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s,1596——1650年),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大陆理性主义的代表。他在哲学上给后人留下了《方法谈》(1637年)、《形而上学的沉思》(1641年)和《哲学原理》(1644年)等几部著作。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化中,皮尔士起了重要作用。他对以笛卡尔和康德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他对实践哲学的论证,他关于信念和方法、意义和真理的理论都体现了这种转化的特色。皮尔士的哲学是一个复杂和矛盾的体系,其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甚至相互抵触的观点。他在许多方面都超越了近代哲学思维方式和界限,为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身份——哲学的非哲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哲学史上,从柏拉图起,“哲学”一词就意味着召唤人们追求超感性的实在而疏离现实的感性世界,“哲学”成了“形而上学”的同义语。柏拉图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中世纪的基督教形而上学和近代哲学创始人笛卡尔的主体性形而上学(主体性哲学)都不过是柏拉图主义的变种。但是,同此种意义的哲学之发展相伴随的,是对形而上学的不断批评的历史:从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起到近代哲学家休谟以至康德、黑格尔,都对这种旧形而上学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批评。黑格尔所提出的现象学观念“关心事情本身”和“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的著名命题,使他成了以反传统形而上学为主要特征的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代现象学的先驱。海德格尔以时间为存在的本质,宣告了崇尚超感性世界的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下的“哲学”的终结,强调今后的“思之事”(与旧的“哲学之事”相对立)应是崇奉时间之内的现实有限性,而又注重“有限的超越”。哲学从此由疏离人生的超感性的天国下到了具有诗意的人世,西方现当代哲学正以不同形式实现着传统意义的哲学之非哲学化,亦即哲学的现实化,哲学在其他非哲学的人生活动如科学、道德、审美等活动中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哲学的仙女,作为对人生各种凡俗活动的理性反思和追问之学,既来自人生,又高于人生。哲学永远在仙凡之间翱翔。  相似文献   

4.
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对笛卡尔数学方法论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笛卡尔数学方法论的实质是兼具发现与证明双重功能的直观—演绎法以及这一方法的理性主义特征,可以揭示笛卡尔为他的数学方法论向哲学与科学中移植准备的主要哲学依据及其贡献与不足,还可以揭示笛卡尔数学方法论在移植过程中,其理性主义特征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反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哲学理论缺少哲学根基和逻辑合理性,以此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掌控权来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根基。反马克思主义者把哲学等同于形而上学这是造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错误评价的重要原因,从形而上学的视域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不科学的。评判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是否为哲学理论要从哲学的本质特性来思考,划清形而上学和哲学界限是正确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基础。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理论是否符合哲学特质,只有从哲学性质出发来对问题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保证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笛卡尔的哲学中是否具有一种道德哲学的思想,以及这种道德哲学与其第一哲学是何种关系,这类问题因一直存在争议而被视为笛卡尔哲学的一个"谜团"。诚然,笛卡尔在一些文本中曾表达过对于道德哲学的回避,但这类表达并不能真正掩盖笛卡尔自己构建整个科学大厦的雄心,对他来说,道德科学恰恰处于整个科学知识之树的顶端,它必须以作为树根的形而上学和作为树干的物理学为基础,这样建构起来的道德科学就是最高等级的智慧。为了建构这样的科学大厦,在具体的行动中,笛卡尔准备了一套"临时的道德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笛卡尔的"临时的道德准则"确实是临时的,是不完善、不确定的,但是笛卡尔在后来构建一种具有"确定基础"的道德时,并没有完全抛弃他的这些"临时的道德准则"。由此可以认为,笛卡尔的哲学中是存在道德哲学的位置的,并且他的道德哲学区分为两个不同的层面:一种是作为"最高等级的智慧"的道德科学,一种是不够完善的(临时的道德准则)但可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1645年之后的)道德哲学。当然,对于笛卡尔来说,作为最高等级智慧的道德科学最终并没有被完全建构起来。  相似文献   

