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新冠肺炎疫情认知、就业服务满意度和就业应对方式三者间的关系,使用问卷对M 大学485 名毕业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1)毕业生新冠肺炎疫情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其就业应对方式;(2)新冠肺炎疫情 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其就业服务满意度;(3)就业服务满意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认知与就业应对方式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 积极提升高校毕业生新冠肺炎疫情科学认知和就业“云”服务水平,有助于优化毕业生就业应对方式。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认知;就业应对方式;就业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基于我国2020年1—7月31个省级数据,以及国家、各省级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实时数据,通过分析在此次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密不可分的五个主体,即民众、政府、医疗、媒体、疫情之间的关系,运用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与消费者信心指数间的关联关系,并对重大突发...  相似文献   

3.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是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有研究表明疫情对心理健康的危害会长期存在,因此有必要对后疫情时代公众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重点关注。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12名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公众对新冠病毒感染的威胁评估是否以及如何对焦虑产生影响。结果表明:(1)公众对新冠感染威胁严重性的感知正向影响心理焦虑,反应效能和自我效能在其中发挥着中介作用;(2)威胁易感性仅能通过反应效能和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对焦虑产生正向影响;(3)领悟社会支持能显著缓和威胁严重性对焦虑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4.
[提要]突发公共事件不仅会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也可能对公众心理健康及旅游消费信心产生严重影响。研究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情境下的民众焦虑心理、旅游业恢复信心、出游意愿三者的关系出发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利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大样本调查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显示:(1)焦虑心理的两个维度(状态焦虑缺失和状态焦虑显现)均会显著负向影响旅游业恢复信心;(2)状态焦虑显现会显著负向影响短途旅游意愿,同时状态焦虑缺失对长途和短途旅游意愿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3)旅游业恢复信心会显著正向影响出游意愿,同时在焦虑心理对出游意愿的影响中充当中介作用。本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明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情境下民众的心理状况和旅游消费意愿,同时也能为事件后消费者信心培育和旅游业恢复振兴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命健康与社会生活,也凸显了生命存在的“脆弱性”问题。“脆弱性”问题不仅牵涉到关于生命存在的“不确定性”与“虚无性”的错误认知与心理预设,导致焦虑情绪,也冲击着社会伦理道德,加剧了自我与他人、社会之间的信任危机。以道德义务与权利的实现为鹄的的规则伦理学理论无法积极应对特殊时期伦理责任感需求。对他人心理的关注以及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调适需要“共情”与“关爱”因素的介入方有可能。关怀伦理学注重“共情”能力以及彼此“关爱”的伦理关系,强调情感蕴于理性的伦理学特质,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由日常人际交往导致的突变升级,调适疫情导致的焦虑情绪等,有较强的作用,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与践行疫情期间的一些防护措施。在“生命至上”的伦理理念下,从科学、情感、价值、事实等多维度出发,制定政策与践行行为,也有助于感染者和受影响者少受压力、遗弃、孤独和被排斥等各种心理伤害,避免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6.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有助于破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大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发生于“国有难”的紧急情境下,与日常情境下的志愿服务相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目标相契合,对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从社会层面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水平的逐步提升;从个体层面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有助于推动个体文明素养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不仅关乎个人成长发展,更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2020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冲击。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就业焦虑易于滋生、求职战线不断拉长、就业观念相对滞后是疫情期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及心理。辅导员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责任人,必须进一步明确自身责任担当,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心理疏导员”“观念引导者”和“精准服务者”。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的商业背景,导致世俗社会对物欲的极大追求,物欲成为话本小说的重要题材。在这些物欲叙事中,作者展示了普通民众的生命焦虑与终极思考。为了自身的价值实现,为了后代子孙,为了生命的不朽,人们的物欲追求形式及对待物欲的态度各有不同。话本小说展示了世俗社会中物欲追求过程与“心安”,物欲态度与子嗣、成仙、成神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普通民众的生命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9.
2022年12月7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管控手段全面放开,但并不意味着疫情彻底结束。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网络谣言不仅具有闲话性、低廉性和侵权性的一般特征,还有受时空维度影响显著、偏情绪化、叙事片面化和生活化的特殊特征。在其自身特征的综合作用下,会造成群体情绪极化、破坏正常社会秩序、打击政府公信力等危害。结合传播学原理,针对我国各机关在治理网络谣言的制造、传播过程中暴露出的缺乏适用警戒罚的法律依据、认定违法事实困难以及刑法规范存在“重公权、轻私权”的思维定式等规制困境,具体可以通过制定专门的行政法规;打破思维定式,均衡刑法规范投放;厘清言论自由和网络谣言之间的关系界限等方面寻找出路,以构建规制涉疫网络谣言多元化联合机制。  相似文献   

10.
