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班上有位同学叫杨静,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孩.我翻开她参赛的作文,只见上面两个鲜红的批语:"偏题".我拿着作文走到她跟前,温和地说道:"杨静同学,这次我们写的明明是<望着母亲流泪的双眼>,你却写成了<望着父亲流泪的双眼>,你偏题了,何况我找的是别班的语文老师评的,我没有半点的偏心.一次失败不要紧."我的话还没说完,谁知她拽过我手中的作文狠狠地甩在了地上,哭得更加厉害.凭着我多年当班主任的经验告诉自己:我要冷静.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人文"?想必读过书的人也未必能说得清.据2005年11月20日《钱江晚报》报道,在绍兴文理学院,作家梁晓声用了6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的含义.不少学生觉得惊讶:"‘人文',我懂啊.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因此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是啊,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知道"人文"更丰富的内涵吗?  相似文献   

3.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翻过来."很明确地道出了"点"的巨大作用.教育工作常常会碰到抓"点"的问题,如果作用点选对了,就会事半功倍,甚至能"点石成金".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重点把握以下五"点"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住一次朋友的聚会上,我认识了一个姑娘,她不知怎么着就对我一见钟情。虽然我和我的妻子感情深厚,但我却拒绝不了她的年轻和美貌,任她热情与崇拜的目光下,我心中满是自豪、骄傲和兴奋。偶尔我和她约会去吃饭、听音乐。每次约会回来,我在妻子面前都有深深的负疚感,但我又总心存侥幸,以为妻子不会知道。直到有天回到家中,看客厅里乱糟糟地挤了一堆人,母亲泪流满面地搂着女儿,妻子的手上缠着白绷带,我急忙冲上去问怎么了,妻子躲开了我的目光,只是冷冷地说:“接女儿回家时,过马路不小心。”我脑子“轰”的一响,意识到了什么。我紧紧地盯着妻子,她的目光却始终低垂着,仿佛我是陌路人似的。我突然想起早晨出门时让妻子给我拿双皮鞋,她却神情恍  相似文献   

5.
软饭硬吃     
最近偶遇原在电视台工作的女同事,很让我崩溃.原来是条女汉子,现在居然变成了个怨妇,不停地唠叨她的老公,说他吃软饭吃得油光水滑的,可她因为风里来雨里去地挣钱养家,看上去老了5岁. 问她为什么要让老公吃软饭,说是3年前她收入不错的时候,老公想闭关研究源代码,答应发达之后,去欧洲给她买个庄园."也别几室几厅,或者什么别墅了,那都太小,我给你买古堡和庄园,把你那些狐朋狗党全部喊来一起住,我替你养着他们!"听得她心花怒放,当即热血沸腾地说:"赶紧辞职,我养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在荧屏前过足了封建时代的"清官"瘾,从包青天到刘罗锅,从于成龙到海瑞,等等.可是看着看着,我便又犯了傻. 其一,历朝历代都有那么几个清官,可当朝的皇帝老儿为什么就不知道珍惜这些"精英"和"栋梁"呢?有些只在死后才去"加封",这迫使不少清官冒死进谏,以赚得一世清名,千古流芳.现实远比理想更值得珍重.哲人说过:一个没有伟人的时代是可悲的.然而,有了伟人却不知道爱护的时代更可怕.所以,封建王朝也只能"城头变幻大王旗"了.  相似文献   

7.
徐飞 《科学咨询》2006,(6):26-27
前几天,我的一个学生在一篇随笔中狠狠地声讨了语文课的无趣和无聊.他愤愤地写道:"我越来越不喜欢语文课了.因为我讨厌对课文肢解式的分析.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对课文高高地举起屠刀,直到每一篇文章都鲜血淋漓、支离破碎老师才甘心?我常常觉得一篇很美很大气的课文一经肢解便什么味都没有了!我喜欢囫囵吞枣式的阅读,喜欢只可意会无须言传的美的体验.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就那么定定地看着她,让自己的灵魂出壳,穿越那时而女巫时而天使时而暧昧时而祥和的目光,飞到它想要飞去或没有目的的任意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8.
"动态"按字面的意思:指事物运动的状态;"生成"指事物的发生、形成.在新课程改革中,动态生成有了更丰富的含义.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我们应该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观点来对待课堂教学.在教学<失物招领>时,笔者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动态生成的课堂给我带来触动.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教二十多年,长期担任初二、初三的数学教学,一直在探寻如何将"美的秋水容纳于枯燥数学之中"的多种教学模式.每当我新接一个初二或初三的班级,我都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们尽快适应我的课堂,并愿意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一天天地好起来.我个人对课堂场景进行了反思,可能是我对全班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全班每个孩子都会得到我的保护;也可能是课堂上有"激趣"的故事、有引发"争论"问题情境,有时还伴随我那"破锣"插曲……孩子们上数学课总会拥有一个宽松、愉悦、安全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10.
出轨     
正(中篇小说梗概)一这天上午快接近中午时分,当事人马鼎盛来到诉讼服务中心大厅,直奔王一梅的窗口去了。老马一脸的苦相,周身还散发着一种说不清什么味道的气味。而王一梅又是一个干净到有点洁癖的人。她简单地翻了一下老马递过来的材料,就递了回去。"到中院上诉去。"她不耐烦地丢给老马一句,目光连看老马一眼都省略了。老马嚷道:"你什么态度!""我就这态度。"王一梅一脸不屑的样子。  相似文献   

