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彰显徐霞客精神,南岳衡山应以"中国旅游日"设定为契机,对南岳衡山的"徐霞客旅游品牌"开发建设进行研究。为不断提升和发展南岳衡山旅游品牌,还必须加强对徐霞客及其《游衡山日记》的研究,而且应进行政府主导和实施"五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南岳衡山体育旅游的前景进行分析,提出南岳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产业市场发展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据,并完善体育+旅游模式,建立新的开发模式,充分挖掘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实施对南岳衡山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南岳衡山为五岳名山,秀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与博大精深的人文资源交相辉映,是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本文结合南岳实际并参考相关标准,通过分析与定量力求接近其旅游环境容量的真实值,率先对南岳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测算,并将其生态旅游环境日容量定义为境内水资源日环境容量,同时从游客流量、线路统筹及环境再生的调控角度出发提出南岳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衡山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岳衡山自古以来就有“文明奥区”之称,这是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分不开的。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南岳衡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从宗教角度来看,从南岳衡山走出去的南派禅宗则是中国佛教的典型代表;从中国古代书院的角度来看,南岳的书院不仅在中国是首屈一指,更重要的是肇始了湖湘文化;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看,南岳古庙则是江南古代建筑的杰出典范;从碑刻的历史价值与摩崖石刻艺术的角度来看,南岳的禹碑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的“贝希斯敦铭文”。  相似文献   

5.
52衡山     
衡山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山县。衡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汉武帝以南岳名安徽霍山,隋文帝复以衡山为南岳。道教称第三小洞天,名其岳神为司天王。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紫盖、芙蓉,石廪、天柱五峰为著,祝融又为之冠。有黄庭观,传为晋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修道处。上清宫乃晋道士徐灵期修行处。  相似文献   

6.
南岳山所在方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岳山究竟在那里?《史记·封禅书》说:“南岳,衡山也”;《汉书·郊祀志说:“祠南岳潜山于潜”;史、汉武帝纪讲:“登礼潜之天柱山,号南岳”;《后汉书·章帝纪》谓:“望祀华、霍”;《尔雅·释山》一曰江南衡而无霍,一曰霍山为南岳而无衡。后世遂形成霍、皖、江南衡山三种不同的说法。朱熹、姚惜抱曾因江南衡山  相似文献   

7.
景区资源是景区文化的重要载体,借助景区旅游资源开展低碳环境教育对于宣传和发展低碳旅游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和实践意义。在构建景区低碳教育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南岳衡山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引入单要素评价模型,从游客的角度评价了山岳型景区的低碳环境教育现状,结果表明南岳衡山的低碳环境教育效果并不明显,游客的性别、居住地类型、学历水平和年龄均是影响游客低碳环境教育感知的重要因素。景区低碳环境教育现阶段仍应加强低碳旅游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相似文献   

8.
南岳衡山宗教文化旅游内涵及其开发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岳衡山是名符其实的宗教圣地,其宗教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文剖析其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针对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根据现阶段其宗教旅游文化现状,提出其开发策略为:合理整合资源,精心规划布局;确定生态容量,实施环境休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营造宗教生态氛围;打造宗教品牌,凸显精品特色;选准目标市场,加大促销力度等。  相似文献   

9.
近来有学者新论安徽霍山为古南岳。但战国至秦汉儒家多主江南衡山为古南岳,西汉则以安徽霍山为南岳,自此经学内部出现改经义以附和现实礼制者,如《尚书大传》和《说文》。但南岳衡山仍在经学内部流传。直至北朝尊《周礼》而重郑注,江南衡山才从经义走入国家礼制。  相似文献   

10.
衡山考--宋玉辞赋地名考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刚 《江汉论坛》2005,(4):102-104
宋玉在<笛赋>中提到了"衡山",旧注以为指湖南衡山,实误.考先唐典籍,衡山有四一在河南,一在江苏,一在安徽,一在湖南.先秦及西汉的典籍中所记的衡山,偶指河南和江苏的衡山,而绝大多数指安徽之衡山,且视之为古之九镇中荆州之山镇,五岳中之南岳;至于湖南衡山,东汉班固<汉书>中才以为是<禹贡>所记之衡山,班固后郑玄<周礼·职方氏>注中才以为是古九山镇之一,东晋郭璞<尔雅>注才视之为南岳,其被文献记录,被指认为五岳四镇中之名山,均晚于安徽衡山.据此,我们认为,<笛赋>中衡山,是指今安徽之衡山.  相似文献   

