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领域是一个追求"权力"的公共"意见"领域,其最终目的是"意见"的协调统一及基于此的社会行动;哲学则是追求"真理"的相对私域,它在解答政治领域内超验疑惑的同时,不断批判不符合真理的政治。同时,哲学需要政治为其提供场域和支持,政治则需要哲学为其提供理性导引和德性保障。此即哲学与政治复杂张力结构关系的一体两面,而政治哲学的本质就是这一张力结构关系的理论表达。这也是对施特劳斯"政治哲学"范畴分析理路的某种程度上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乌托邦理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一个方法论设计,这一设计是为了协调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化解两者之间的张力。乌托邦将最终实现哲学与政治的完满结合。但在乌托邦被建构起来之前,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张力持续存在。柏拉图建议哲学家学会运用意见来设定标准和建立规范,在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中,最高的人类活动是哲学而非政治。  相似文献   

3.
从本质上来看,哲学与政治是对立的,这种对立在自由问题上表现的更为尖锐。阿伦特认为,从柏拉图开始西方哲学传统用真理排斥意见,贬低政治并分离自由与政治。她认为,哲学所追求的自由最多也只是一种内心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发生在公共领域。在她看来,政治存在的理由就是自由,政治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4.
将"卡塔西斯"说置于《诗学》文本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之中,以政治哲学为论域,可以凸显悲剧对个体的净化、提升、认识真理的作用,以及悲剧对城邦、社会的政治哲学作用,并由此提出一种阐释,即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卡塔西斯"作用是对雅典城邦政治中个体与群体紧张关系的一种弥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创新应该在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意识中获得阐释。由古希腊奠定传统的西方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意识是哲学与政治的矛盾张力;就西方政治哲学传统整体而言,"哲学的政治"是它的基本取向,其实质是通过哲学遮蔽实践的政治意义,通过神化和物化自然使政治世界神秘化和"侏儒化"。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创新实现了从"哲学的政治"向"政治的哲学"的转换,具体表现是:通过实践哲学解放了被古典政治哲学遮蔽的劳动者,使自然与人的劳动实践建立起有机联系;清除了西方传统政治哲学赋予政治国家由神秘的自然而来的形而上学特性,清晰地展露出政治的历史性和历史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6.
哲学一经诞生,哲学家就注意到了人性的自为性和社群性两种基本特性,并将其作为思考和探索的重点,于是就有了重点关注人性自为性潜能及其现实化的伦理学和重点关注人性社群性潜能及其现实化的政治哲学。政治哲学与作为哲学主体部分的本体论、知识论和价值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因此,政治哲学在哲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在哲学整个学科体系中,政治哲学与作为主干学科的价值论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政治哲学研究的政治主要属于价值的领域,因此它属于价值学科,与价值论间是一种交叉关系。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共同目的是根据人性的要求研究人类怎样过上好生活,但两者在研究对象、使命、关注的主要问题上存在着区别。不过,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它们都有可能全口径地涉及社会成员好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在两者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之间有宽阔的界限模糊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美国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在当代复兴政治哲学的尝试备受当前国内外学术关注。施特劳斯对政治哲学的重建基于其对政治哲学的独特理解。他认为,政治哲学是“第一哲学”,它有双重意蕴:以哲学的方式处理政治问题,或者是以政治的方式让人们走进哲学。施特劳斯特别强调后一维度,并从这一维度重新审视了政治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批判了以现代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政治科学,主张放弃将政治科学化的企图。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把修辞学看作是辩证法的对应部分,又把它与伦理政治科学联系在一起。正如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辩证法是把握似真性意见并通达知识的方法路径一样,修辞学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来说,是把握政治生活似真性意见并通达政治真理的方法路径;同时,由于政治生活的似真性意见的实践意味,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同样指向他政治哲学的经验主义:对现实政治生活的相对辩护,并寻求对之的实际改善。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观就是指柏拉图对政治与哲学的关系的看法和思想。鉴于正义与智慧的关系在柏拉图"政治-哲学"观中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从正义与智慧的关系这个视角探查柏拉图政治与哲学的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柏拉图"政治-哲学"问题的缘起;柏拉图"政治-哲学"观的正义与智慧视角;柏拉图"政治-哲学"问题的消解,即正义与智慧、政治与哲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研究是从犹太教问题出发的。我们只有从他的政治哲学研究与他的犹太教传统的关系入手,才能对他的政治哲学思想的内在理路有一个清晰的把握。这对于我们思考现代性问题和自己的民族传统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界通常采用理性的与神学的两条路径展开对霍布斯政治哲学的研究。理性的路径是主流的研究进路,试图从特定的某个理性概念入手对霍布斯的政治哲学进行整体性的解读,而神学的路径则试图把霍布斯的政治哲学铺陈在神学框架之下,认为霍布斯政治思想中有着一套相对完整的神学政治方案。这两种看似截然对立的路径却彰显着如此的结论:霍布斯虽然设计了理性政治的方案,但他同时还存留着相当多的神学政治的内容。鉴于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有着更为复杂的论证结构,故应兼采这两种研究路径以实现对霍布斯的整全式解读。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学派众多,其发展方向呈现出"诸神相争"的复杂局面,众多政治哲学家在规范性与评价性、哲学解释导向与政治实践导向、一元与多元、个人与国家、回归古典传统与朝向现代建构五个方面展开了激烈论争,由此呈现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发展蔚为大观的局面,也展现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要特征。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政治哲学在政治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吸纳百家之长,解决有争议的各种政治问题,用时代精神来把握现实和透视现实,从而引导政治哲学不断走向新境地。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指出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丰富的哲学依据。即:真理的相对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具有选择性;价值判断的主观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具有宽容性性;认识的实践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具有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迈克尔·沃尔泽(Michael Walzer)是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论著等身,论题广泛,涉及清教徒革命、政治义务、正义战争、分配正义等道德与政治哲学的所有重要领域。他的思想以对西方文明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政治观念与原则的细致分析享誉国际。他采用了一种介于语境主义与普遍主义之间的方法进行论述;深刻认识到自由主义并非共同体的对立面,而是对现代社会的特定情形做出回应时构建的一种共同体观念;哲学知识的统治在本质上是反民主的;民主与真理无关。  相似文献   