11.
变脸     
我是纪委的一名办事员。这天,我到某局办事,穿过富丽堂皇的大厅,来到局办公室。偌大的办公室,只有一个女工作人员在值班。我走过去,问她盖公章找谁。她瞟了我一眼,很不情愿地刚要回答我,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于是,她不再理我,很潇洒地拿起话筒,说:"您好,哪位?什么?找交警队?!你打错了,这是XX局办公室!"说完,她一边嘟囔着"什么玩意儿",一边啪地挂了电话。见她有了空闲,我赶紧又问了一遍:"请问盖章找谁?"她傲慢地盯着墙上"为人民服务"的牌匾,刚要张开  相似文献   

12.
我在近几年教学<背影>时就深切的感受到:即使让"90后"的初中学生从"父亲的四次背影"中明白了"我"四次流泪的原因,但未必能使他们在学习<背影>时真正理解到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挚爱、牵挂、惦念,难合之情,也根本不可能更不会使他们真正去感受领悟作者父亲"如山厚重的'父爱";  相似文献   

13.
惜福     
林清玄 《领导文萃》2013,(7):113-114
我的外祖母活到八十岁,她过世的时候我还年幼,有许多事已经淡忘了,但我清楚地记得关于她的两件事:一是她过世时十分安详,并未受病痛折磨;一是她一直到晚年仍然过着极端俭朴的生活。她之所以那样俭朴,不全然是经济的原因,而是她认为人应该"惜福"。她不许家里有什么剩菜剩饭,因此到了晚年她还时常捡菜汤,把菜盘里剩的菜汤端起来喝掉而不顾子女的劝阻。她也要求我们吃饭时碗中不可剩下一粒米,常吓唬我们说:"不捡拾干净,  相似文献   

14.
时常听到一些部属私下里抱怨领导:"整日里忙死了,也没有一个闲的时候."也有的抱怨领导:"也不安排什么正经事,一天到晚闲得无聊."乍听这些议论,似乎给人一种感觉,他们的领导是不称职的,既不会调动下属工作积极性,又缺少一种会"弹钢琴"的领导艺术.细细一想,这不仅是一个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干部素质的问题.对此,领导和部属都应辩证认识,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5.
幸福在哪里?     
陈东有 《决策》2012,(11):89
大家都在讨论"幸福指数",我想谈谈幸福感觉。几十年的伏案工作,使我养成了"夜猫子"的习惯,常常是不过零点不休息。前几天,气温突降,真冷,而且感觉屋里比屋外还冷,这是南方的冷不同于北方的特点。将近午夜,妻子把一碗热气腾腾的海带汤端到了我的面前,她说:"尝尝咸淡。"我抿了一口:"正好。"她说:"那就趁热喝了。"她守在我的身边,看着我三口两口地把汤喝光,拿着碗走了。我突然傻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书,只觉得不仅全身暖和,心也暖和和的,整个身心都被那海带汤给暖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本质:"利己"还是"利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价值与使命的组合 企业是什么?词典的解释是:"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的部门,如工厂、矿山、铁路、公司等."现代经济理论,特别是建基于"科斯定理"的产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一组合约,是由于"交易费用"而对市场的替代组织.换言之,企业能够存在必定是因为它比市场更有效率,更能提升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7.
她,一个平凡的女孩.个子瘦弱,不善言语.在宽大的教室里坐着,显得那么渺小.我第一天走进教室时,根本没注意到她.到第二天上午第二节课时,她来问我一个非常简单的单选题,我心里想,怎么这么简单的题做不来,我这时看她一眼,她不好意思地说:"我基础差,课堂上根本听不懂."我心里咯噔一下,心里想:这女孩对英语很感兴趣,但基础太差了,不过只要她勤学好问就行.  相似文献   

18.
沈静 《科学咨询》2008,(12):19-19
她,一个平凡的女孩.个子瘦弱,不善言语.在宽大的教室里坐着,显得那么渺小.我第一天走进教室时,根本没注意到她.到第二天上午第二节课时,她来问我一个非常简单的单选题,我心里想,怎么这么简单的题做不来,我这时看她一眼,她不好意思地说:"我基础差,课堂上根本听不懂."我心里咯噔一下,心里想:这女孩对英语很感兴趣,但基础太差了,不过只要她勤学好问就行.  相似文献   

19.
"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老师,你们为什么要家访呢?""咣当"一声响,随着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中年妇女闯了进来,劈头就问:"哪位是谢××的班主任啊?"所有老师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赶忙迎上去问:"我就是.怎么了?"妇女抓住我的手,顾不得坐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相似文献   

20.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14,(14):108-108
正某妇人带着她的小狗到一家宠物店。妇人问:"老板,给我的狗剪一次毛要多少钱?"老板答:"200块!"妇人道:"这也太贵了点吧?我自己剪一次头发也不过20块而已!"老板说:"但是,你价格差弟弟今年名牌大学毕业,觉得自己很牛,挑工作,还列了最低要求:1.大企业(最好外企);2.公司有专车(最好能配私家车);3.工作氛围好(最好同事和客户都是年轻人)。现在,他在肯德基当外卖配送员。梦想和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