11.
南岳风景名胜区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开发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岳自然风景秀丽,文化特色鲜明,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本文分析了南岳风景名胜区旅游客源市场的时间结构、区域结构、属性和行为特征,针对客源市场的现状特征,提出了开拓南岳旅游客源市场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南岳倡酬集》是张栻、朱熹、林用中三人于乾道三年游南岳唱酬的诗歌结集,存诗一百四十余首。学界对《南岳倡酬集》古藏本及集中诗之真伪、倡酬诗内涵与风格多有研究。但"南岳唱酬"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则鲜有人考察。"南岳唱酬"是南岳旅游史上的一次壮举;"南岳唱酬"是"心性之学"讨论的诗意表达;"南岳唱酬"中的"禁诗之约"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传统庙会以神灵祭祀为核心,伴有商业贸易、文艺表演、饮食娱乐等多种形式。关陇地区庙会从组织形式上可以分为村落庙会、乡镇庙会和地区庙会,从管理形式上可以分为官方庙会、民间庙会和宗教组织的庙会,各种类型的庙会都有自己的组织管理特点。庙会的会、社组织自发组成,义务工作,是庙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组织实施者,起到了活化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旅游业绩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 2 0年来 ,中国的旅游业取得了迅猛发展 ,已经有不少学者开始研究关于旅游业绩效的问题 ,但所采用的评价旅游业绩效的指标一般为旅游收入、接待旅游者人数等。这种评价指标只能代表旅游业规模的发展 ,对于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说 ,并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本文拟从湖南省的角度出发 ,采用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来综合评价湖南省旅游业绩效。一、湖南省旅游业现状湖南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在自然旅游资源中 ,有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喀斯特———凡霞混生地貌典型的莨山、有享有“亚洲第一洞”美称的桑植九天洞、有“拥有喀…  相似文献   

15.
佛教传入湖南,始于魏晋之际。湖南最早的一座佛教寺庙为岳麓寺,又名慧光寺、麓山寺,始建于西晋初年。接着湖南各地相继兴建了一批佛教寺庙。两晋至南朝时期,佛教由北而南,逐步传布于湖南各地。至隋唐五代更为盛行,并发展成许多宗派,特别是南岳衡山,已发展为全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一批著名的高僧,先后来到南岳,修行传法,南朝时兴建的几座寺庙成了全国佛教名刹,同时还增建了不少新的寺庙和道场。其他山林,也兴建了不少佛教寺院。宋代湖南佛教仍以南岳衡山为中心,并影响到谭、衡等州,形成向四周辐射的局势,而最突出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6.
论南岳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岳旅游资源丰富 ,文化特色鲜明 ,其旅游文化资源大有潜力可挖。目前对南岳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应以宗教文化为龙头 ,以抗战文化为民族特色 ,以湖湘传统文化为主体 ,以民俗文化为基础 ,实行全面开发。  相似文献   

17.
中原地区是我国庙会文化的代表性地区。庙会文化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浚县正月古庙会是中原古庙会的典型代表。庙会以道教和民间信仰为基础生成庙会物质空间,在民众的参与下演化为艺术空间。民众在庙会活动中进行艺术与商贸的活动,形成区域性的文化行为有助于人们增强文化的自信心,加强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羁绊。  相似文献   

18.
明清以来雁北地区主要庙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地民众开始大规模自发组织修庙并组织庙会活动。这种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纷纷加以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然而长期以来,对于雁北地区的庙会活动却无人问津,这对庙会研究来说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据现存的雁北地方志资料对该地的庙会作一概述,以期促进庙会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咸丰初承德诸生李云麟。徒步入关。不(?)资粮。儴银二两。偏游五岳。至长沙遇余于曾侍郎家。五岳各以一字评。衡山曰幽。华山曰秀。时余已登祝融。心以为非南岳。李至浑源州。辨其山非北岳、中岳。名起自汉。又不足论也。汉又以潜霍为南岳。李亦登焉。相与语华山之奇。后八年李与余同至曲阳。欲登(?)山。畏豹不敢上。又四年、余上都庞。考定九疑为衡山。以(?)互衡横之义话之。南北岳天所以限南北也。泰大华。花禹名各有依据。又十年、乃独游乐岳。而西岳未至。当遇李后五年、余客武昌。多隆阿以钦差援陕。欲从西以登华山。多性偏忌儒生。见识字人。则曰此  相似文献   

20.
传统庙会是举办方与参与者依某寺庙场地,怀着敬畏之心而共同建构起来的具有信仰性思想情感为基础的文化活动。庙会的兴盛有主客体两个方面的原因,客体方面唤情结构启唤了主体情感的参与;从主体方面看,庙会对民众具有神圣感化性、世俗惠恩性、开放解调性的心理影响,它使民众参与其中获得狂欢节般的审美文化价值感觉。这是庙会拥众最多、持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