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泉州(包括市治鲤城区和晋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六县)现有回族4万多人,占我国东南地区回族人口的五分之一。泉州回族形成的历史和民族特性,与西北地区回族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具有不同特点。本文爰就调查所得,对此作一初探。 一、泉州回族形成的历史 泉州回族形成时间比西北地区的回族要迟,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不仅汉族人民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饮茶文化和饮茶风俗,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各少数民族也将茶作为生活必需品,而且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饮茶习俗。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族人民在生活、生产各个方面越来越频繁的交往,随时随地都会接触到少数民族同志的姓名。因此,进行有关少数民族姓氏的研究,对加强人们的社会交往、增强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是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一、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姓名情况 谈到姓氏,首先要了解姓名情况。现代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姓名结构,就整个民族而言,可以分为:有姓氏、基本无姓和无姓三大类。  相似文献   

4.
婚姻仪式歌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民俗事象,它既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有其特定的地域特点,同时还注入了不同时代的意识形态,在历史发展中,其形态经过不断的传承、扬弃、革新与融合而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丧葬习惯。这些丧葬习惯各式各样,充分反映了各个民族自身的特点,反映了各个民族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我国少数民族的丧俗,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土葬、火葬、水葬、风葬、天葬、野葬、塔葬等几类形式;并在每一个大的形式下又有其具体的内容,或者在同一个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增多,学术界就他们在新的环境中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通过梳理国内学术界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研究,发现目前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物质贫困、子女教育以及社会适应与融入等方面,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需要宏观的全局考虑,如法律法规的颁布、思路的调整等;同时也需要有微观层面上的具体行动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民居建筑是社会文化的综合载体,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定形式的民居大体上与该民族的社会制度、经济形态、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婚姻习俗相适应。民居不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和完善,而且各民族因地理环境及文化差异,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建筑形制和技艺。文章对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及南方一些民族的民居建筑形式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发展权本质内容在于一定群体对经济与社会进步的要求。对于少数民族而言 ,落后的经济文化的状况使得发展权的提出显得十分必要与现实。本文因此对提出少数民族发展权的原因及其现实状况、这一权利的特征、以及促进少数民族发展权利的实现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以期对这一权利的完全实现做一点理论积淀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的哲学思想都是中国哲学思想宏伟壮丽总画面的组成部分。 在人类哲学思维的早期,古代许多哲学家,常以谚语、警句、对话、诗歌的形式,表达深邃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哲理诗,是古代哲学园地的一块瑰宝。哲理诗,在我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文献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这方面很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就有:维吾尔族的《福乐智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禁食习俗的意义 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禁食习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它的学术价值。一个民族的禁食习俗是该民族饮食系统的一部分,并在饮食系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一个民族的饮食系统是在长期经济、文化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作为物质文化,它与该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也是构成一个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姓氏汉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即赐姓和改姓。赐姓主要有赐国姓和民姓两种 ,而改姓的情况则比较复杂。不论是赐姓还是改姓原因都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政策的贯彻实行,我国少数民族一改过去人口萎缩、经济停滞的落后状况,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地区面貌日新,“六·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年均增长9.7%的高速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做一横向比较就会发现,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发达地区仍有差距,而且随着东部改革深化,这一差距还在不断扩大。1980年,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为345.1元,较汉族地区的766元低54.9%;而到1987年,民族地区虽为680元,而汉族地区已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我国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人口现实,阐述了党和国家制定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依据,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了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行计划生育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口再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在民族地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目的在于改变过去少数民族人口盲目增长,严重阻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使少数民族人口有计划地发展,促进民族繁荣。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5条规定“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我国人口与发展的总体战略方针,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问题,由于它是从国家富强、民族繁荣、家庭幸福出发的,也符合各民族人民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5.
景颇族每年初秋时节举办隆重的“敬老会”。青年们打响火枪,放爆竹,争着请村寨老人到自家竹楼作客接受敬酒。黄昏时分,人们集体跳起“敬老舞”。哈尼族每年农历腊月十五是哈尼族的敬老节。小伙子要将小松树栽在过节的坪场周围,姑娘们挑来  相似文献   

16.
1937年7月7日,日寇向驻守在芦沟桥的中国驻军29军发动进攻,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号召下,团结起来,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全面的抗战活动。 居住在抗战前线的北平回民同胞,坚决响应我党的号召迅速组织“北平回民守土后援会”,并于1937年7月29日发出通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誓本牺牲到底的精神为我政  相似文献   

17.
从文献记载的炎帝、黄帝、鲧、共工、禹等筑城及考古发现的山东章丘城子崖,河南安阳后岗、淮阳平粮台、登封王城岗等龙山文化城址看,华夏族在原始社会晚期已建立邑城。东夷与华夏融合很早,除海隅部族外,已属华夏族范畴。西戎、北狄、南蛮、东夷等少数民族的邑都,出现较晚。夏至战国为其都城形成阶段,秦至南北朝为发展阶段,隋至明清为高峰阶段。都城建设与少数民族的发展及其与华夏族的融合密切相关。一、邑都的产生和形成  相似文献   

18.
岩画,是画在或刻在岩石上的画面。岩画记录了人类生存活动的连续性篇章,从远古的狩猎时代到现代的原始部落。它构成了人类历史最大容量的源泉。 继十七世纪在北欧发现岩画后,欧、亚、非、美、澳等五大洲都发现了大量的岩画,仅北非撒哈拉沙漠一地就有数万幅之多。在我国,五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分布在广大的地域上。由于各民族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交通状况等等不尽相同,所以各民族的发展很不平衡。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由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所以,发展走在少数民族的前面。而在过去,少数民族有的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的还处在奴隶社会本期。广大的少数民族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亦保证不了,更谈不上受教育、读书了。封建地主、牧主、奴隶主只顾拼命榨取人民血汗,而根本不顾人民的文化需要。中华大地寺庙林立,而标志国家文明程度的图书馆事业却无人过问,长期空白…  相似文献   

20.
如何使少数民族地区干部教育资金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大化 ,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从机制的整体优化入手 ,力求探索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最佳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