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西文化价值观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体本位的整体主义与个人本位的个人主义是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的基本表现。本文从文化传统的角度来探寻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在中西方发展的历程 ,并比较分析两者的优缺点及在当代的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2.
西方社群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争论表明其在价值观上并没有根本分歧,不同的观点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其实质就是要用社群主义者的研究方法来理解西方个人权利价值观得以确立的历史渊源。与之迥然不同的是中国儒家文化传统,是一种“关系型社群主义文化”,解读这种文化,在方法论上与西方社群主义的主张没有本质不同,但在价值观上出现系统差异。  相似文献   

3.
自社会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以来,其内容构建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各有侧重、相互贯通、相互渗透.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更是意义深远,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义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社群主义的公民观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群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一种主流政治哲学思潮.社群主义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在一定的现实和理论背景的影响下产生的.作为一种公民教育思潮,社群主义倡导培养一种追求公共善、道德优先和社群优先的极具责任感的公民.为了培养这种公民,社群主义认为:在教育价值观方面,提倡公共善的优先性;在教育目标方面,培养有美德的积极公民;在教育内容方面,注重社群历史文化的教育意义;在教育途径方面,构建国家、社群、学校与教师“四位一体”的培育体系;在教育方法方面,强调公民的实践参与.  相似文献   

5.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充分说明了种族关系上的利己主义、宗教信仰上的排他主义和文化策略上的置换主义是"文明冲突论"内在包含的三种历史形态。这三种历史形态相互交织地与西方新、老霸权主义密切配合,形成一种具有某种历史稳定性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另一种东方主义:超越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遮蔽了另一种东方主义。西方文化传统中 ,有两种“东方主义” ,一种是否定的、意识形态性的东方主义 ,一种是肯定的、乌托邦式的东方主义。前者构筑低劣、被动、堕落、邪恶的东方形象 ,成为西方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精心谋划” ;后者却将东方理想化为幸福与智慧的乐园 ,成为超越与批判不同时代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乌托邦。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只关注否定的、意识形态性的东方主义 ,但是肯定的、乌托邦式的东方主义 ,在西方文化中历史更悠久、影响更深远 ,涉及的地域也更为广泛。它所表现的西方世界观念中特有的开放与包容性、正义与超越、自我怀疑与自我批判的精神 ,是西方文化创造性的生机所在 ,也是我们在现代化语境中真正值得反思、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东亚儒家的社会政治思想是以"社群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它在历史上呈现为中国儒家与韩国儒学为代表的典型类型.其中,中国儒家社群主义以"四书学"作为其思想的核心内容,而韩国儒家社群主义则是以"礼学"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两种类型的社群主义尽管在历史形态上各有其不同的特征,却具有其作为东亚儒家社群主义的基本品格.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这种东亚式的儒家社群主义面临着两种发展前景其一是挑战作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其二是转化为儒家自由主义.这两种可能性孰者更大?这主要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历史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群主义思想已经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社群主义思想与新自由主义思想在"自我观"、国家的作用、权利观念等方面与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并且对新自由主义的个人至上价值观、中立国家观、个人权利优先于社会等观点进行了批判.社群主义思想在当今西方社会乃至中国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外交政策一直深受"汉密尔顿主义"、"威尔逊主义"、"杰斐逊主义"和"杰克逊主义"这四种"主义"的影响。四种"主义"分别代表着工商业者、传教士、律师和军人的价值观,它们的核心价值诉求基本不变,但其外在政策主张或因美国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因此,200多年来它们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欧亚主义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在国外出现的一种运动,它是对20世纪初俄罗斯和世界历史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一种反映。欧亚主义反对"欧洲中心论",提出"出路在东方",其最终目的是选择俄罗斯的发展之路。欧亚主义学说的思想来源十分广泛,涉及各种不同的知识领域,欧亚主义者也汇集了来自不同领域专家的力量成为构建俄罗斯学的首倡者。当今世界,在中国和西方国家存在着对欧亚主义的不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对集体与个人关系的认识向来分属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大阵营,然而,这两种价值观各有其局限性,其共同出路是平衡主义的价值观。如果说在过去的岁月中,遵循平衡主义价值观有其现实约束,那么当今社会这些约束将被大大弱化,平衡主义不仅应该,而且可能成为微观组织的管理哲学,事实上,组织生涯管理正是基于这一管理哲学的产物,从而在集体和个人之间建立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是当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关系伦理立场。世界主义将所有个人视为国际关系中正义的主体,认为某种普遍性的价值体系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选择;社群主义则把共同体看作国际关系的基本规范性单位,坚持民族国家作为一种共同体所具有的道德意义及其对个人权利与义务的界定。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国际正义观: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通过对世界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各自的思维方式及其对国际伦理的意义,并借此厘清国际伦理的可能性及限度。总结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利弊得失,将有助于构建一种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伦理。  相似文献   

