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家中有浓厚诗人气质的代表人物方东美的文化哲学理念,阐释其经由中西文化的比较以及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精神的阐扬所建构的以科学文化为基础、以哲学文化为核心的"艺术、哲学、宗教"三者"合德"的思想文化体系,衡论方东美文化哲学思想在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尤其是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中的地位和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科学体系和教学体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力图建构一个既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又符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并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传统哲学例子",而是要在"双重解读"中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民族形式",用中国哲学话语说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普遍性格,是20世纪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因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而创造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区分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容,把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转化为方法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在宇宙观的意义上建构了融普遍性与特殊性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法论,在世界历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上衡论中国文化的变革和未来走向,从而创造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哲学视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转型的重要个案,是中国哲学转型的重要部分。其理性省思的主题表现为在近现代全球性现代化运动中,不仅传承和阐释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城市与乡村的多重冲突中接受和阐释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近现代西方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从而体现出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家对“中国向何处去”问题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讨论中,有“实质性”建构与“话语性”建构两种不同的观点和倾向.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不仅仅是一个新概念和原则性的目标倡导,不能仅仅是一种“话语性”建构,根本目标还在于“实质性”的具体建构,因而必须有清晰的“学术定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实质性建构,当前的任务是要在研究范式上彻底实现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理论体系这个核心主题展开哲学化的研究,在文化根基上可持续地以哲学的形式继承和提升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只有这三个基本面在思想、理论和学术上真正到位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才可能是实质性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的哲学观念是指在近现代哲学中形成的成为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代性的思想基础的哲学精神和哲学意识。现代性最根本的哲学精神是理性意识 ,理性意识的目标和根本功能是达到合理性。近现代哲学在理性意识的指引下形成了三大现代性的哲学观念 :主体性观念、主体间性观念和历史性观念。在三者中 ,主体中心理性和主体间理性只有在历史理性的参与下才能达到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融通创新过程中,通过从时代的高度用科学的方法总结了古代哲学家的思维经验;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朴素知行观、阴阳学说、和谐统一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某些主要命题进行新的诠释;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某些成语、文学典故、民间格言解释现代哲学原理等途径,创立了毛泽东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朱谦之是现代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早年提倡无政府主义虚无哲学,20世纪20年代将柏格森生命哲学与孔子儒家哲学糅合,倡导唯情哲学,以与唯科学主义相对抗。三、四十年代则以生命哲学为理论武器,建构其独特的文化哲学和历史哲学,为中国文化的复兴与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呐喊,在现代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国哲学是在东西方哲学交汇的背景下产生的,受西方哲学影响,现代中国哲学家在进行哲学史研究、从事哲学创作、思想文化改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哲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很多哲学家都有明确的方法论自觉。他们的方法论,既受西方哲学方法影响,同时也有某些中国传统哲学方法的特色。有些现代哲学家试图融合中国与西方的哲学方法,建立更具有包容性的哲学方法。在其中,逻辑分析法、实验主义方法、辩证法受到了现代中国哲学家的特别关注,直觉方法因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亲近性,也引起了某些现代中国哲学家的重视。这些共同构成了现代中国哲学家方法论讨论与建构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哲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哲学在20世纪80、90年代成为中国哲学界最有影响的研究领域之一。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与20世纪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危机密切相关,而在中国则是社会转型的深刻的文化显现。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主要是在发展哲学、交往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儒学、后现代主义、价值学、人学等研究领域中展开的,而自觉的文化哲学研究的主要论题在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两个基本层面上展开,涵盖了文化的界定、文化的结构层次、文化的功能、文化哲学的对象、文化哲学的主题、文化哲学的建构原则、传统文化模式批判、主导性文化精神的冲突、文化转型、新文化精神的重建等众多问题。文化哲学在21世纪将成为最有影响的哲学范式或哲学形态,要推动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走向深化,就应当在建构中国现代社会的主导性文化精神和转换文化哲学研究范式两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诸多相通之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实践中引入中国传统哲学,是提高原理课教学效果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既能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又能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认同感,增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吸引力。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方面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教育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不同理论领域拥有各自独特的逻辑范式。哲学之形而上学地逻辑地建构是必然的。哲学在"智慧"的形态上,就是疏理经验/体验基础上的"关系"审视;而在理性这个概念最普通的哲学意义上,它与"关系"或"关系状态"是不可分割的。就目前发展水平的任何一种逻辑体系而言,如果哲学之理性将其一以贯之,这势必导致在关于世界本体上摇摆不定,并忽视那些作为基础的自然必然性。形式化逻辑理性的缺陷就在于,在本体论意义上世界地位的未确定性,在方法论意义上理性路径的不确定性,在认识论意义上经验知识的不可判定性,从而也在知识论意义上说明了科学理性的逻辑工具理性的局限性。哲学需要的是多因素的、多维的、多向度的较为复杂的理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抽象地概括为具有某种反理性或非理性的思想系统 ,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体系虽然从总体上是属于理性主义的系统 ,但这种理性主义又与古典哲学讲的理性不同 ,它具有现代理性的反理性特点。当然 ,本文也不赞成把马克思诠释成为一种非理性主义 ,认为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既要看到这个系统的现代理性主义倾向 ,又要领会它的非理性的某些因素。结论是 :只有从整体上、具体地去认识 ,而不是局部的、抽象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才可能完整、准确地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人对中国哲学"合法性"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此问题的缘起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目前中国学人对历史、现实学术现状的反思,但是,要对中国哲学重新建构就要尽快超越"合法性"的阶段,进入到方法的多元化探索和中国哲学的意义建构方面.应从建构"他者"、澄明误读、开掘源头方面进行方法上的探询,从立足现世、学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建构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文化缺少分析理性,这是它不能产生现代科学技术的原因.辩证理性需要分析理性的"监督",否则就会沦为诡辩.哲学曾经历的庸俗化需要基于分析理性加以清理.现代逻辑的重大成果是分析理性的杰作,其丰富的哲学营养和对传统哲学思考的挑战应当引起哲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示范教材的中心线索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示范教材力图设计一种即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又符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规律的马克思主义1哲学教学体系,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并从四个方面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宾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并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传统哲学例子”,而是在“双重解读、中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民族形式”,用中国哲学话语说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探讨建构中国哲学的新形态,它主要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建构。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前提性问题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应着眼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总体性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与价值立场,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凸现民族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在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中,应当认真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准确地捕捉时代性问题并给出新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缺少分析理性,这是它不能产生现代科学技术的原因。辩证理性需要分析理性的“监督”,否则就会沦为诡辩。哲学曾经历的庸俗化需要基于分析理性加以清理。现代逻辑的重大成果是分析理性的杰作,其丰富的哲学营养和对传统哲学思考的挑战应当引起哲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迫切需要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民生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揭示民生的含义、内容、实质和实现途径的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置于民生的架构内来加以审视,清晰地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化”中国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双向互动逻辑。只有深入研究民生问题,才能建构起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学术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确认人的主体性,建构基于普遍理性的知识与生活,是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主题.他的德性论以知识论为基础,以道德主体之确立为核心,开始于自我的理性反思,而展开于自我之道德实现.无论知识还是实践,都贯穿着理性的逻辑.正是这种强调知识论、伦理学与存在论相统一,洋溢着理性精神和乐观主义的哲学,超越了智者派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深刻改变了希腊哲学的思维轨迹,推动了希腊哲学的人文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