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于《源氏物语》,接受者有多种解读 ,对于作品中的人、事 ,作者也往往笔意曲折婉转。接受中的多义与叙述中的婉转 ,在很大程度上得之于叙述主体的分化。叙述主体是通过文本所“表达的主观的感知、认识、判断、见解等的来源。”1在《源氏物语》里 ,叙述主体多重分化 ,被分散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个体里 ,并且“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拒绝合作 ,谁都不愿意服从一个统一的价值体系。”2叙述主体的分化使小说的叙述语气极其复杂。主体分化意味着情感、观念、经验的多元与复杂 ,同时也使作品的意义多元化。  在《源氏物语》中 ,源氏和他身边女性…  相似文献   

2.
<正> 京味小说艺术对象的地域化、主体视角的文化化、表现为民族传统小说叙述方式开放性结构的艺术形式以及文学语言的方言口语化等特征,使其呈现出一种鲜明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集中体现了京味小说的审美风貌,从而成为这类作品总体艺术特征的有机体现。与那些格调单纯的作品相比,京味小说的艺术风格要显得更复杂,更深邃,从而也就更耐人琢磨寻味。然而,要想恰如其分地对京味小说的艺术风格做出把握与概括,又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具体地说,它不是单一品味的,也不是相近品味的连锁聚合,而  相似文献   

3.
《求是学刊》2015,(4):116-123
清初女作家高景芳存赋36篇,不仅高居历代女作家赋作数量的首位,而且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其赋长于铺叙并注重抒情,体现了对辞赋传统的全面承传;在赋中表达"颂扬"与"讽谏"、书写亲情和女性的日常生活,开拓了女性赋的题材意蕴和风格情韵。高景芳赋博雅清丽,与班昭赋前后辉映,而艺术表现之成熟,更堪与男作家的经典赋作比肩,应在赋史上给予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现代论者认为:决定小说美学价值的必然因素是叙述,而不是故事。被誉为我国小说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和总突破的鲁迅小说,在“五四”时期,曾强烈地震撼青年读者的心,并产生巨大影响,这固然有思想内容和小说观念上的突破,然而不能否认,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形式上的创新。如同茅盾所说:“在中国的新文坛上,鲁迅君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用鲁迅自己的话说,就是: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这“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大都体现在叙述方面。鲁迅小说不仅吸收了西方现代小说那种具有强大艺术表现力的叙述方式,而且还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中多种优秀的艺术传达手段,从而打破了中国旧小说那种僵化的叙述模式,创造出多姿多态的新的叙述体式,使中国小说获得了新生,并拓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拙文拟从叙述视角、叙述结构、叙述基调、叙述手段等四个方面对鲁迅小说的叙述艺术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于德山 《求是学刊》2004,31(1):107-111
本文从语言和图像这两种叙述媒介的各自特征及其互文关系入手,重新全面而细致地分析了有关叙述主体的诸问题,尤其着重分析了"语-图"互文语境中叙述主体的生成特征及其所影响的中西不同的艺术风貌。这一研究不仅弥补了西方叙事学有关"叙述者"问题的研究缺失,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叙述美学拓展了一个新的视界。  相似文献   

6.
全聚焦模式下的《所罗门之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莉  庄文岩 《学术交流》2005,(6):160-164
《所罗门之歌》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第一部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黑人文学作品。作者巧妙地运用全聚焦结构模式,通过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客观冷静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美国黑人真实的生存状态,使《所罗门之歌》成为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第三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何萃 《求是学刊》2014,(3):148-154
由于诗、词、曲、赋等各体文字的普遍使用,"非整一性"成为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小说文体最主要的批评。一般所谓"中国小说"或"白话小说",按其性质本应分为三类:一是"话本",本质上是说唱艺术的文字遗存;二是"世代累积型"小说,亦本为说唱艺术,但大多经历了明清书商或文人程度不一的编改;三是明清文人独立创作的"文人小说"。故唯第三类才是真正意义的小说,西方学者的批评仅对应第三类才真正有效。诗、词、曲、赋等各体文字作为口头说唱艺术时本各有其用,在"文人小说"中此类文字在不同作品中,其文本"整一性"也各自不同。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将现存所谓"小说"还原至其所产生的历史语境,我们可能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论日本传统艺术的特性——基于艺术学的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军 《日本学刊》2007,(1):112-126
日本传统艺术内容丰富,形式纷繁。笔者用艺术学理论的分析方法,阐述了日本传统艺术的五个特性:“崇尚原始自然信仰”是其生成特性;“主客体浑然合一”是其创造特性;“意蕴深远”是其作品特性;“重在感知和体验”是其接受特性;“重在复制模式”是其传承特性。在阐述中,笔者从日本的雕塑、雅乐、大和绘、能乐、庭园、茶道、花道、歌舞伎、浮世绘、煎茶道等传统艺术的历史和实践中,引用了大量的事例作为实证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探索沈从文的创作心态,不仅可以弄清创作主体与作品之间的深层联系,而且有助于总结这位作家创作得失的心理缘由。联系中篇小说《边城》,便于我们分析这一问题。一如果仔细考察,就会发现:作为沈从文成就最高、堪称其代表作的《边城》,正是这一特定的创作主体,在其最适宜的创作心态之下写出的作品。所谓“最适宜的创作心态”,就是对于特定的艺术家说来,最能发挥其艺术才华和艺术个性的心态。具体地说,就是主体的心理诸要素通过能量分配使心理处于一种平衡、合谐的  相似文献   

