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一,“表象”、“意象”、“形象”生成的相互关系;二,中国传统意象论涵义的辨析;三,中国传统艺术批评理论中意象学说的具体运用三方面,讨论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问题。得到的看法是:审美意象是“意中之家”。具体地说,是审美主体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感知,积累了丰富的表象,表象又经过主体的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因素的作用而在头脑中显现的审美形象。  相似文献   

2.
想象中的表象运用在舞蹈表演中,可有助于表演者对舞蹈意境的构想,培养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想象中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运用在舞蹈艺术中,可以促使表演者更好地把握作品,创造出舞蹈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从知觉转换为想象的心理机制来看,想象尤其是艺术想象具有情感涌动性、境界开拓性、意向综合性、趣味生发性四方面的特征。想象的情感涌动性,即因想象而生发的深广的情感反应作用;想象的境界创生性指的是源自知觉意识假定性和想象意识假定性的想象性意象假定性所具有的审美境界创构和生成作用;想象的意向综合性,即任何想象性意象都是意向性综合的结果;想象的趣味生发性,则指的是想象所开拓的自由灵动的艺术时空能给人以趣味盎然的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4.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声乐艺术是将听觉表象、视觉表象等通过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去塑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过程.表象的性质特征为想象提供了生动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表象作用于想象,使想象的表现更准确.想象在声乐艺术的发声、呼吸、吐词咬字、歌曲处理等过程中的充分运用,能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声音形象,掌握发声技巧的规律,获得美妙动听的声音,塑造成功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借助词语唤起人们的表象和想象的艺术。艺术语言必须富形象性、新颖多采、含蓄蕴籍、富感染力,能给读者以美感享受。俄语成语完全符合对艺术语言的上述要求,是俄苏文学作家手中活跃的、出色的艺术手段。一、成语是揭示事物特征、唤起读者形象感的手段读者产生形象感必须通过表象联想和想象。作家的作用在于用高超的语言技巧——即运用丰富的词语及其巧妙的组合来揭示事物的特征,诱导读者进行对有关表象的联想和想象。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繁,是一种揭示特征、凸现形象的积极活跃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育艺术的艺术学基础表现在 :(一 )艺术学中关于艺术的本质、对象及发展的阐述 ,有利于施教者对艺术充满生气并获得高级审美形态的本质把握 ;(二 )艺术学中关于艺术创造的规律 ,启示人们按艺术规律主动创造 ;(三 )艺术学中有关风格流派的内容 ,有利于历史教育艺术个性化的实现 ;(四 )艺术欣赏的待质在历史教育艺术中尤其应当重视。历史教育艺术的审美学基础表现在 :(一)审美本质方面质的规定 ,说明美是历史教育中是客观存在的 ;(二 )审美学中美的创造规律直接指导历史教育艺术中美的创造 ;(三)美学原理为历史教育艺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金爱秀 《南都学坛》2009,29(5):15-16
汉画像石艺术想象是汉代艺术家对大脑中所存储的记忆表象进行改造,创造出一个彼岸世界场景的心理过程。汉画像石墓的形制、随葬品的种类、画像的刻画及其在墓室中的配置,源于汉代特殊时期的生活逻辑。创作中倾注了汉代艺术家的丰富感情,对人们普遍认同的形象加以美化,对厌恶的形象加以丑化。神秘、质朴的艺术趣味性使汉画像具有了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8.
创作构思过程主要是创造性的审美想象过程。在创作过程中,作家凭借艺术想象编造出故事情节,创造出作品中的人物,赋予他们以个性和激情。想象是作家思维的一只翅膀,它以观察为前提,以表象为基础,以知识和经验为跳板,以感情为动力,想象的神翼从脑中再现生活表象而展开,“上穷碧落下黄泉”,遨游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积极地补充思维链条中的空缺,把不同事物神奇地联系起来,创造出生动的形象。离开了想象,写作寸步难行。其实艺术来到人间,在原始胚胎时,就依靠想象孕育而成。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神人”“英雄”如盘古等,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女…  相似文献   