7.
哲学为科学奠基是西方哲学的一个传统。自古希腊哲学以来,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一直起着为科学奠基的作用。但是,随着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各门具体科学从形而上学的母体中脱离出来而导致哲学虚无化,心理主义逐渐成为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反心理主义和心理主义的斗争在认识论领域内几乎始终相伴而行,康德就站在反心理主义的立场,试图重建形而上学。但是康德对心理主义的批判是不彻底的,心理主义发展的势头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在近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对心理主义批判的工作由胡塞尔完成,他论证逻辑学的基础不是心理主义,致力于构建一门纯粹逻辑学,重构了哲学对科学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8.
维特根斯坦由学习数学而引发哲学兴趣,并在研究哲学中一贯关注和研究数学,这是人所共知的史实.然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与数学科学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似乎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注意,而揭示这种联系,或许不但可以为研究维特根斯坦哲学提供一个新视角,而且能起人们对数学与哲学的关系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9.
斯宾诺莎(1632—1677)是十七世纪荷兰新兴资产阶级著名的哲学家。他以《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等一系列著作表达了他的独特的哲学思想,后人称“斯宾诺莎主义”。关于斯宾诺莎主义的特征是哲学史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人们曾从不同的角度谈论过。如说:斯宾诺莎哲学把至善的实现作为其最终目标,具有鲜明的伦理意向;斯宾诺莎是近代著名的决定论者、身心平行论者;斯宾诺莎比笛卡尔更推崇理性演绎法,以至用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论证格式书写著作;等等。①本文认为,斯宾诺莎哲学的根本特征乃表现在性质上。综观其著作,我们看到,他用来表达其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或论点,大都是模棱两可,交织有两种对立的涵义,表现出两种对立的性质。可以说,他的哲学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或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重性和含混性。现谨就本体论方面对此问题作出说明,恳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0.
解读康德哲学与数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在自己的哲学中对数学有着与前人迥异的理解:第一,数学判断全是先天综合判断;第二,数学是通过先天直观形式(时间和空间)而可能的。基于这种理解的数学为形而上学的建立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近代哲学的实质取决于近代哲学家对启蒙的理解。康德对启蒙的界定揭示了启蒙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突出人的理性;另一个是鼓吹理性的独立自主。因此可以这样概括:弘扬理性,解放理性正是16—18世纪欧洲哲学的基本目标。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哥白尼引发的科学革命削弱教会的权威,确立理性的崇高地位,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根哲学勾勒了近代哲学的基本轮廓,笛卡尔哲学则创立了近代哲学的第一个理论体系。笛卡尔哲学不仅阐述了近代哲学的基本构想,描述了理性的运作秩序,进而建构了统一的世界结构,而且为近(现)代思想提供了话语形式或理论架构。从这种启蒙的视野理解近代哲学,将颠覆长期流行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对立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笛卡尔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是理性哲学的开启者,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的思想理论是是笛卡尔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对近代哲学史以及西方近代哲学有这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欧洲思想史上,近代古典理性概念是如何形成的问题是理解近代哲学革命的关键。在中世纪晚期,占主导地位的是亚里士多德和阿奎那的审慎理性概念,经过巴特鲁斯主义和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发挥,最后被蒙田推向极端——怀疑理性。为了克服这种怀疑论,笛卡尔在伽利略新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普遍数学为导向的数学理性概念,不仅为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础,而且标志着近代古典理性概念正式成型。  相似文献   

14.
在康德眼中,没有人有象休谟哲学那样对传统哲学的摧毁来得如此沉重的了。①如果我们把近代西方哲学看成是一个由笛卡尔的“建构”(Construction),经休谟的“消解”(Decon struction),最后到康德的“重建”(Reconstruction)的发展过程,那么休谟哲学就更应置于一个显著的位置。另外,现代西方哲学界纷扬“体谟重新复活”,声言休谟问题尚未解决,依然存在,那么,休谟究竟提出了什么问题呢?本文试说明:休谟哲学是从认识论出发,消解传统的形而上学,但最终结果不仅消解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而且由于导向一种反理性主义而消解了认识论,并想把这一消解置于哲学史背景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5.
近代自然科学要建立自己的大厦必须要与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形而上学”决裂 ,建立适应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其中十分重要的是牛顿所告诫的“物理学 ,要警惕形而上学啊 !”。这一告诫对于摆脱以往哲学的钳制 ,建立近代物理学 ,以至全部近代科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简析近代欧洲哲学发展线路与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契合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一种能体现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新世界观 ,并直接孕育了近代欧洲的科技文化 ;英国经验论为人们的认识和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促进英国成为了近代第二个世界科技中心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启蒙运动 )使科学更加社会化 ;德国古典哲学 ,给各门具体科学的形而上学自然观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缺口 ,自然科学家摆脱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纷扰而复归到辩证的自然观 ,促进德国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7.
[摘要]在中国近代教育哲学史上,严复与中国近代教育哲学有着难舍难分的特殊情结,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哲学的先驱。在深重的民族危机和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缔造的传统与现代博弈的时代场域中,他凭借深厚的中西文化素养,以西方经验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础,积极探索教育之路,寻求救亡图存、富国富民之方,将近代完整意义的科学思想引入教育领域,突破“中体西用”的哲学思想框架,构筑了中国近代“三民教育论”的哲学体系,勾画了近代教育哲学思想蓝图。  相似文献   

18.
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集》的第一个沉思中做出了著名的普遍怀疑,它为第二个沉思中我思的发现及确立提供了前提。理解笛卡尔第一哲学的建构及其困难,必须以理解这一怀疑活动为基础。围绕其中上帝与数学的关系,恶魔假设的性质、功能以及范围产生了诸多不同意见。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认为,对感官性东西的怀疑通过恶魔假设之前的怀疑活动就已经完成,而恶魔假设只是加强了这一怀疑,并没有怀疑数学和上帝。在恶魔假设出现之前笛卡尔对于上帝与数学的讨论,才是第一个沉思最为困难的部分,在其中,数学和上帝虽然没有遭到怀疑,但却并不具有确定性。这一看似矛盾的两难关系突出反映了建立我思的前提与困难。同时,笛卡尔对上帝、数学与恶魔的复杂处理也构成了他对早期思想的自我批判,因而具有枢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斯宾诺莎(1632—1677)是十七世纪荷兰新兴资产阶级著名的哲学家。他以《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等一系列著作表达了他的独特的哲学思想,后人称“斯宾诺莎主义”。关于斯宾诺莎主义的特征是哲学史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人们曾从不同的角度谈论过。如说:斯宾诺莎哲学把至善的实现作为其最终目标,具有鲜明的伦理意向;斯宾诺莎是近代著名的决定论者、身心平行论者;斯宾诺莎比笛卡尔更推崇理性演绎法,以至用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论证格式书  相似文献   

20.
"确定性"是近代科学和哲学的重要特色,但"不确定性"隐含于其中.以牛顿物理学和笛卡尔哲学为例分析之.前者虽然抛弃了"目的论",其"综合"的意义是不确定的;后者为上帝保留了非常有限的地盘,却为人的存在和意义制造了一个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