种意义上无“历史”?笔者认为,就哲学的“境界”而言,哲学无“历史”;就哲学的“实现”而言,哲学则有“历史”。人对自身经验存在的超越,有两种完成的方式:一种是逻辑的完成,另一种是历史的完成。前者是形式的,它表现为超验的形而上学,通过哲…  相似文献   

4.
历史思想现代化的演变也可以概括为一部意义缺陷或失落的历史,如今,它面临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后现代主义思想谴责历史思想现代化中的意义缺陷.历史思想在根本上处于危险境地的是方法论上的合理性,它把历史构建为一门相当独立于它的各种变体的科学学科.正是这种合理性,作为人类生活实践之文化定位的原则,已经导致了这种合理性既无法对付又费解的境况.不过,历史编纂中的后现代转向也存在定位缺陷,我们应当唤醒历史理性来弥补这种定位缺陷.  相似文献   

5.
苏格拉底及其弟子在学术界被很多人看成是古希腊自然哲学转向政治哲学的标志。这种看法虽然也有一定的依据,但在今天人们对理性主义政治学的反思中,它却多少是坚持理性主义认知范式的结果。除去这种范式所带有的特定遮蔽,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政治哲学发展史的另一幅画面:智者学派具有自己特点鲜明的政治哲学思想,它全面参与了政治哲学转向的过程。当今时代变革催生的"认知范式"转换正颠覆着理性主义政治哲学史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6.
解析弗协调逻辑容纳"真矛盾"的逻辑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弗协调逻辑是一种可以容纳"矛盾"的非经典逻辑,但它只是要容纳那些不会导致系统不足道的"真矛盾".论文在详细阐述弗协调逻辑容纳"真矛盾"的核心逻辑机制的基础上,对逻辑真理观进行了逻辑哲学层面的反思,并明确提出:传统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的真理都是具有严格相对性的,而弗协调逻辑的真正哲学价值不在于它自身特异的逻辑性质,而在于它自觉贯彻了逻辑真理的这种严格相对性.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哲学产生之前的西方传统哲学以不同的理论方式涉猎了"历史"的规定.从总的倾向分析,西方传统哲学均以"超历史"的方式解释"历史"的性质,将"历史"置于"本体"或"意识"的形而上学基础上加以说明.马克思哲学的唯物"历史"观以关于实践的现实性思考方式为前提,将传统哲学附加于"历史"之上的"超历史"因素归之于"历史"活动本身,将对"历史"的具体理解真切地返归到本来的生活根基上.这一思考方式确立的实质是将"历史"具体的和现实的规定还原于历史的境遇与条件之中.正因如此,马克思哲学的唯物"历史"观既不是诉诸"历史"的普遍性解释原则,也不是经验式地归结为流变的"历史"现象的描述,而是提供了超越以往哲学的抽象解释,使之真正具有了现实性力量的客观内容,并确立了揭示"历史"发展趋势的现实性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8.
关注个体伦理意义的个人视角和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人类自然法理性是西塞罗政治观产生的文化条件,它使西塞罗的政治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在西塞罗政治观的叙事形式中,哲学和历史的叙事形式之间具有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表明哲学理性的叙事形式正在遭受挑战,这种挑战的深层表现是哲学与政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哲学越来越成为获得私人幸福的重要生活形式,它不再如希腊古典政治哲学那样是政治的终极监护者。政治生活是人在世俗生活中应承担的义务,权力和荣誉是世俗中的人们对政治家的奖赏,但这种奖赏必然是短暂易逝的,终究是没有意义的。西塞罗通过小斯基皮奥之梦暗示政治生活的意义最终要落实到神的奖赏之中,这何尝不是一种中世纪政治神学的萌芽?  相似文献   

9.
历史解释模式与社会历史理论、史学范式、史学理论等概念意义相近又不完全相同;既紧密联系又有细微差别.所谓"历史解释模式"是指最一般的对历史的理解范式和解释框架,主要包括历史观和方法论.从哲学视角看,历史解释模式总体上可分为"宏观历史解释模式"、"微观历史解释模式"和文化哲学的历史解释模式.所谓宏观历史解释模式是指从社会历史宏观领域着眼,注重历史的"大结构、大过程、大比较",从人类活动的宏观领域去把握和解释历史,一般围绕历史的性质、有无规律、决定因素-动力系统、进步路线图等领域展开.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为背景,从反思哲学观、批判传统教科书体系出发,很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对什么是哲学、特别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重新反思,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式"的诠释,总的看来,这些"形式"的诠释其实是人的认识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