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屈原约生于前三三九年(楚威王元年),卒于前二七八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关于他的生年,他自己在《离骚》里曾说过:“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据此,不少前辈学者用不同的历法推算,引起了一些争议。尽管如此,一般都集中在前三四三年(楚宣王二十七年)至前三三九年(楚威王元年)这四年间,其中以浦江清先生推算屈原的生年为前三三九年,至为详审精当,为学者们所公认。①至于他的卒年,也有些争议,一般都采用王夫之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的大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的《离骚》自叙生辰道:“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由于对“摄提”等理解不同,对古代历法推算也有差异,他的生年还有争论。一般定为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正月十四庚寅日生(另有前353年生等十数说)。 屈原出身楚之贵族。屈是“楚之同姓”,  相似文献   

3.
《哀郢》是一首悲愤欲绝,令人一读三叹的诗篇。屈原为什么这样强烈地对郢都抒发哀思,古今学者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说,是为顷襄王二十一年郢都沦陷而发;又有人别出新意,说怀王二十八年,庄(足乔)在郢都发动暴乱,九年后(顷襄王七年),屈原因“秦楚复和”触动情怀而写《哀郢》,以作“前事不忘”的回忆。我对这两说颇感怀  相似文献   

4.
论屈原中晚年的异常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学者对屈原异常心理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总体看来依然羞羞答答 ,尤其是对屈原中晚年的异常心理缺乏显豁的揭示和全面的概括。对屈原来说 ,顷襄王二年的陵阳之迁和翌年怀王卒于秦是其人生最大的转折点 ,此后屈原表现出明显的感知错幻、情绪躁狂、焦虑症与绝望感等异常心理。但是站在人性的高度 ,把屈原当做一个“人”而非“神”来看待 ,我们就不会因其心理异常而否认其人格的光芒和人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屈原西行考     
屈原任楚国的左徒,由于上官大夫的谗谤,被怀王疏绌,退居汉北。不久,楚“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楚军,遂取汉中之郡。这时,屈原不可能再呆在汉北了。同时,“怀王悔不用屈原之策,以至于此,于是复用屈原。”①所谓“复用”,只是利用屈原与齐国的关系,派他使齐而巳,并未恢复他的官职。他已“不复在位。”(本传)使齐回来,他劝谏了怀王一次。从此就销声匿迹十多年,可见他成了一个投闲置散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一、汉代学者的记载(一) 司马迁没有提及屈原迁放的处所屈原东行,是指屈原被顷襄王怒迁因而东行的事迹。《屈原列传》在“顷襄王怒而迁之”之后,有两段关于屈原迁放的文字。前段说,屈原“虽放流,……不忘欲反,冀幸君之悟,俗之一改也”。他还满  相似文献   

7.
楚王族姓芈,而楚则源于古代羌族。 (一) 当今中原各地的不见于《百家姓》的芈姓,郡望荆襄氏,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后裔。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县西北),曾一度徙都鄀(今襄阳宜城西南)。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楚顷襄王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秦王政立,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又东迁寿春(今安徽寿春)。公元前222年秦将王翦、蒙武灭楚。从此,楚王族  相似文献   

8.
《哀郢》这首诗,王逸《章句》以为屈原遭怀王放逐后哀念故都而作。洪兴祖《补注》改怀王为顷襄王。放逐之说仍旧。朱熹《集注》倾向洪兴祖。这是第一种看法。王夫之《通释》从根本上否定逸注,认为屈原因顷襄迁陈而作此篇。这是第二种看法。谭介甫先生《屈赋新编》(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认为《哀郢》与“白起破郢”绝无关系,屈原所哀的是“庄蹻暴郢”。这是第三种看法。(其他看法,或从王逸说衍变,或从王夫之说派生。)以上分歧,远远超出个别词句解释的范围,关系到诗歌的主题,甚至牵涉到作者的立场和政治倾向。 用“迁陈”说解释《哀郢》,局部可通,说明全篇则有困难。“暴郢”说与原作圆凿方枘,格格不入。三说中惟“放逐”说最为正确。惜王逸等的注说过于简略,又存在一些缺点,不能使人完全信服。蒋骥《楚  相似文献   

9.
屈原生年说郭沫若先生在《屈原研究》第一节《屈原身世及其作品》中论屈原的生年说:他(屈原)的生卒年月日见于《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他是生子太岁在寅的那年正月的庚寅。据《吕氏春秋·序意篇》言:“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知道西纪前二三九年是申年。推数上去,前三四一年的楚宣王二十九年(周显王二十八年)孩是寅年,但那年的正月小,庚申朔(据日本新城新  相似文献   

10.
屈原生年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诗人和爱国主义者。他的生年曾有不少人考证过,但一直聚讼未决。本文也想作一点试探,主要内容是:一、考释屈原自叙的生年;二、推算屈原的生年为公元前三五三年;三、以屈原的生平事迹论证其生年应为前三五三年。  相似文献   

