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科技工业行业协会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在减少国防科技工业改革风险、克服官僚机构惰性以及弥补市场缺陷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是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治理工具之一。国防科技工业行业协会是"自上而下"生成的,属官办性质的协会,因此,会制约协会发展。优化国防科技行业协会治理的路径选择要把协会建设纳入到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中考量,既要考虑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又要兼顾行业协会的具体情况,以便协会更好地履行沟通、服务、协调、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2.
军民融合是实现强国梦和强军梦的重要战略,对推动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军民融合产业外部性效应和发展脉络的分析和梳理,发现产业外部性是军民融合推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因素。从内部机制来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契合了调整转型和创新升级的发展逻辑;从外部机制来看,军民融合集聚通过诱发政府职能转变的制度强化效应、优化资源有效配置的资本强化效应、提升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技术强化效应以及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市场强化效应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驱动因素来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实现了从资本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武器装备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又是国家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背景下,应加快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要坚持国家主导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扩大军工体系开放,推进军地资源共享,加强协同创新;完善军地需求对接,推动民用高端产业发展和尖端武器装备升级;加强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全价值链体系建设,形成特色,充分发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营经济准入军品科研生产的障碍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允许民营经济有条件地参与军品科研生产,实施准入,是改善军品市场配置效率,构建“军民融合式”国防科技工业体制的有效举措。然而,受计划经济观念、旧的管理体制和不合理法规政策等因素影响,民营经济准入军品市场仍然受到了过多限制,这影响了军品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因此,必须进行针对性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民营经济公平准入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经济转型为研究背景,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竞争特点、市场一体化条件与发展模式选择问题,可以发现: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竞争在产业竞争力、市场进入、生产要素区域聚集与配置、创新能力培育四个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区域发展政策的相互协调配合、产业与产业集群的跨地区分工合作、公共投资跨地区优化配置是推进发达地区市场一体化的关键;市场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一体化的市场体系、产业体系、对外开放体系和一体化的制度安排与政策体系;产业一体化是发达地区间市场一体化的基础,能否消除地方保护与区域市场分割是主要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内涵在东北三省呈现更为具体的指向:通过破除省市间行政壁垒,促进高级要素流动与集聚,以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和城市群一体化建设,打造差异化优势,高效融入国内外新时代产业链。但东北三省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存在高级生产要素培育不足、实体经济转型进程缓慢、城市群协同效应激发不足、对外合作水平有待深化、多重目标平衡难度较大等突出问题,应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支撑的高端生产要素集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实体经济发展、城市群建设为引擎的区域整体竞争力构建、深度融入双循环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系统性思维为指导的目标间动态平衡为构建思路,突破所面临发展约束,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实现在一体化时代深圳特区的未来发展和路径选择,特别需要关注各个主权国家、关税区或经济主体在封闭条件下的一体化衔接,这种衔接仍然实行对商品、货币、人员等要素流通的管制并征收关税,而上升到了“共同市场”层次,其特征就是要使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共同实现一体化,突破了封闭条件下的一体化范畴和水平,力争实现在开放条件下的一体化衔接,只有这种衔接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其在经济学上所体现的意义是大不相同的。“深港一体化”正在实现港澳与内地建立“共同市场”层次的目标要求,这既是“开放型经济”在特区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特区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选择,更是特区先行先试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随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探索前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第一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经历了国防科技工业创建时期的平战结合探索;第二个时期从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期间经历了冷战结束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型时期的军转民和军民结合探索;第三个时期从新世纪以来至今,期间经历了新经济引发的新军事变革时代的寓军于民和军民融合探索,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想体系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增长进入中高速轨道的"新常态"下,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是经济政策要达到的首要目标。转型升级在实践政策中出现偏向,主要是因为我们对这个概念范畴的内涵理解发生了偏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应以"提高生产率"为政策标准和主线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而不是简单地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或单纯地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或采取"腾笼换鸟"等手段调整产业结构。以"提高生产率"为导向的经济转型升级,既包含吸引要素流入高端服务业,实现三次产业间资源配置的优化,也包括在制造业内部实现本地化升级、存量调整升级和现有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等。政府在转型升级中的有效作为,主要体现为能否为"提高生产率"提供更多的外部经济性,如加强政府投资补基础设施短板、以提高生产率为标准实施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以市场化原则促进企业研发投资、着力构建公共创新平台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程度与水平决定了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动能的程度,对加快数据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前提是明确数据产权归属,基础是构建统一开放的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是健全高效的定价机制,底线是保障数据要素安全发展。我国虽已明确了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地位,但相关法律尚未明确数据的产权归属,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尚未建立,数据要素定价机制尚未明确,数据要素市场交易与监管的边界也尚未清晰,所有这些阻碍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充分实现。