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提要]国家创新战略离不开创新文化的支撑,最深刻的创新危机,往往深潜于一定的文化问题之中。在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大幅上升的条件下,中国创新水准的提升依然面临种种困难,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创新文化尚未得到有效培育。破解中国创新危机,首先应破除学科藩篱,着眼于器物、制度、精神三个文化层面,激活中国文化创新精神源头,从政治、经济、社会、精神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大文化”观出发,全面推进创新文化培育,为国家创新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引领。  相似文献   

3.
[提要]旅游产业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催生了智慧旅游的新型业态,在整个智慧旅游系统中信息构成了底层支撑要素,而信息平台具有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技术和制度优势形成了系统内超级节点。本文基于旅游产业的特性,提出智慧旅游信息交互平台的内涵和设计思想,引入机器学习中的迁移算法,设计智慧旅游信息交互平台的方案、内容、运行机制以及管理策略,从而扩展了智慧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为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做了技术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阐释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效应以及服务业效率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测算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深入探究数字经济能否助推服务业结构高级化及其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结构高级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区域差异来看,这种助推作用存在异质性,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作用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提高服务业效率是数字经济助推服务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机制,同时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和系统GMM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最后提出释放数字经济促进服务业结构高级化潜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2—2021年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和 DEA-Tobit 两步法,综合评价福建省各地级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及效率损失原因,并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福建省各地级市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不同城市和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建议以数字经济发展为抓手,打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流动壁垒;充分发挥协同发展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和地区,设计差异化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路径。  相似文献   

6.
[提要]艺术的发展一直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数字艺术就是技术与艺术有机融合产生的一种新艺术形态。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数字技术与艺术学科相融合,衍生出多种艺术形式,在数字时代下研究艺术及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以“数字与艺术”为对象,通过收集CNKI(1998-2019)年间“数字与艺术”领域研究核心期刊发文,从研究趋势、研究热点、核心作者及科研机构、期刊频次等方面,揭示了我国“数字与艺术”领域研究的学术动态。近年来“数字与艺术”领域研究成果的数量增长势头明显,并呈现出从单一学科向交叉跨学科融合的快速增长趋势,可以预见随着数字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在“数字与艺术”领域将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呈现连续回落调整态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持续走低,但是并不能简单地判断为周期性调整.由于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和需求结构等长期趋势正在发生逆转,标志着原有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经济已经进入发展阶段转换时期.为此,必须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增长效益上来,通过在规模效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管理效率四个维度持续推动改革,激活市场活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DEA-Malmquist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测度中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效率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涨幅存在一定波动性,且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效率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中国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效率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技术创新能力、经济规模、劳动力规模、产业结构均可促进数字产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且这一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此,应以技术进步为导向,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体系;以均衡发展为目标,破除技术开发共享体制机制障碍;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打通数字技术人才上升渠道。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提高区域创新的效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数据包络法(DEA),以我国省级区域为样本,结合最新数据计算出了创新效率和规模收益值,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以期在区域创新发展过程中为地方政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内涵和形成要素的分析,运用熵值法测度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采用Moran指数针对2014—2018年我国31个省(市、区)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31个省(市、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2)空间关联性分析表明,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集聚特征;(3)八大综合经济区区域间的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沿海地区与西北地区发展两极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背景下,数字经济是旅游经济实现复苏的新动能,是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驱动力。从旅游产业规模、经济效率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环境绿色发展、数字技术支持、创新转型潜力六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中国31个省份数字旅游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水平的演化态势。结果表明:2011—2019年31个省份数字旅游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稳步提高的态势,广东省持续位居第一,其中数字技术支持所占比重最高,之后依次为旅游产业规模、创新转型潜力、环境绿色发展、经济效率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我国中东部是数字旅游经济高质量创新的集聚区域,其重心位于河南省,且有向西南方向迁移态势,西部发展水平相比于中东部有待提升。综合指数中,数字技术支持所占比重最高,因此创新数字旅游发展机制,要重点将数字技术贯穿到旅游的全过程,提升数字技术研发水平。随着数字化与旅游的衔接,今后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产业发展经验,建立动态扩充的指标体系,更精确地从各个维度推动数字旅游经济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提要]本文主要基于技术可供性分析,深入挖掘流媒体的发展、普及和智能化给当代视听文化带来的“间性消逝”这一结构性变化,并据此归纳出数字时代视听文化的三个基本趋势:流行审美的私人化、社会交往的原子化、身份认同的流动化。本文认为,数字视听文化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用户的认知区隔和情感交缠基础上的文化,具有表浅、混沌和反公共性等核心属性。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进而提出数字时代视听文化理论发展的两个策略:对媒介的生态性分析应当在未来的视听文化研究中扮演基础性的角色;在解释视听文化领域的具体现象时将情感动力视为行动者的基本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14.
