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而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大陆,出现众多的新生事物,与此相适应,汉语词汇中出现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新词。本文能动地要“炒”的人社会的、文化的角度探讨汉语事演变的一般情况及其原因,并对“炒”新高速作出一定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在既有汉语新词的分类基础上重新界定汉语本土新词,利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西方修辞学中的“认同”观和关联理论中的“明示”说角度对汉语本土新词英译的实例探讨,重新阐释了“直译”“直译加注”和“意译”三类传统策略,提出英译汉语本土新词时应首先遵循“认同”原则,对待不同种类的汉语本土新词的英译要采取不同策略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在既有汉语新词的分类基础上从认知角度对汉语本土新词进行重新界定,并从西方修辞学中的"认同"观和关联理论中的"明示"说角度通过对汉语本土新词英译的实例探讨对传统的"直译"、"直译加注"和"意译"三类翻译策略进行全新阐释,最后证明了英译汉语本土新词时应首先遵循"认同"原则,对待不同种类的汉语本土新词的英译要采取不同策略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时尚“哥”族新词及其社会文化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尚“哥”族新词由“哥”前面成分语义的获取导致其语义特征发生变异和泛化,从亲属或社交称谓,演变成人际交往中对男子极具戏谑、个性化特点的时尚化指称。“哥”族新词的涌现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是一种以语言形式为载体的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人们从众模仿、追新求异以及追求个性化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在非强调的情况下,同一种句型连续出现,同一个实词重复出现,甚至几个谓语动词连续出现,都会违背英语“雅”的要求,然而,这些情况在汉语篇章中却常常十分妥帖。从消极修辞角度究其原因,发现英汉民族对“雅”的内涵理解不同,通往“雅”的途径也各异。提出英语通“雅”主要靠“求异”,而汉语通“雅”主要靠“求同”,深入辨析有助于提高英汉表达“雅”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以奈达的“翻译四步骤”(分析—转换—重组—验证)为研究视角,分析汉语新词新语英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列举目前新词新语翻译现状及其成因,旨在揭示译者从原语思维到译语思维的转换,需要参照平行文本,生成并优化译文,进而提出新词新语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新词语中出现了很多外来词汇,其中一些已经很好地被汉语“汉化”,在发音、拼写习惯和构词方式上已完全符合我们汉语的习惯,而有些词语还带着异域风情.旨在通过对汉语新词语中外来词汇的“汉化”过程的分析,揭示我们汉民族语言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包容性,汉民族语言在引进、运用、吸收和改造外来词与的过程中体现了汉语本身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具有极强的开放性,渗透性与兼容性.  相似文献   

8.
以躲猫猫等词为例浅议当代汉语新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汉语新词的层出不穷,如何翻译好当代汉语新词是当务之急。本文以“躲猫猫”等词为例,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原则,剖析“拼缀法”(blending)在新词翻译中的运用,旨在说明“拼缀构词法”可以借鉴来翻译当代汉语新词。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新词的人文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出现的汉语新词有着丰富的汉语人文因素和汉语文化内涵。汉民族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的审美心理、思维定势、风俗习尚、价值观念影响到新词的形式选取、词义翻新、再生构建和功能变迁等诸多方面。汉语文化对新词的淘滤极富社会性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汉语新词的存亡。当然 ,在新词层出不穷、大量涌现的同时难免夹杂语言渣滓和语言垃圾的出现 ,语言政策和法规扫除了不良词语 ,起到了规范汉语新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门”族网络新词及其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震惊世界的水门事件之后,"门"族新词凭借着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成为又一颇具势力的网络新词族。本文旨在探求"门"源及"门"义的过程中揭示"门"族网络新词的衍生机制及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心理,同时进一步推动新词新语特别是汉语外来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使得汉语中出现了大批的新词新语。本文在分析汉语新词新语产生原因的同时 ,重点探讨了汉语新词新语的来源以及其英译 ,对于全面了解汉语新词新语及其翻译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语新词存在许多不对称和对称的情况。而“共同性语素”与“对照性语素”组合的不对称与对称就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从汉语新词构词的不对称、对称及其理据,通过汉语新词构词的不对称与对称来预测新词等问题入手,进而得出如下结论:不对称和对称是汉语新词构词的重要途径,标记理论和辩证法是其理论基础,反义词聚的共性与个性是其现实基础;对照性语素是汉语新词的不对称与对称构词的生成点。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新词抽象凝练、高度概括,英译时既要保留其新颖性和独创性,又要考虑可读性,给译者造成较大困难。从汉语新词的特点以及英译难度入手,结合“翻译”与“释义”这一对概念的差异及其使用原则,探讨新词英译到底是翻译还是释义。考虑到译文的可读性,基于汉语新词外宣翻译的目的,在“回译”、“转换”以及“直译/音译加解释”等翻译方法不宜使用时可采用“释义”法,把隐性的理解过程显性化,直接求得新词信息的传达。  相似文献   

14.
本篇以美国传教士丁韪良1864年翻译的《万国公法》(中文书写)一书为中心,对该书中出现的法律词汇进行整理,并综合马西尼、何勤华和《近现代新词词源词典》、《汉语大词典》、《広辞苑》和《大漢和辞典》的研究,对丁韪良在该书中创造的法律词汇进行分析整理,并得出了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5.
近代汉语作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间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其间“被”字式出现了许多新的用法,本文主要对近代汉语时期“被”字式所呈现出的新的发展特点加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汉语新词在英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未将汉语新词中的“隐含成分”表达出来就落笔翻译;二是不能摆脱中文字面的束缚,中式英语层出不穷;三是不能把中西文化融会贯通,忽略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提出了汉语新词翻译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代汉语中出现的“睹当”、“堵当”、“覩当”、“赌当”等一组口语词之间存在形音义上的交叉关系,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词汇是个立体性的系统。而《汉语大词典》对该组词所作的“参见”关联指引存在失误,不仅未能起到合理建构词汇系统、明确词汇源流演变过程的作用,反使其形音义关系混乱。反映《汉语大词典》“参见”关联指引存在界定模糊、不符合《汉语大词典》编纂方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了很多的新事物和新问题,为了对这些新的事物进行描述或者对新的问题进行表达,很多汉语新词新语出现了,这些汉语新词新语非常活跃,也非常敏感,具有时代发展的代表性。虽然目前汉语新词新语翻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但汉语新词新语的来源、特点及翻译的规范和方法的研究还不多。文章对汉语新词新语实例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范及翻译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彝语语法学者习惯用汉语语法来套彝语语法,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汉语“不”在彝语里就是“ap”的意思,彝语“ap” 在汉语里就是“不”的意思;因此,汉语“不”和彝语“ap”的用法完全一样。因为汉语“不”是副词,所以彝语“ap”也是副词。但 是,通过比较分析,汉语“不”和彝语“ap”的词义、词性和用法异大于同。  相似文献   

20.
日语中的“べきだ”“ほずだ”“ゎけだ”有时都可译成汉语的“应该”、“应当”、“理应”等旭在日语表达中三者并不相同。以“べきだ”“ほずだ”“ゎけだ”各自的使用特征及它们的使用区别为中心,结合汉语的“应该”、“应当”等进行对比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