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西部地区的农村。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经济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素质低下等问题使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许多困境。因此,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实施重点突破,夯实发展基础,选择因地制宜的最佳路径,推动西部地区新农村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有自身的制约和障碍因素,因此,新农村建设不可能千篇一律,而应采取多种模式.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不能用同一种速度来推进,也不能用同一种方法来实现.必须在区域差异性的基础上,从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基本状态和基本特征出发,探索适合西部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3.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于其现实条件,不可能很快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在农村生活。经济收入的提高也不会很快。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改善农民的福利水平,在农村建立一种有价值的生活,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具体包括:从文艺、文化活动入手,提高农民社会文化水平;组建农村老年协会,增强农村凝聚力;减少农民支出,增加农民福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 ,提出了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评析了影响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同中东部地区相比较,具有特殊性。如何针对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落实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指导西部地区进行新农村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及其所处阶段的重要标志,从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化的现状分析来看,西部地区的工业化道路受到科学技术、劳动力素质、资金、体制、资源与环境因素的制约,据此提出了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要求全社会参与,其中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大学生是生力军和有效补充。认为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为主导,以农村农民需求为导向,志愿参与建设,参与方式灵活多样,本土返乡参与建设等5个原则;阐述了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两个群体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同的路径选择,分析了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制约因素,提出通过建立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服务机制,完善激励政策,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拓展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品牌项目等措施以促进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新任务。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法制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的民族法制建设,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民族地区应当以国家法律和民族政策作为法制建设的依据,建立保证国家法律实施和维护各民族合法权利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五大障碍及其突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科学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直面西部“三农”问题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大障碍,并结合西部实际,探讨了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突破领域,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西部地区存在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在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中,一方面是发展城市工业化,更重要的方面是发展农村工业化。西部地区以农村工业化推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路径是:延长农业产业链;进行体制创新;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创造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三农"工作的方向和目标,这一任务在我国西部地区尤为艰巨。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强调:1.由政府倡导和推动,政策层面宏观保障;2.从全局性出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二元差距;3.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眼点,破解新农村建设"瓶颈;"4.严格保护耕地,完善土地流转措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5.培育农民,提高素质,促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业工人转化。  相似文献   

12.
国际视野下新农村建设关键任务与可行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战略性系统工程。本文在概观先行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五大关键任务,论证了建设新农村的三条适宜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关于乡村治理结构的制度选择方案,基本不适合西部地区农村的现实。西部乡村治理结构改革应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切入点,变精简机构为改革运行机制,将发展经济的职能从基层组织中剥离出来并上移到县和下移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使村民自治达到行政化和自治化的统一,从而形成"县统筹、乡执行、村自治"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完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治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必须因地制宜改革现有乡镇体制,完善基层政权对村管理模式,规范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规范发展新型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以构建现代乡村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村党组织是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能否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核心作用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但是,目前一些村级党组织存在诸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村党组织必须在组织建设、党员队伍、核心作用三个方面下功夫,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6.
开发乡村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可以很好地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总目标的实现。因此,包括岚安在内的贫穷的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应科学开发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克服发展的一些困难,采用相应发展对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鲶鱼效应"强调的是鲶鱼的调动作用及其在平静和安稳状态下的激活、激发作用,强化生存和竞争意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依然存在着封建传统习惯、习俗,农民的法治意识、维权意识、民主意识、科技意识等比较薄弱,农业发展模式依然落后。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有知识、有文化、会经营的青壮年大量流失,这都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当前的农村犹如一潭死水,急需一种动力使其"微波荡漾"来呈现新农村的活力,而当前这种动力将会来自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入村将给农村带来新知识和新理念,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也将会发挥"鲶鱼效应",给封闭的乡村带来新的气息,对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来讲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和新鲜血液,必将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全面分析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提出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总体战略、基本原则和战略对策。西部地区应立足实际,实施差异化的主体功能区协同战略;发挥后发优势,严把西部农村地区的产业准入门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防治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进行分区考核,促进城乡的环保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在二战后,出现了农村凋敝、城乡差距拉大的社会经济现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的造村运动应运而生,成为改变乡村形象,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发展的一次模式创新。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在新农村建设这项长远国策的实施中借鉴。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包括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加强农民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教育培训、激发村民参与意识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山东省胶州市为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