商贸流通业效率提升和转型升级,是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持。我国商贸流通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仍然存在流通企业规模小、城乡发展不平衡、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以数字经济推进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和效率提升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需要通过在生产方面形成柔性供应链、在销售方面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在物流方面形成数字化智慧化物流体系、在融资方面利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等渠道提升商贸流通的效率;需要进一步推动现有产业的数字化程度,培养契合产业需求的数字化人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凝聚多方共识,加强各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开放与合作,从而促进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东中西三大区域以及南北两大区域的双重划分视角,在用熵值法测算全国总体及各大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应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探讨区域的差异来源及分布动态,进一步利用变异系数与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区域数字经济的收敛特征。研究发现:2012-2020年,全国总体及各大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稳定增长势态,但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异常突出,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且各区域的核密度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与极化特征。同时变异系数表明全国总体及南方和北方区域存在明显的σ收敛。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后,全国总体及东中西部、南方区域存在显著绝对β收敛;纳入区域因素后,各大区域均存在条件β收敛,但收敛速度均不同步。文章通过对我国数字经济的空间分异与收敛特征的概括性总结,为决策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政策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提要]数字乡村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是我国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作为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手段,能够消弭城乡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由于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人才队伍匮乏、产业结构单一,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面临较大挑战。本文试图从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的逻辑起点出发,依托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探索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的潜在路径,并从数字乡村建设方案、地区管理理念、主体参与程度、政策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效率、产业特征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各地区创新投入的日益增加,创新产出却并未同比增长,创新效率差异不断扩大。产业成为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中间传导环节,各地区已有的产业类型和产业发展基础则成为影响特定区域创新产出效率的关键因素。实证检验证明,我国除东部地区外,在中部和西部,创新尚未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中部地区的创新产出增长速度远低于创新投入增长速度。在西部地区,创新投入越多,创新产出反而越少。在东部地区,创新投入之所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主要受益于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对知识转化的显著贡献,受益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以及该地区多样化的产业类型带来的技术溢出和传递;与此同时,该地区发达的对外贸易和企业规模大小并未对创新效率的提高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效率的DE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DEA方法对全国农业经济发展效率分析的结果说明,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处于不协调状态,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收益的相对有效性差异较大。对相对有效面上的投影分析得出的农业发展效率相对较低的地区从非有效到有效的调整数据,可为我国区域农业生产科学布局、规划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使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效率达到相对最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展应该坚持效率和公平的统一。然而,在特定时期内,效率与经济公平虽是一致的,但效率与社会公平则是矛盾的。要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文章认为,关键在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发展观,不失时机地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强化政府社会公共职能,建立新的合理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迅速提高落后地区的投资边际收益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0—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两项产业政策对数字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对数字企业创新质量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且政府补助对数字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受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市场竞争程度提高会增强政府补助的促进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政府补助对数字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中更显著,而税收优惠激励效应则在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中更明显。提出以产业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激励企业创新,加强政府对数字企业创新的引导和支持,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优化数字企业竞争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