9.
审美趣味代际传承是青少年趣味养成的重要路径,日常生活美育则是现代美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美学中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转向,以及社会文化消费化的转型,传统的审美趣味代际传承之间产生了较大的裂缝。青少年日常生活美育存在诸多问题,成人美育又长期被忽视,给当下美育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审美趣味代际传承的有效模式和途径,以丰富社会美育内容,优化生活美育模式,扩展全民美育范围,发掘艺术美育功能,努力实现代际之间审美文化的有效沟通,提升各自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 ,想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特殊的阶段 ,能给人以神奇的艺术享受 ,只有依赖、运用想象 ,才能获得对音乐“语言”的体验和感应 ,领受到音乐神奇美妙的意境。音乐本身就是富含着想象的艺术 ,而想象又是欣赏主体与生俱来的能力 ,正是主体的想象能力与客体的想象因素的结合 ,产生了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想象。在音乐欣赏中 ,作为欣赏主体 ,可以通过丰富音乐基本知识 ,扩充综合知识 ,提高情操和素养来培养想象力 ;如果合理运用想象 ,则可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享受 ,得到美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任何想象都与感觉、知觉、表象、意向有关的话,形象思维不但与感觉、知觉、表象、意向有关,而且与情感、意趣、联想以至推理有关。想象(包括其高度活跃的形态——形象思维)的特性,我们可以从它与感觉、知觉、表象、概念、意向、情感、意趣、联想、抽象思维等的关系看出。艺术想象既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感受方式,亦即艺术体验的基本方式。艺术想象之所以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因为它是在情感活动中思维;艺术想象之所以是一种特殊的感受方式,因为它是在思维中感受;艺术想象之所以是艺术体验的基本方式,就因为它是在情感活动中思维和感受兼而有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艺术思维是艺术家掌握世界的特殊审美方式,也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在西方最早谈到艺术思维问题的文论家,一直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说:“想象不同于感觉和判断。想象里蕴蓄着感觉,而判断里又蕴蓄着想象。显然,想象和判断是不同的思想方式”,他把艺术思维的特征归结为蕴蓄着感觉的想象。而后来对艺术思维的概念作出明确界定的又首推别林斯基。他在《艺术的概念》中曾指出:“艺术是对于真理的直感的观察,或者说是寓于形象的思维。”很显然,西方文论家在探讨艺术思维的本质特征时,大都着眼于感觉和想象,这虽在一定层面上捕捉到了艺术思维的审美方式的特殊性,但却忽视了艺术思维中出现的形象,既不是直观,也不是表象,而是按照艺  相似文献   

13.
艺术感受是以作家的感知和体验为基础,以情绪和情感为动力,以想象和幻想为主要方式的一种直观而又富于理性的认识活动。作家的艺术感受过程一般都经历生理感党、艺术知觉、审美表象三个心理阶段,它是强大的主观性与现实的客观性碰撞而发生的心灵火花。  相似文献   

14.
文学创作离不开想象,大多数文学作品是想象的物化。从想象的特征:情感性、形象性、创造性、主观性、自由性上来阐述想象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由于丰富的艺术想象,才使一些人们从习以为常的历史、社会、人性中获得了异常独特的审美发现。由于每个人的独特的想象力,才有了他人无法重复的生动独创性。如果文学创作没有想象,那么在创作中,最核心的艺术品性将会消失,艺术作品更可能趋向类同化。  相似文献   

15.
作家的文艺创造,涉及到他的生活体验、感受,经过想象和联想,写出实际的作品。他们的创造活动,就其实质而言,涉及到审美心理构建。艺术心理审美构建的基础就是文艺家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马克思曾这样谈过:“……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中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在第一条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  相似文献   

16.
废名早期小说对现代乡村民间文化进行了浪漫化、古典化、趣味化的文学想象和诗意描绘, 传达出了作家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取向。这种审美取向体现了社会转型期中国现代文人在追求现代 性过程中的一种“反现代性”的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用分行押韵的形式,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集中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鉴赏是指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获得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简而言之,是指鉴赏者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作出审美判断的一个审美认识过程。诗歌鉴赏既有文学鉴赏的基本特点,同时由于诗的本质所决定,又有自身的特殊规律。一般而言,诗歌鉴赏主要有四个基本环节,即:理解诗的语言,把握诗的形象,体会诗的意境,品鉴诗的趣味。  相似文献   

18.
论音乐的审美趣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乐在人类艺术品类中被称为皇冠艺术,音乐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诉诸听觉,却直达心灵,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丰富人的感觉,培养人的审美敏感,塑造人的高雅气质。丰富的音乐体验和较高的音乐素养,是建构自由、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格所不可缺少的。音乐的审美趣味,简单地说就是喜欢和爱好什么样的音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人喜欢京戏,有人喜欢梆子;有人喜欢提琴,有人喜欢钢琴;有人喜欢肖邦的音乐,有人喜欢李斯特的音乐,这是非常自然,而且是无可非议的事情。正因为这样,在西方美学史上流行着一句话,叫做“趣味无争辩”。趣味问题没有…  相似文献   

19.
审美趣味受政治、社会文化、人文风气、历史、自然环境等影响,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环境,审美趣味会体现出不同的观点与解读。从中国传统文化切入分析江浙传统山水画的渊源,针对江浙传统山水画的特质、艺术语言所体现出的独特审美倾向,指出地域环境、地域文化对江浙传统山水画审美趣味的影响,同时反观与省思江浙传统山水画,以期获得山水画创作中语言探索上的某种启迪。  相似文献   

20.
艺术的含蓄美,在整个艺术美的范畴中是属于更高一级的美学层次。作为艺术美的低层次,是可以凭借人的官能感觉到的,属于审美直觉范畴;作为艺术美的高层次,却不是完全能够凭人的感官所能发现,它有待于审美者对头脑中主观映象的重新改造,它属于审美想象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的含蓄美是在艺术的美学蕴含基础上的审美再创造。一艺术的含蓄美是审美主体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所能感受到和领悟到的艺术品包孕的深层意蕴。它是审美主客体双方“双向交流”的产物。艺术的含蓄美没有时空的界定,因而它是一个非确定性的概念。但它要求艺术自身首先要有一种审美制约性,即提供深层的艺术蕴藏,这是获得艺术含蓄美的物态基础,它规定了审美想象的方向、范畴和性质;但它又将随着人们不同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