13.
整体主义思想在西方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 ,表现出宗族、家族整体主义和地区、集团整体主义 ,民族、国家整体主义 ,地球、人类整体主义等多种历史形态 ,并成为无产阶级集体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但集体主义原则与整体主义思想有着质的区别 ,这使得社会主义集体原则对早期整体主义思想有着无比的先进性 ,是种巨大的精神超越  相似文献   

14.
试论西方古典共和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古典共和主义政治哲学 ,主张国家自由先于个人自由的政治自由观、混合均衡政体观以及公民美德观。其理论特色包括 :整体主义、政治平等主义、内部和平主义、公共性原则、相互性原则、积极行动原则。探讨古典共和主义 ,对理解西方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价值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关系。价值具有物趋于人或价值主体性通过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创造性体现的主观性,也具有来源于客体或外部世界或实践的客观性。价值评价的主观形态有愿望、兴趣、情感、意志、信念和理想,价值评价的客观形态须满足对客体状况与主体需要的科学正确认识。随着拜金、拜权、拜名主义等西方流行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传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的选择出现了金钱至上、个人第一、崇洋迷外的选择困惑。正确的选择应是:集体主义为最高原则;对个人价值适当定位;借鉴西方价值观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16.
民族区域自治和多元文化主义是当今世界两种最为引人注目的民族政策模式。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民族政策受挫的历史与现实表明,它没有为人类社会留下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在基本理念、制度建构、立法实践、政策措施和实践效果方面均有程度不同的优长之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国际比较中厘清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长之所在,是重塑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自信和与时俱进地坚持这一道路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西方战略文化研究:从文化主义到建构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西方战略文化研究的历史考察 ,认为西方战略文化研究从研究路径上分析经历了从文化主义到建构主义的演变。文化主义研究的是单位层次上的国家的战略文化对一国战略决策的影响 ,而建构主义则是在体系层次上国际政治文化对一国战略文化的建构作用。文化主义更多的强调不同国家战略文化的独特性导致了战略决策的差异 ,而建构主义则研究不同国家的战略文化由于受国际规范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8.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思潮复归过程中兴起的重要学派。该学派从交易费用、产权、制度的构成和变迁等角度展开分析,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基本假设的合理化修正、方法论取向上对历史方法的强调和案例研究方法应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将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理论引入大学生创业价值观领域,结合调查发现,超半数新时代大学生持后物质主义创业价值观。新时代大学生的后物质主义创业价值观具有四个主要特征:追求生活自由和工作自主、强调情怀、重视生活体验、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与此同时,家庭经济状况、父亲文化程度和创业课程成绩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当下,应从价值引领、后物质主义创业价值观教育和父母价值观调整等方面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怀疑主义难题是怀疑主义最基本的论证形式,知识论语境主义是当代西方知识论中占支配地位的反怀疑主义理论。知识的归因具有语境敏感性,受归因对象和归因主体的影响。进行知识归因必须遵循语境补全原则和最佳知识论语境原则,运用知识论语境主义可以对怀疑主义难题作出新的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