15.
自然与礼法的关系是政治哲学的重要主题。古希腊悲剧是描述城邦中自然与礼法冲突的典范。本文试图以《安提戈涅》为例,在黑格尔与海德格尔实践哲学解读的基础上,从城邦立法与政治智慧的角度,重新审视如何处理城邦中自然与礼法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西方政治哲学从柏拉图开始,就有自己未曾中断的理论传统。我们在研究政治哲学时,常从西方政治哲学着手,西方政治哲学的思维模式被认为是政治哲学的经典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比较侧重理性与逻辑,邓小平政治哲学在思维模式上走出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那就是灵活运用哲学方法,侧重实践,突破了西方传统政治哲学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对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哲学,可以说是中国哲学史上哲学服务于政治、干预社会生活最自觉的一段。中国当代哲学与中国当代政治之间的关系高度密切,这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所谓中国当代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高度密切,主要是指中国当代哲学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常常自觉地以某种形式、在不同的程度上为中国当代的政治服务,在中国当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中国当代哲学自身也打上了明显的政治印记。因此,总结和反思建国以来我们在处理哲学与政治关系问题上的经验和教  相似文献   

18.
彭姗姗 《东方论坛》2010,(1):114-121
施特劳斯试图以诸多"双重倾向"来阐释卢梭的政治哲学,解开卢梭梭作品中那些表面的龃龉。然而,施特劳斯在卢梭所展示出的诸多双重倾向之间选定哲学或准自然状态一极,却是出于其自身的隐微写作。施特劳斯的多数弟子遵循了施特劳斯的阐释策略:卢梭以一种回归古典的姿态,进一步推进了现代性,引发了现代性的危机。但他最杰出的弟子布鲁姆却通过对《爱弥儿》的重新解读,试图在卢梭这里发现堪与古典哲学匹敌的新的政治哲学根基,从而对施特劳斯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哲学家贬低甚至否定修辞学不同,西塞罗把修辞学与哲学结合起来,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其政治哲学。西塞罗这种修辞学视野下的政治哲学与希腊政治哲学相比,更加回到政治本身上来,强调哲学与政治的现实结合,演绎出习俗政治论和自由共和国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以来,理性主义的兴起逐渐渗透到政治领域,继而对政治的探索转向一种确定性与急行军的桎梏,难以摆脱对确定性的追求,陷入反传统与单一性政治的牢笼,使精神家园变得干涸和荒芜。在奥克肖特看来,政治哲学的使命之一就是建构对话政治,达成临时性的权宜之计,告别对真理的执着,从传统中寻求理念与价值的多元。奥克肖特的传统观是对当今理性主义建构的确定性的有力回应,也为我们重新审视历史,重塑精神家园提供了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