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被征地农民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类特殊人群。随着被征农民的不断增加,为被征地农民建立合适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我国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四种主要模式,笔者从制度设计的价值理念、制度的运行效果、制度的适应性、制度的可持续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评估。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孝文化与养老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需要考虑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影响。而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也可以延续和弘扬孝文化。本文分析了二者相互的关系,提倡建立一种依托于“孝”为文化基础的符合中国国民性格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推动优秀孝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同时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民养老的特殊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民养老的特殊性在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别人照料的时间很短 ;生活费用很低 ,养老成本低。农村可以实行“养老田”制度 ,与养老金制度配合运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更健全、加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民养老实施方式具有多样性。可一种或多种方式并用 ,不断向完全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老龄化下德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养老保障制度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作为老龄化相当严重的典范福利国家,德国在过去20多年间对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宗旨是优先确保公共养老金的长期可持续发放,同时兼顾维护社会公平的诉求。本文拟回顾德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之路,并从可持续性和公平性两个角度去分析改革的成效,进而探究德国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其实践中亟待反思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的探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围绕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养老经济保障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现阶段我国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养老经济保障方式的探索和种类以及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等五个方面 ,对自 1 988年以来我国学界、官方和实际工作者关于以上问题的一系列研究、探讨和实践进行了综述 ,显示了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刚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在农村实现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障办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中指出:“在农村,坚持政府支持和农民自愿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践与探索——基于浙江省的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是推进农村城市化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 ,对缓解征地矛盾、长远地解决失地农民的老年生活、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等问题 ,的确发挥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浙江省对该制度的尝试与探索已有 1 0年的历史 ,本文从供给层面对浙江省的实践现状、制度设计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并提出进一步完善该制度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韩国同属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超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一直困扰着韩国经济社会发展,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使公共年金制度面临资金即将枯竭的危机。考察韩国公共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其产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居家养老:中国城镇老人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是社会经济充分发展条件下的必然产物。选择居家养老的客观依据是 :城镇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方式基本实现了社会供养 ;城镇老年人口的生活服务开始出现社会化趋向 ;符合中国国情。就目前社会状况来看 ,养老社会保险和老年服务社会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实现居家养老的现实矛盾。大力发展企业经济 ,加快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改革 ,加强社会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是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际上掀起了养老保障改革的热潮,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国家调整对公共养老体系的投入,由单一养老保障制度向结构多元化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各国养老保障改革的目标基本一致:一是使国家养老金制度在财务上具有可持续性;二是使得对公众养老金的支付更加公平、公正和有效率;三是多渠道确保退休后收入,减少职工对政府支付养老金的依赖。借鉴国际养老保障的经验,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创新与农村人口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城乡统筹社会保障改革的指导思想为指引,立足于中国农村人口转型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结合国际农村社会保障最新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创新问题。文章认为当前农村应着眼于计生家庭、高龄人口及无子女家庭等重点人群,更加重视老年津贴、小额保险和特种储蓄等新兴政策工具,更好地实现社会养老保障同传统的家庭保障、村社集体互助组织等的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城乡之间相对独立而又良性互动的、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养老保险制度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制度安排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甚至是区域经济的运行和走向。上海作为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有必要率先探索并构建发展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保险在制度、区域、城乡层面的统筹。本文在分析了上海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以及老年人口分布的基础上,总结了上海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发展型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和谐新江苏,如何解决经济快速增长与人口快速老龄化条件下的养老问题?发达国家推进责任主体多元化、运作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经验可作比较借鉴。江苏坚持以深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着力保障机制创新,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文、经济、生态和环境优势,坚持"物质保障"和"精神赡养"并举,促进居家养老与多种养老方式完美结合,率先在全国创出具有江苏特色的城乡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养老服务、五保供养四个方面构建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绩效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27个省域的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绩效进行测度、排序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绩效整体水平偏低,存在显著的省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并非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绩效的决定性因素,各省域养老救助、养老机构、养老保险等养老保障政策子系统发展极不均衡。 相似文献
15.
利用5省22个乡镇1573个样本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养老保障能力评估对农民养老风险感知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研究发现:第一,农民养老风险感知的普遍程度较高,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评估是影响农民养老风险感知的重要因素,新农保作为一种有限保障并不能降低农民的养老风险感知。第二,农民的养老风险感知存在代际差异,其中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评估和社会养老保障能力评估对农民养老风险感知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代际农民的养老观念、消费观念、所处的人生阶段存在差异所形成的。由此提出政府要正确认识农民的养老风险感知及其代际差异,着力在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新农保待遇水平两方面采取措施降低农民的养老风险感知,以避免养老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养老保险制度是其经济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的完善,将对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俄罗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历了由延续苏联时期的现收现付制转变成符合俄罗斯国情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俄罗斯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有利有弊,但这种养老保险体系的形成和运行本身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作用,值得肯定。借鉴俄罗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经验可以给正在改革中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一个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及老年女性比重较高增加了老年贫困的概率。对此,德国主要采取两项对策避免老年贫困:养老保障是第一道防线,里斯特/吕鲁普养老金、最低养老金等都是重要的政策选项;社会救助提供了最后一道有效安全网。借鉴德国经验,中国应通过完善多支柱模式并逐步扩大第二支柱比重、养老保险参量改革、建立老年低收入群体收入保护机制、建立健全老年社会救助制度等措施来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低收入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有效规避老年贫困风险。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农村老年贫困与养老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在黑龙江、甘肃、四川和湖北4省农村进行的实地调查数据,按照不同的方法对农村老年贫困人口的状况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但无论以哪一种标准衡量,老年贫困家庭的比例都大大高于全部被调查家庭的平均贫困比例。文章认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水平低,是老年人口致贫的原因之一。因此,为占总人口75%的农村人口建立适当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既重要,又急迫。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一个两期的世代交叠模型入手,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和社会养老保障支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GMM模型对我国2000~2008年地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人均居民储蓄滞后项对基期储蓄的影响作用较大且高度显著;当期老年人口抚养比对人均居民储蓄的影响为负,上期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居民储蓄并没有显著影响。第二,人均养老保障支出滞后项对当期人均养老保障支出影响作用较大且高度显著;当期老年人口抚养比对人均养老保障支出有促进作用,而上期老年人口抚养比抑制了人均养老保障支出的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