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本文化分类概念的研究在人类学上是一个很前沿的东西,其研究的目的,一方面,就民族志层面而言,自然是要更深入地去了解被研究的文化.另一方面,在理论上讲,是面对后现代主义对已有文化理论的解构,以对于我们的研究对象能够更基本、更细致、更深,而又更广泛的研究为新切入点,使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兼具反省性、批判性及建设性,以重建人类学的文化概念与理论.  相似文献   

2.
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文化概念。文化概念索引性理论是语言人类学分析文化概念的情景实践与社会认同相关性的方法论,本体安全是解释个体自我认同与社会安全结构互构性的社会理论。文化概念索引性与本体安全理论耦合可形成从穆斯林信徒对和平理念的文化实践探究穆斯林个体和族群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安全结构关联性的前导性认识路径,成为社会学、宗教学、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语言学跨学科合作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以人及其社会-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理论重视对语言研究方法的采借,文章探讨了人类学研究中的语言属性与文化概念表述,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观和人类学视域下的语言、文化比较,对人类学文化建构的时间性问题进行了阐释,认为在人类学背景下语言、社会与文化建构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从语言角度出发能对社会-文化形貌进行较好的把握,助益跨学科交流角度对人类学研究进行理论和方法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文化、性别与回族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是由文化建构的.回族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其社会性别观念也深深打上了这两种文化影响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经历史前社会、夏、商、西周的不断发展,至春秋战国而形成其多元共存之格局,其间文化多样性观念的不断加强,是文化主体性形成的重要标志。在史前社会,文化多样性观念的核心要素集中于地域和族群之上。西周时代分封制的确立,使文化多样性观念体现在地域、族群文化的共存与融合上。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多样性观念走向自觉,体现出多元并存、争鸣碰撞的特点,于是构建出中国传统文化既多元并存,又相互吸收的开放性动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回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进行了概括和分析.作者通过对回族历史文化相关文献资料和回族经济社会活动的交互分析,将回族文化中所包含的基本精神浓缩为四种基本观念,即两世吉庆、和而不同、刚健自强、爱国有为.回族文化的基本精神既是回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结晶,也是回族人民走向未来的支点,对回族的文化传承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在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分类研究时,提出了著名的格栅,群体图式.论文通过分析道格拉斯的相关著作,分析格栅和群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嬗变,以及道路拉斯等学者在对格栅/群体图式不断修正和完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并检视这一图式如何从仅仅作为一种文化认知方式上升为一种文化理论的.最后,论文探讨了这一图式所具有的解释力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商业时代文学的消费性阅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虹 《民族论坛》2003,(12):57-5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传统社会向发达商业社会的转型,商品经济规律在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不断渗透和扩张,商品意识、消费观念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话语,以致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伦理道德观念都受其冲击,功利主义、速食主义、快餐文化因此大行其道。同时,社会按财富的多少在重新洗牌,新兴阶层在崛起,以其欣赏趣味统领社会各个阶层的欣赏趣味,文学被作为了一种时尚符号来消费。文学的消费性阅读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悄然兴起。消费性阅读的特征之一是文化的泛化。一个基本事实是,经典意义上的、作为严肃艺术品的文学在文坛走向了衰微。小…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基督教文化和中东伊斯兰文化中,都包含着构成民主观念的本质要素.这两种宗教强调的一神论信仰,都奠定了平等这个民主思想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基础.同时,伊斯兰教强调的"协商"、"公议"、"尽力而为"等观念,是培养公民社会和建立民主制度所必须的因素.近代以来,尽管民主在西方国家和穆斯林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伊斯兰文化中同样包含着民主的成分,更不能以伊斯兰文化缺乏民主因素作为西方国家改造穆斯林国家的借口.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文化是动态发展的,它们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过去我们在对文化差异现象研究中所枚举的如招呼语、称赞与称赞回应、人际观念、禁忌、隐私观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事实充分证明,随着世界性的跨文化交际的频繁发生,各个文化系统相互补充、互相吸纳、互相融合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