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老枪 《中华魂》2014,(19):36-37
将于5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信访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中规定,对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提出的来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4月24日中广网) 一提“越级上访”谁都头大,不但让上级政府和基层属地政府深感头疼,更让来回奔波、成天担心受怕、无尽折腾的上访人身心俱疲。此次信访新规对越级上访说不,堵塞了越级上访之路,其出发点也许不错,但在一方强势得如钢筋、另一方弱势得如面筋的情势下,这一规定怎么看也是个只顾其一、不顾其二的“单眼皮”。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困境及其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信访工作出现信访总量下降,但越级上访、进京上访数量仍大幅增加,群体性上访、重复上访和无序信访问题日益凸显的新特点.这致使信访工作面临着新的困境.因此,应实现信访功能的回归,不应再是带有浓重"人治"色彩的纠纷解决机制,而应成为法治前提下民众参政议政、与政府进行有效沟通的途径.同时在细化信访工作程序,严格界定信访范围的基础上,还应健全协调机制,以化解信访工作中的权力冲突.信访只有成为向上监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向下普法民众的纽带,才能步入法制化的轨道,化解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建兵  国涛 《金陵瞭望》2005,(9):13-13
据新华社记者对部分群众越级信访事件的调查表明,相当数量农民受到不法侵害时,不是通过正常法律途径解决,而是走上了上访之路,有些完全可以在基层司法部门解决的问题,竞越级上访到省里甚至中央。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社会转型和改革深化,群众信访呈明显上升趋势。像我区在征地拆迁、企业改制、道路建设、城市环境整治等工作中,都产生了大量的矛盾,群众信访持续高发。这些信访矛盾一旦未能及时有效得到化解,就会出现越级上访、过激上访,甚至酿成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不稳定,损害地区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有的还会产生极为不利的政治影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  相似文献   

5.
信访是农民表达诉求,提出民主建议,履行公民权利的基本途径。但由于当前我国农村法制不健全、利益表达机制欠缺、农村治理结构缺陷以及土地征用与建房矛盾等原因,致使许多群众不能或不愿通过正常途径表述诉求,导致"缠访"、"闹访"、"越级上访"等问题日益凸显。农村信访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提高信访立法层次、完善人大监督方式、推进治理体制创新以及构建法律援助平台等途径,并应进一步拓宽民意表达渠道,改革农村信访工作制度,将信访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唯此,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信访体制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公民与政府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我国特色人民民主形式.但近年来,由于我国信访制度参与的不完善及上访渠道的不畅通,公民非制度化上访正在扩大,从而导致了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的不全面性.因此,我国急需建立一种完善的上访体制,以便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7.
目前信访制度所面临的困境日益严峻,非正常上访愈演愈烈,危害性极大。信访终结机制始终“缺位”是重要原因之一。建立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应该整体设计,总体思路是人大总牵头,一个渠道是法院(检察院),涉诉上访案件由法院牵头解决;另一个渠道是政府信访部门,非涉诉上访问题由信访部门牵头协调责任部门解决。对“三审”后上访人仍不服的,人大可牵头进行听证。同时需要通过立法对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予以界定。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农民环境信访的社会文化基础以及以往关于农民上访若干分析框架的分析,结合安徽三村农民环境信访个案资料,提出了“诉苦型上访”这一农民环境信访分析框架.认为农民在环境信访中的诉苦是他们寻求现代国家权力支持的一种重要策略,农民行动者在利益表达上具有实用性和两面性,“诉苦型”环境信访是一种农民上访的非抗争政治类型.  相似文献   

9.
涉法上访是农民群众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涉及执法部门、需要依法处理的事项的一种信访形式。农民涉法上访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对农民涉法上访的现状、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提出应从转变观念、基层政权建设、村民自治、整合信访资源、提高政府效能、遏制司法腐败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正常人或者精英人物上访,非正常人或者边缘人上访通常更能够挑战常规体制、反映出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乡村治理机制发生转型,家事纠纷溢出村落并通过信访制度的转化机制成为信访事件。信访制度将不属于信访对象的人与事吸纳进信访维稳体系,导致信访渠道壅塞,信访制度功能变异。只有划定信访制度的边界,建立健全信访的识别、信息共享、分类解决和终结机制,才能恢复信访制度的活力,发挥其正向功能。  相似文献   