10.
初志红 《学术交流》2003,(7):150-152
威拉·凯瑟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作品淳朴优美、舒缓清新 ,而且在叙事技巧的处理上也别具匠心。她的短篇小说《邻居罗西奇》就是采用客观型的零聚焦模式进行叙事的 ,而且是将内部聚焦与外部聚焦集于一身。使叙述详略得当 ,错落有致。  相似文献   

11.
艺术讲究"气韵"、"气脉"、"气骨"、"气象",讲究"风气"、"意气"、"神气"、"逸气"。并将"气"纳入艺术美学范畴,成为艺术评论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中艺术的中"气"与"空白"经营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长期的艺术设计与创造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这些特质材料之间及其周围的"空白"也在积极参与着艺术创造,而且发挥着奇特的作用。艺术设计中的一、"透风漏目"的虚实处理、"借景移光"的整体留白、"烘云托月"的蓄势铺垫、"取法自然"的借景抒情等都是这种空白运用。  相似文献   

12.
试论《太平广记》中的山洞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海文 《唐都学刊》2004,20(6):109-112
《太平广记》中的女仙,都跟山洞有关。原因是,有唐一代,尊崇道教,老子被奉为大圣高上大道金阙元元皇帝,而老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崇阴尚柔,"山洞"意象的出现,就是此种思想的印证。因为"山洞"是"子宫"的象征,是女性崇拜的遗存,是整个社会回归母体的情结表现。就连父权意味颇浓的"封禅",其实最早也应是祭祀女神的。  相似文献   

13.
The concept of "psychological trauma" conflates emotional responses to traumatic events such as motor vehicle accidents, muggings, and house fires, responses to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earthquakes and volcanic eruptions, and responses to war, chronic physical abuse, prolonged torture, and repeated gang-rape as an act of "ethnic cleansing." It is argued that, from a psychological, human, and moral perspective, use of a single construct to describe responses to such a range of horrific happenings makes no sense. The benefits and limits of conceptualizing PTSD as a unifying concept for describing psychological responses to calamitous events are discussed. The consequences (with respect to clinical work, research, and social policy) of failing to distinguish between responses to relatively circumscribed traumatic events, more extreme, prolonged, or repeated individual traumatization, and collectively experienced mass violence against entire communities are examined.  相似文献   

14.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目标管理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而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由于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和过程性,高职院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此而展开。这就使得包括总体发展目标、实训基地建设目标、系部工作目标、课程改革与建设目标、双师型队伍建设目标等一系列目标必须进行重新确定,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朱悦战 《唐都学刊》2005,21(6):15-18
华清宫是唐初唐与盛唐时期的帝王行宫,在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华清宫的园林及宫廷建筑布局,宫内建筑的使用功能,目前学界尚言之不详。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有助于对唐华清宫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17种北京画报和6种上海画报,同时补充以档案、野史、笔记、小说、竹枝词等多种材料,揭示图像资料关于帝都北京的记忆、想像、窥视与重现,解读清末的文化变革,集中地探讨了“城阙”所凝聚着的历史意识,“街景”所体现的空间布局,以及旧俗新知所表露出来的万种“风情”。  相似文献   

17.
"案主自决"原则作为社会工作的一项核心原则,体现着社会工作的精神特质。在社会工作本土化工程中,"案主自决"原则的本土化将是至为关键的一环。中国大多数学者多将讨论重点长期停留在"本土化"这个大概念上,缺乏对社会工作具体理论、价值观、伦理和原则等的探讨。文章深入探讨了"案主自决"原则在中国本土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从中国助人关系本身、儒家思想、集体主义和中国逻辑的实证性四个方面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论《七略》分类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隆予 《唐都学刊》2005,21(5):9-13
《七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的目录学巨著。西汉时期,刘向、刘歆父子首先合作完成了目录学著作《别录》。刘向死后,其子刘歆又在《别录》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概括,并进一步吸取中国古代的学术分类思想,进行改革创新,从而形成了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目录学巨著———《七略》,它为中国目录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和谐社区的关键环节是什么?本文认为,建设和谐社区应以满足居民需求为中心,紧紧围绕"居民需求"开展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工作,建设完善的"居民需求网"。社区"居民需求网"应包括"需求了解网"、"需求满足网"、"需求评估网",三者共同架构起一个需求网络体系。和谐社区的建设工作,应以社区"居民需求网"建构为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