11.
一、令尹子囊 [传略] 子囊,即公子贞,楚庄王子,楚共王弟。共王二十三年(前568),前令尹子辛以贪贿被杀,他接任令尹,直到楚康王元年(前559)去世。子囊的政治才能,早在他任令尹前八年就巳显示出来。那是晋楚弭兵之盟后的第三年;即楚共王十五年(前576),楚、晋双方都还遵守着弭兵之约——彼此不相加兵。但是就在这一年的夏天,楚司马子反却提议毁约北进,说什么:“敌情有利就前进,管什么盟誓不盟誓!”子囊从取信于诸侯的大局出发,针锋相对地驳言:“新近和晋国结盟就背弃它,恐怕不可以吧!”楚共王不纳子囊之谏,与主战派站在一起,结果招致鄢陵之败,使楚名损诸侯,元气大伤。  相似文献   

12.
转折点     
公元前278.6.27屈原投汨罗江屈原(约公元前339-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人。楚顷襄王时,屈原再度遭到谗毁,被放逐江南,流浪在沅、湘流域(今湖南沅江、湘江一带),经常为离“故都之日远”而叹息,为“生民之多艰”而痛哭流涕。公元前278年秦兵攻破郢(今湖北江陵北),屈原深恶楚国政治的黑暗,痛感国家的沦亡,无力挽救,又不愿离开楚土,悲愤之余,遂于6月27日(五月初五)投汨罗江(今湖南湘阴以北,湘江支流),以死殉其志。  相似文献   

13.
王鑨是明末清初有重要影响的河南籍文人,生于公元1606年,卒于1670至1671年间。他40岁前居家郁郁不得志,顺治元年降清后平步青云,昆山、北京、山东均有其任职经历。孟津王氏家族堪称明清鼎革之际河南的名门望族,王鑨长兄王铎是明清重臣。以王铎、王鑨为首的"孟津诗派",与商丘侯方域、宋荦的"雪苑社",是明末清初河南文学的双峰。  相似文献   

14.
西晋八王事行系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晋八王之乱,照旧史家的说法,自惠帝水平(元康)元年以迄光熙元年(291~306),首尾凡16年;按其实际发生,则主要集中在永康二年至光熙元年(301~306),凡6年.这个事变的酝酿和爆发,对西晋政局影响至深且巨.追溯其事之何以发生,学界几乎言人人殊.但归根结底,总是与宗王掌握并争夺中央和地方的军政大权密切相关.为便通览,本文以八王  相似文献   

15.
屈原北行考     
屈原北行,是指屈原被楚怀王疏绌后的汉北之行。屈原北行的事迹,史籍并没有记载,是后代学者发觉的。 《史记·届原列传》说:“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既绌。”屈原被疏绌后他在何处,本传就没有说了。《新序·节士篇》说:“屈原遂放于外。”屈原放逐到哪里去了,《节士篇》也没有下文。厢原被怀王疏绌(或初放)后的踪迹是一个问题。 经过古代学者的探索、研究,终于发觉了屈原被疏绌后的去向。  相似文献   

16.
屈原(公元前339年—前278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博闻强识”,精通古代的典籍,熟悉民间的传说,以生华之笔,发为诗歌,为我国上古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史料。 《天问》是屈原作的重要诗篇之一。它是屈原第一次被放逐期间,参拜楚先王庙中壁画有感而作的一篇咏怀诗、问史诗。 在《天问》中,诗人一连串地提出一百七十二个问题。他问天地开辟,问人类起  相似文献   

17.
枚乘字叔,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县)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一四○年(汉武帝建元元年)。他生活在文、景时代。枚乘所代表的是地主阶级较低的阶爱,是西汉时期具有法家思想的进步文学家。初为吴王刘濞郎中。由于刘濞大搞分裂复辟活动,阴谋叛逆汉中央王朝,他上书劝阻,未被采纳,便“去而之梁”,为梁孝王刘武文学侍从。吴、楚兴兵举行叛乱时,他又写信痛陈利害,劝说刘濞“还兵疾归”。在当时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他一直站在新兴地主阶级一边,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坚持前进,反对倒退。枚乘在《上书谏吴王》  相似文献   

18.
李洁萍、尹承琳合著的《中国历代帝王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4月版)云:“东晋……公元420年为匈奴族刘裕所灭。”(见该书88页) 说刘裕是匈奴族,实在是闻所未闻。《宋书·武帝纪》云:“高祖武皇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楚元王交之后也。”《南史·宋本纪》、《资治通鉴·宋纪》同。《南史·宋本纪·校勘记》云:“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五四以推算世次之法‘乃连前并及身而总言之’,据宋书自楚元王交(一世)顺次数到刘裕之父翘得二十一世,因为裕‘当为交二十二世孙。今云二十一世者,传写误’。”宋书并详细记载了从交到翘的官  相似文献   

19.
陕西师范大学编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81年1—2期上,登载了邱(王寿)同志的《<屈原列传>评注》.其中有这样一条注释:“郑袖,郑女,美而善舞,怀王封她为南后.”显然,邱(王寿)同志认为郑袖即南后,但根据《战国策》、《史记》等有关文字,南后、郑袖实非一人.《战国策·楚策二》中说楚怀王逮捕了张仪,并要杀掉他.靳尚受了张仪的贿赂,先去向楚王施加压力,又去对“王之幸夫人郑袖”进行攻心战,致使郑袖劝说楚王放走了张仪.这就是《史记·屈原列传》所载“张仪……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  相似文献   

20.
刘知几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和著作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于高宗龙朔元年(公元六六一年),卒于玄宗开元九年(公元七二一年)。他在其主要著作《史通》一书中,以“多讥往哲,喜述前非”(《史通·自叙》以下引《史通》只注篇名)的批判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