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舞蹈是一种动态的人体形象流动于一定空间与时间的舞台艺术.它的美蕴藏在一系列的动作、韵律、表情、构图、音乐、舞美、服装的整体效果中.它是美中之美的人体动作艺术,从古至今始终令人心醉神怡.学生可以通过舞蹈优美的人体动作、造型、表情,激起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水平和情操.  相似文献   

2.
舞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艺术,熔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台美术、色彩、灯光和情节于一炉。舞蹈艺术创造向着运动人体的机能和视觉接受的层级两个向度拓展,其主要构成材料是“运动着的人体”。运动人体作为舞蹈的物质构成,离开运动人体就无所谓舞蹈,概而言之,舞蹈是“人体有节律的表现性运动”创造出的舞蹈美,诉诸于接受者的视觉感官,从而产生一定的审美效应。 一、运动人体:舞蹈艺术创造的载体 舞蹈是动作的艺术,舞蹈的动作是以虚拟、象征、写意、夸张、浓缩、扩大、变形等方式处理而成的舞蹈动态。这种形象化、情感化的外部动作表现总是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舞蹈是一门动觉艺术 ,是无声的美 ,它是人的生命力的具体体现 ,是人体美的具体反映。舞蹈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个性更加和谐 ,更加完美 ,能够达到一种美的思想境界。舞蹈在塑造大学生的人格美、精神美等方面有独特的功能。舞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人体律动 ,在生活、劳动和运动中 ,它是有目的的运动 ,在艺术中 ,它是一种有一定表现力的、有各种韵味的运动。古今中外对人体律动美都有着深刻的认识。人体律动美的功能有以下几点 :它可以强身健体、美化形体 ;抒发情感、调节心理 ;发展动觉、协调身心 ;训练动觉、发展智力 ;团结群体、促进交流。  相似文献   

5.
大足石刻是最具代表性的宋代石窟艺术,它集建筑、舞蹈、美术、音乐等元素于一体,既受宗教仪规和量制的限制,又受时代精神、审美趣味和风俗礼仪等因素的影响,是宋代造型艺术的代表。深入研究大足石刻所蕴含的舞蹈造型,不仅可以挖掘重庆本土的舞蹈资源,丰富大足艺术研究舞蹈领域的薄弱,同时对研究宋代舞蹈的审美价值及史学意义大有裨益。文章以大足宋代石窟中的"六师外道谤佛不孝"、"春龙起蜇图"及"帝释天与阿修罗战"三座石窟舞蹈造型为例,运用形式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挖掘大足石刻中舞蹈形象特征、语汇表达、表现形式及艺术审美取向,从艺术遗产、艺术创作的角度研究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舞蹈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与中国古代其他艺术一样,都属于"线的艺术".中国古代舞蹈腾蛟起凤般的动作,拧、曲、圆、倾的造型与细腰构成的舞姿,以修袖、长裾为特征的服饰,以及通于音乐和书法的节奏等方面都表现出线性意识和线性特性,其具有四个方面的审美特性,即流美、阴柔、飘逸、韵律.中国古代舞蹈线性特征的形成既与龙凤崇拜有关,又与中国古代的文化类型、民族心理、儒家哲学、男尊女卑的意识以及舞蹈的功用等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技巧运动中的美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它是以人体美为前提 ,力量美为基础 ,造型美为核心 ,独创美为生命 ,音乐、舞蹈美为其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综合之美  相似文献   

