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在我国农村改革的初级阶段提出,农村改革是全社会稳定和安定的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农村改革的重要措施是责任制,要通过农村改革增加粮食生产。江泽民在我国农村改革的新阶段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和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进行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为中心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使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实践中得到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和发扬者,邓小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对待农村问题。他在纠正衣业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的基础上,从农村生产力的现实出发,在八十年代初,他首先提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在九十年代初,他又提出了改革后的农村经济体制不仅要长期坚持不变,而且要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法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发展、稳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根本问题。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全面阐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邓小平的论述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方针 ,不仅是一个政治方针 ,也是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重大发展。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理论是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第三阶段完善化的标志 ;实现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可操作化 ;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有许多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的思想,阐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进一步研究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及其时代意义,是当前我国进行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分析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人手,指出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始终围绕农民为主体,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农村改革所面临的严重的主体缺失困境,对其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我国改革之初提出 ,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扩大国有企业的自主权 ,在国有企业实行责任制 ,改革国有企业的领导制度。当前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实践经验提出 ,必须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 ,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 ,建立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等等 ,实现了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中始终居于关键的地位。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近些年来却出现了城乡差别扩大、农村市场萎缩的不正常现象。针对农村出现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农业、农村、农民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从战略高度提出了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关系 ,是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的一个关键问题。根据邓小平的思想 ,发展是目的 ,改革是动力 ,稳定是前提。全党同志要善于总揽全局 ,从整体上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邓小平农村经济改革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新时期要继承和发扬邓小平农村经济改革思想,解决好"三农"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中国改革在走过 2 0多年历程所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教训就是要贯彻邓小平全面改革的战略思想 ,我党必须以此为指导 ,把全面改革的战略放在中国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认真研究邓小平全面改革思想 ,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向纵深发展 ,顺利解决阻碍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矛盾 ,实现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何推动农村社会发展 ,成为邓小平同志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思考的起点。在农村社会发展问题上 ,邓小平深化了毛泽东关于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 ,创新了农村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特别是更多的从农民自身利益的实现出发来思考农村社会发展、重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重视农民的创造性、强调党和政府应提高对农村社会的管理水平等思想对今天制定农村社会发展战略及策略具有重要的恒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陵瞭望》2008,(22):21-22
[事件聚焦]1981年,原六合县红星乡、原江浦县林山乡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率先在部分生产队对棉花、油菜、粮食等作物实行了“统一经营、联产到劳、专业承包、以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效果显著。1981年8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明确把生产责任制形式的选择权交给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农村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有: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的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广大农民在经济、政治上获得了解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劳动和经营的自主权,亿万农民意气风发地开始了发家致富奔小康历史进程;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是我国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路径图.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农村和农业问题 ,他在对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道路进行科学设计过程中 ,提出了“两个飞跃”的理论。这一理论从根本上指明了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理论指针。全面把握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 ,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 ,关键是要大胆探索、积极推进“第二个飞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及其改革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了当时农电管理和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对农村电力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农电事业的整体发展。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农村电力管理体制不利于农村发展的新变化,其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研究分析农村电力管理及体制改革,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电力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农村电力管理的方式及体制,提出了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回顾三十年改革之路,镇江农村改革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4年,全市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第二阶段.1985年至1991年.全面开展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第三阶段。1992年至1997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开始走上了市场化轨道;第四阶段,1998至2008年,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最为严峻的农村问题,莫过于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大力发展农村高等教育.农村高等教育对于农村人力资源深度开发,促进农村城市化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农村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发了邓小平的改革与发展及其辩证关系的思想,认为这一思想是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线,深刻地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部内涵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0.
从废除人民公社,发展农村生产力等方面对邓小平农村改革“两个飞跃”的战略部署加以论述,概括了邓小平这一理论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