11.
檀怀炎 《金陵瞭望》2006,(20):55-56
近年来。浦口区纪委、监察局针对基层信访举报群体性、突发性等特点,立足基层.突出重点.建立防范机制,加强重点监督.不断畅通渠道,注重制度建设,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预防越级信访举报的“挡风墙”.实现了信访举报问题“不过江”的目标,为全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2002年信访总量为178件(次)。到2005年为97件(次),下降54.4%。去年以来,全区a到省以上上访为“零”。  相似文献   

12.
《金陵瞭望》2011,(25):47-47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有力.维稳信访工作有序开展。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这一原则.综治办为信访稳定工作牵头部门.信访办负责接待日常群众来信、来访和重大信访问题。二是全面排查,重点交办,信访维稳责任全面落实。各村(社区)对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信息采取每周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情况上报。对重大矛盾纠纷、突发性群体事件以及有越级上访苗头的案件.安排专人  相似文献   

13.
信访制度是公民利益表达和监督的途径,信访问题的有效解决助益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实现。中国信访治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无理上访所致,无理上访对法治的不断冲击致使法治化进程陷入困境。通过对一起长达30年的无理上访的个案考察分析,信访制度的政治意义已超然于法律意义,信访部门的无原则救济功能凸显,究其原因是政策的失灵、法律的失效和个人主义的膨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应对之道是信访部门的限权、信访法治化和公民法治信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村干部因直接接触上访群体和落实信访政策而成为信访研究热点。多数研究文献对村干部的定位是上访事件筛选者,忽视了村干部在信访制度中的多重身份。在转型时期的信访制度下,村干部不仅是沟通“国家—社会”的双向代理人:既协助国家维持基层稳定又嵌入乡村社会关系网络中;而且可能成为上访制造者:或因侵害村民合法利益使自己成为信访事由,或因治理需求和私利驱动参与村民上访。这些都表现出信访场域中村干部的身份的复杂性,其生成与“国家—社会”的结构夹缝、信访制度的刚性和资源下乡的拐点密不可分,分析这三重逻辑有助于全面理解基层官员与制度运作之间的互动和乡村治理权力再生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问:新修订的《信访条例》为了给信访人提供更多方便,在信访制度方面还作了哪些规定?答:《信访条例》规定:“第十一条国家信访工作机构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或者确定本行政区域的信访信息系统,并与上级人民政府、政府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6.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信访是一种人民群众表达利益的机制,是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为此,需要对信访制度进行必要的反思和完善.本文从阐述完善和谐信访制度的必要性入手,重点揭示信访制度功能的重新定位,进而提出信访制度完善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林新建 《社区》2012,(16):42-42
处理好居民的上访工作,是稳定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柳州市柳南区南站街道办事处,在处理居民上访的问题上首创信访代理人制度,把原来单一的管理制度转型为主动服务,对信访的上访人员采取“帮代理、帮疏导、帮陪访”的上门服务原则,使有的上访转变为下访,这一转型的信访代理人制度,正在辖区的大鹅山、利民、天鹅湖、汇江等8个社区中推广执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东阿县从信访源头抓起 ,从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 ,积极开展依法行政、优质服务 ,密切了干群关系 ,97%的行政村实现了“三无”(无越级上访、无重信重访、无信访积案 )。其做法是 :落实责任 ,把握重点。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完善目标责任抓紧抓好计划生育信访工作的意见》,把信访工作的优劣作为评估各级人口目标完成情况和群众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各基层单位、管理区各设一名信访员 ,经培训后持证上岗 ,并与计划生育部门签订责任书 ,主要职责是掌握信访动态 ,反馈信访信息 ,做好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同时 ,完善接访、立案、查…  相似文献   

19.
林新建 《社区》2012,(11):42
处理好居民的上访工作,是稳定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柳州市柳南区南站街道办事处,在处理居民上访的问题上首创信访代理人制度,把原来单一的管理制度转型为主动服务,对信访的上访人员采取"帮代理、帮疏导、帮陪访"的上门服务原则,使有的上访转变为下  相似文献   

20.
切实关注群体性负面情绪,积极做好上访群众的心理疏导,完善信访制度和领导公开接待日制度,运用发展成果和办实事来化解群众情绪,发挥宣传舆论在疏导公众情绪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