故需立足数据要素市场的特征与现实,以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促进数据动态权属流动,构建统一开放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机制,同时厘清数据监管边界,保障数据要素市场安全发展,实现数据要素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市场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链延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军民两用高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对促进新型工业化、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军民融和创新体系中,受原有体制和旧的机制束缚,存在着一些矛盾,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的现状和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国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链延伸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我国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动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点领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取得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等的重大战略任务。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双向开放、高效运行的循环系统,是不同要素系统构成的完善有机体系。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需实现军民科技创新要素渗透交融、创新文化兼容并蓄、创新活动开放互动、创新优势互补叠加、创新效益整体提升,通常有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兼容共享、军民科技重大项目分工协作、军民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军民科技成果转移集成优化、军民科技创新整合优化重组等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企业不仅是市场的基础 ,而且是市场的产物。中国经济转轨的同时 ,企业也必须要从被动的生产单位向市场有效供给主体转型。转轨时期市场的特点成为中国企业成长的大背景。企业的持续成长在两个层次上进行 :一是持续获得企业生存所需的生产要素 ;二是将有限要素整合起来 ,合理配置 ,并且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建立和发展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加快实现工业绿色转型,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产品是加快工业绿色转型的突破口。智能时代中国绿色产品在发展中存在缺乏统一标准、尚未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等问题。因此以绿色供应链作为切入点,提出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构建统一的绿色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大数据构建绿色产品智能化的服务平台,融合政府、企业、消费者、银行等参与主体的积极作用,共同促进智能时代绿色产品发展的升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军民融合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现实要求,界定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内涵。针对发展战略目标,从顶层设计角度对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力图打破军队科研体系、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体系和民用经济创新体系界限,梳理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过程,协调各类相关主体,优化配置各领域的创新资源,满足军队需求,并促进国家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由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和创新法制构成,体制、机制、法制的创新融合有利于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体系与军队科研体系、民用经济创新体系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提高市场配置创新资源及创新成果的效率,推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生产要素理论从控制环境容量消耗的角度出发,借助市场对其进行分配和交易,可以谋求生产和环境的协调.分析了环境生产要素的市场均衡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厂商的短期生产安排和长期生产变动,认为在环境生产要素化条件下,技术要素对环境要素具有最突出的阶段式跳跃性替代效果,其替代程度与技术要素的初始投入量和增加量没有关系,主要取决于新旧技术条件的单位产量环境要素消耗量,也就是所增加的技术要素的减排性能.厂商必然根据环境生产要素均衡价格的快速上升和供给量的递减趋势,自觉调整生产要素组合,尤其是增加技术要素投入,替代环境生产要素,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管理市场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应用及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据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不仅能有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驱动力。数据要素具有可复制性、强协同性和可衍生性等特质,从用户汇聚到数据汇聚的转变,数据已成为维系数字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生产要素的单一赋能作用,数据要素通过牵引科技创新、改造生产制造、促使协同融合、实现数据共享发挥其乘数效应,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所倍增的数据要素供给效力,成为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支撑机制。从整体性思路与系统性逻辑维度看,需构建整体架构以发挥数据要素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而数据要素的加入,尤其依赖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发挥的内在机理,能够驱动科技创新、智能化生产、产业链协同及决策优化,进而构成了一个系统性的整体框架,能够有效推动技术革命性创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从而能够加速新质生产力的生成与发展。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确保数据要素促进新质生产力充分涌现,需提升数据要素供给水平、同步数据要素基础设施、明确数据要素产权归属、保障数据要素合规运行。  相似文献   

18.
从斯密-杨格定理谈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工与市场间的互为决定和依赖关系及其循环互动效应,是认识把握区域一体化问题的理论基石.区域一体化的本质特征是地区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产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空间不断拓展,也就是分工与市场间形成了反馈互动的正向效应.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一体化具有同向性.一切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行为、制度安排都应着眼于深化地区分工、整合国内市场,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在城乡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二元性凸显。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二元经济转化,关键是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平等交抉,实现要素报酬均等化。政府在城乡要素配置中的责任不可忽视。政府应采取适当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发挥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破除阻碍要素平等交换的制度环境,为要素报酬均等化创造条件是必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王建新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第1期撰文认为,全球化是指一国的经济要素向世界其他国家延伸,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从而扩大市场的目的。全球化是社会、政治、经济、贸易、法律等领域更广和更多地超越国界、扩大联系的过程。全球化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各国和各地区的市场正在变成全球市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各环节呈现出一体化趋势,生产要素的流动在国与国之间不断加速。特别是90年代以来,贸易、金融和投资自由化推动了世界贸易、国际金融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