高睿  徐玲  陈松  林潇 《调研世界》2022,(6):62-71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外生冲击事件,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589家中国上市企业相关数据,依据产权性质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作为调节因子,深入考察在突发事件冲击下预防动机、交易动机影响企业现金持有的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以及非常态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特殊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会减弱预防动机和交易动机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程度;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预防动机影响效应具有调节作用,而在交易动机上不明显;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对现金持有预防动机的影响效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且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严重的地区更为凸显,而这种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中并不显著。因此,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企业应及时调整现金管理策略,在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现金持有决策,推动社会责任履行常态化,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新年伊始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我国各项经济活动停摆,作为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上市公司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严重冲击。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事件背景,从债务资本成本角度考察疫情暴发前后一定时间窗口内,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与公司市场价值波动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程度与事件窗口期内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越严重的地区,其融资约束程度与公司价值之间的负向关系越强。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公司价值与融资约束程度的相关性程度更强,且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越低的地区,融资约束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针对财务柔性定义与测度缺乏统一性的问题,结合财务报表会计科目,从报表测度视角对财务柔性概念进行了界定,研究财务柔性测度方法及其价值。首先,基于财务柔性的定义和财务报表会计科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财务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复合为财务柔性因子。其次,为评估基于报表科目的财务柔性价值,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2016—2020年的财务数据,采用Eviews10.0实证检验了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以及不同产权性质下财务柔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鉴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特殊时点,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2020年4个季度财务数据,进一步检验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财务柔性与企业价值呈“倒U型”关系,即财务柔性存在一个最优储备值。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达到均衡点时需要更多的财务柔性储备。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时,企业适当提高财务柔性能够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造成的企业价值下降起到显著的缓冲作用。最后,从公司运营角度和政府监管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民营企业在信心、经营、出口、招工、融资等方面受到较大影响。危机时刻,民营企业应该坚定信心、主动思维,用好政策、化解压力,达成共识、共克时艰,创新发展、转危为机,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检索互联网新闻,收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讨论热点话题,利用质性数据分析方法探究其类型分布和热度趋势。基于重大疫情期间塔西陀效应的形成机理分析,探析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我国成功的网络舆情治理经验,提出政府及时消弭分歧、增信释疑,处理好和媒体之间关系的治理经验与启示,以期为避免重大疫情期间产生塔西陀效应的网络舆情治理提供参考,达到迅速遏制塔西陀效应的滋生、正向引导公众信任、配合防疫工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暴发的三年来,大量旅游企业被迫停业甚至破产、众多旅游服务人员失业等问题接踵而至,如何帮助旅游业恢复活力,成为业内共同关注点.本文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下的公众焦虑心理、疫情风险感知、家庭经济信心、出游意愿等关系出发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明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下公众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旅游行为,为之后的旅游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戴琳芳 《社区》2022,(7):57-57
疫情就是命令,面对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形势,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金风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第一时间通过“西湖先锋”、党员微信群开展招募志愿者和暖心慰问微心愿活动,老中青三代在职在册党员主动请战加入“金钥匙”党员先锋队,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奉献和责任共筑社区防疫“红色堡垒”。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带来了重大影响,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厘清了“疫情经济学”的理论渊源,界定了“疫情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并介绍了“疫情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认为,“疫情经济学”的创立具有丰富的理论渊源,包括流行病学的学科基础理论、相关学科的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政府有关疫情政策文件以及百年来人们应对疫情的实践经验; “疫情经济学”的学科可以定位为一门涉及多种门类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对象可以界定为人类社会在疫情发生、发展、疫后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济关系,研究主线为疫情的管理、影响及机遇; “疫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疫情的概念及其演进、疫情的危害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疫情预防、疫情控制与管理、疫后经济发展特点与政策、应急产业发展与管理和疫情管理体制等; 创立“疫情经济学”学科,能够通过系统分析疫情来源,研究疫情防控措施,从而对疫情进行事前预控、事初急控、事中管控以及疫后经济恢复、疫情相关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下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研究CSSC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居民消费结构的跨期变化。理论模型证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收入不确定性会带来资金流动性约束加大,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消费者异质性也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分位数回归和分解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缩小了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且性别、年龄和婚姻等个体特征对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方式不同。因此,本文从维持利率稳定、提高收入水平和细分消费市场三个角度提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升级居民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针对不同群体的污名现象。文章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湖北人”污名为例,结合风险社会理论分析了风险社会中的污名现象。研究发现,风险社会中的污名现象表现出突发性、内隐性和单向性等突出特点,社会风险及其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慌、信任危机以及风险意识的形成和传播等因素共同导致了污名的产生和扩散。污名应对的中国经验表明,结合风险社会的特点,通过政府、专家、媒体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有助于提升预防风险和治理风险的能力,合力消除污名,这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也应进行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过程中西方社会不断升温的反华杂音,主要表现为所谓“中国毒源论”、“中国极权论”、“中国责任论”、“索赔中国论”和“去中国化论”。这股反华种族、民族主义浪潮,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种族、民族主义回潮现象的延续,是欧美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正经历深层次结构性变革和矛盾冲突的反映。面对全球化和“权力转移”的焦虑,特别是对中国疫情防控过程中所显示的软硬实力的担忧,西方保守主义势力将中国视为种族、民族主义情绪宣泄和投射的对象,催生了当下西方涉疫情反华民族主义浪潮。增强国际危机意识,未雨绸缪,中国应积极做好今后较长时间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