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工科专业课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工科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培养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全面提高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把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语文教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语言工具 ,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  当前语文教学的任务要求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强调教学中的互动交流 ,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作为语文教师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一点 ?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 ,是有感性、有思维的人。因此 ,语文教师有责任用我们民族乃至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去滋养祖国的下一代 ,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为他们的人文精神积淀和终生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打破传统的授受习得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立、合…  相似文献   

3.
人文关照是我国声乐教学中的优良传统,演唱好一首歌曲,要求演唱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这包括历史的、社会的、文学的、艺术的、美学的等各个层面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声乐教师,应该在教育理念上倡导人文精神的回归,树立以人文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不断地创新发展、不断地完善自我,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声乐人才,作为声乐教学中人文关照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语言技能及语言知识的传授。在方法上重背诵、记忆、模仿、复述等机械脑力劳动,轻有利于人格培养和心灵教化的人文知识,忽视语言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传递。论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路及方法,大学英语教师应将人文精神和学科教育结合起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其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人文素质大致可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其本质。医学的实质是对人的尊重关怀,对生命健康的珍爱。医学既是一门科学,需要科技进步,又是一门人学,需要人文滋润,求真、求善二者缺一不可。文章通过介绍国内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现状,对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做了界定,阐释了人文素质教育途径主要有更新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医德教育、提高社会认知、注重环境育人。指出人文精神常常可以通过一定的人文知识来体现,但人文知识不等于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树立和强化人文信念,涵养人文精神,多层次、全方位培养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6.
高校人文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在学生中提倡一种关注人生和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不断完善和发展内心积极的价值需求,并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努力实践这种需求的精神。在人文教育的具体实施中,传授人文知识要以培养人文精神为宗旨,要把人文教育与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实际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发挥现有理工科教师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传承传统文化和陶冶情操、培育人文精神为基本目的和主要任务.语文知识教育与人文知识教育具有相互涵盖的关系,大学语文提供人文著述供学生直接阅读,具有具体性,是培养高师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渠道,它具有滋润灵魂的涵养功能和提高人生质量、升华生命境界的发展功能,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高校应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在高师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是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一、通识教育的源起与大学教育的历史使命通识教育源于西方大学的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熏陶,强化人文社会科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博雅教育以为有闲阶级服务、培养绅士为最初目的。通识教育最初源于香港崇基学院,该院创办之初就模仿美国大学博雅教育开设的《人生哲学》课程。中文大学成立后,遂改为通识教育课程。自此,通识教育转而倡导人与自然、人文与科技的和谐发展,弥补和解决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分离、对立,培养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丰富的人文精神的一代新人。工业革命后,…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气质,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对大学行为进行约束和体现的价值及其规范体系。大学精神所包括的诸如自由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批判精神、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等诸多相互联系的方面。而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之所在。是构成大学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大学精神推动了大学的人文教育,大学的人文教育弘扬了大学精神,而人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正是高校历史教学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十分注重民俗风情与人文精神的传播,然而,当前国内高职英语教学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上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应进一步认识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在教学中塑造人文氛围,重视教师人文素养培育,强化学生语感,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注重人文性、民族性的融汇贯通,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晚清马建忠是汉语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马氏文通》中的汉语教育观值得重视。诸如尽快学会语言后再去学技术,语言能“群”,颇能体现马氏对理想主义教育观的追求;语言有人文性,语言的结构分析和人文精神之道须兼顾,则表明马氏主张用人文精神校正科学主义机械论;围绕语言能力、注重以修养选拔人才,则反映了马氏教育观中的实践理性。马氏的语言教育哲学是重视整体综合教育,重在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为数众多的高级实用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发展起来的.本文认为,在培养学生掌握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可以通过明确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创设人文教育的氛围、强调高职学生的自我完善来达成.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学数学教学只注重数学实用性而忽视了数学人文性,导致被培养者人文素质较低,他们获得的是一种"不完整"的数学.针对目前大学数学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大学数学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大声呼吁大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进行人文精神渗透,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又具有爱国情操、高尚人格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4.
加强人文教育,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已成为当今教育中一个热门话题。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是人类历史发展中同等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两大因素。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思想和观念的体现,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应该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最佳教育,其核心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以创新为基础,坚持并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统一。高校历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人文精神的创造、融合、升华的重要阵地。本文着重探讨了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教育在高校中的定位和如何实践大学生人文教育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国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现状,分析缺失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分析国内外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现状,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和主要表现。结果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表现是:只注重"护病",不注重"护人";护患沟通少;工作中没有体现人文精神;在管理上缺乏关怀性的行为和制度约束等。结论护理人文关怀要从学校护理教育抓起,培养护生人文精神,注重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培养,营造人文氛围,创造良好环境,创建人性化护理服务管理制度,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就医氛围。  相似文献   

16.
实施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育需要以正确理解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科学与人文融合教育的基本内涵为前提,并在实践中选择有效策略:突出主体:体现教育教学的人本性;注重融合:体现教育教学的整体性;关注全体:体现教育教学的伦理性;强化会学:体现教育教学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内高校体育人文教学现状及发展方向的分析,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体育的人文精神本质,从培养人文精神的角度提出了多维度的新型教改模式,体现了"体育文化"这一教学理念,以期对改善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全面提高体育课的课堂质量等问题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具有科学的内涵和重要价值。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关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忽视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人文教育内容缺失与教学方法滞后、心理疏导工作边缘化、人文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等,其原因主要是教育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心理疏导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人文关怀贯穿其中,要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注重心理疏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注重人文精神,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人文教育”就是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它以人文精神为核心。杜时钟在《人文教育论》中指出“人文精神首先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自觉的精神、超越的精神。它标志着人对物、对自然的超越——人高于物;它的诞生说明人具有了自我的意识,标志人的觉醒,表明人的存在不再是自在的,而是自觉的;超越自然则意味着人开始有了自  相似文献   

20.
以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及一些方法与手段,认为针对目前高校中文专业外国文学教学在贯彻实施人文精神教育方面存在的明显不足,指出应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方面,促进人文精神教育的贯彻实施,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