8.
通感不仅是各感官之间的相互沟通、交融,同时也包括各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融合、贯通。作为两种不同门类艺术的书法与舞蹈,它们之间不是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通感的。论文从动态美、造型美及意境美三方面阐述书法与舞蹈之间的通感。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舞蹈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与中国古代其他艺术一样,都属于“线的艺术”。中国古代舞蹈腾蛟起凤般的动作,拧、曲、圆、倾的造型与细腰构成的舞姿,以修袖、长裾为特征的服饰,以及通于音乐和书法的节奏等方面都表现出线性意识和线性特性,其具有四个方面的审美特性,即流美、阴柔、飘逸、韵律。中国古代舞蹈线性特征的形成既与龙风崇拜有关,又与中国古代的文化类型、民族心理、儒家哲学、男尊女卑的意识以及舞蹈的功用等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王蕊 《南都学坛》2004,24(3):16-18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乐舞题材画像,是汉画像石刻与汉乐舞两种艺术在形式与内在意义上的叠合,由此形成了两种各不相同的艺术形式的双向审美效应。在画像石刻有限的空间中展示乐舞最美的造型,使南阳汉画像石刻达到了美的极致;时间性与空间性、动态美与静态形的融合,共同的造型特征的完美体现,使乐舞的瞬间经典动作借助画像石刻得到了夸张的宣扬与永久的留存,从一种消失性的艺术变为留传性的艺术,并为现代舞蹈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创造灵感与源泉。它以自身特殊的方式,传达着民族文化精神,透露着民族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工科院校开展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的受众面窄、审美难度高等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舞蹈教学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采用文理交融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物理学原理、逻辑推理和实践体验渗透舞蹈教学,并总结出情境法、引导法和互动法,以期更好地促进舞蹈理论课程的授课效果,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托玛斯·哈代是英国的杰出诗人。哈代的诗歌题材广泛 ,诗风质朴清新 ,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美 ,即艺术空间的无限性、审美情趣的无穷性和生命律动的永恒性。  相似文献   

13.
一谈到艺术,人们立刻会想到音乐、舞蹈、绘画、雕刻、文学、戏剧、影视、建筑等等。我认为,艺术并不为它们所独占,也不是它们的专利,科技研究也是艺术,是一种以科学美和技术美为内容的创造性的自然造型和自然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14.
把民族文化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民间舞蹈是高职院校形体训练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把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质,发展形象思维,增强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是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体会到民族民间舞蹈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形体动态的传授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授过程,课堂上不仅是一种肢体动作的学习,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非语言文字的人体动态文化的学习.,因此,我们把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并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服饰等各个方面:赋予民间舞蹈教学更深厚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艺术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情"是声乐艺术得以确立和发展的前提,是声乐艺术存在的灵魂。在声乐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沉浸在声乐艺术氛围中,去充分体验美,在感情和情操上达到升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形成美的人格。而要实现这种美学追求必须在声乐教学中贯彻"情感均衡律",使"情""声"和谐律动,从而推动声乐艺术朝着整体协调、对立统一的境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舞蹈的角度研究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使学生通过舞蹈实践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以提高其审美价值取向评价和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7.
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中心的教育,审美教育的目标是从人的整体发展出发,培养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使人的整体人格与外界环境达到同构、对应,最终使人与自然、社会协调一致。因而,审美教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审美教育与技能训练并不对立,但绝不等同于技艺教育。审美活动需要技能技巧的参与,一定的艺术技能能使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儿童观察周围世界的美、艺术的美和创造这种美的能力,教给幼儿艺术活动技能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使他们得到绘画、舞蹈、演奏、朗诵及其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美育的角度看 ,音乐是美育普及的重要形式 ,是美育诸形式的纽带。音乐以其特有的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直接强化审美主体审美感知、呼唤内在律动、丰富心理图式、孕育高尚情操。因此 ,重视音乐的审美教育对于提高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冯振琦 《南都学坛》2006,26(5):16-17
汉画表现了汉代长袖舞、盘鼓舞、巾舞、剑舞、舞等多种舞蹈形式,反映了汉代舞蹈柔美轻捷、刚健雄壮、开朗明丽的艺术特色,以精湛的技艺、妩媚的形象、优美的造型和丰富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具有陶冶情操和愉悦人心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健美操以身体动作的优美性和艺术性为特征 ,是把音乐、舞蹈、技术动作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和美的运动。在健美操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