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青年大学生的使命、动力以及成长成才等工作提出了诸多新思想、新论断,全面揭示了青年大学生国家观、价值观与成才观的丰富内涵与深刻意蕴,为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促进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习近平关于青年重要论述蕴含着青年使命论、动力论、成才论等丰富的理论内涵,具有缜密的生成逻辑,其中,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是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青年学说是理论基础,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因赓续。习近平关于青年重要论述内嵌着厚植青年为国为民的情怀涵养、引导青年艰苦奋斗的作风、引领青年勤学好学的精神指南等深邃的价值意蕴。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唯有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价值观、成才观,才能准确领会与真正践行习近平关于青年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责任教育是时代呼唤的主题,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回顾与简述了社会责任感的界定,从发展心理学家塞尔曼提出的角色承担理论视角出发,探析了在增强学生主体性、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等新路径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扩大了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但在新时期,受国际国内各种文化思潮和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存在增强与减弱并存的双向趋势。因此,在新形势下,明确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价值,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状况,进而提出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思路与对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青年成才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根据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和新时代特征,研判国际和国内长远发展趋势而提出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青年成才观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独特的历史来源和鲜明的文化基因,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阐释了青年成才的目标、重点和要素构成等,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指导性和国际性等特征。习近平青年成才观为促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遵循和指南。  相似文献   

5.
何健  陈保香 《创新》2021,15(4):80-88
新时代大学道德教育存在德育与智育发展不对称、道德主体虚化、教育空间区隔化等问题,需要明确道德教育过程中工具性教育对实质性教育的冲击.建构新时代大学道德教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重构新时代大学道德教育的价值,"复植"实体价值与工具价值二重性;二是型塑新时代大学道德教育的责任,积极回应管理系统、大学生和社会等三重责任客体的道德教育目标要求;三是保持一种新时代大学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反思,力求在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平衡教育中培养具有良知、纪律与爱的"道德人".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英雄观体现为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其意涵丰富,特质鲜明,不仅阐明了认识英雄的基本立场,而且蕴含了理解英雄的价值追求、学习英雄的精神品格以及对待英雄的科学态度等。习近平英雄观为新时代弘扬英雄精神、培育英雄主体提供了理论滋养和路径指导。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英雄观实践中,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方法明确英雄本色,维护英雄形象,讲好英雄故事,帮助人们澄清价值认识误区,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和教师资格认定改革给地理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分析了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诸如:师范院校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师范生教学技能不扎实,知识应用能力较低,不会教学反思等问题,并提出加强教育实践环节的控制,注重能力培养,建立本科生导师制等相应举措,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青团建设重要论述意蕴深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青年组织建设发展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重要论述,在赓续历史经验、汲取理论成果、回应现实需要中不断形成和发展,构成了关于共青团建设初心使命论、根本原则论、价值导向论、实践方法论的思想体系,具有政治使命与政治建设双线交汇、理论创新与理论指导双向发力、历史经验与历史主动双重创造、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双向契合的理论特色,对推动新时代共青团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始终贯彻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教育者要科学认知“家校社”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特征与路径,厘清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边界,注重“家校社”劳动育人的目标统一性、整体关联性、动态互补性。教育者有必要在教育理念、实施机制、实践创新等方面,保持开放心态、挖掘先进典型、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推进“家校社”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统一性与互补性、科学化与规范化,这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观,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与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学生劳动品格和劳动能力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10):24-28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说明中国青年正处在新时代。青年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发展和建设需要青年。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提出了许多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对青年成长成才很有益处,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做好青年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基础,加强共青团建设,加强思想引领,用优秀传统文化影响青年。根据青年的特点、成长规律以及新时代特点,为青年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青年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上提供保障,为青年制定发展政策和创业政策,以促进青年成才成长,不断增强本领,提升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家庭、家教与家风的重要讲话,形成了新时代科学的家庭建设观。从生成逻辑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观、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需要则为其提供了现实基础。从科学内涵来看,习近平总书记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三个层面详细论述了健康的家庭、科学的家教和优良的家风的重要价值。从实践指向来看,习近平家庭建设观旨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厚植广大家庭家国情怀;以培育新时代家庭观为主线,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法律为保证,推动完善支持家庭发展的法律政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青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形成了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青年培育提出具体要求,为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从基本要求方面看,新时代需培育具备“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四大品质的新时代好青年。从思维方法方面看,新时代好青年培育需坚持战略思维,明确重要意义;善用历史思维,掌握历史主动;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原则遵循。从实践进路方面看,青年工作者要着力加强对新时代青年的政治引领,学校要构建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发展格局,各级教育部门要完善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保障机制,广大青年要强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3.
贾新奇 《唐都学刊》2013,29(4):6-11
德才观是李贽思想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李贽贬抑德性,强调才智因素的社会价值,从而大大提升了才智的价值地位。这种重才轻德的德才观,是对儒家德才观的偏离,其背后隐藏的是李贽对儒家秩序取向社会哲学的质疑。  相似文献   

14.
计志宏 《创新》2013,(6):56-59
传统儒家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线,在血缘亲情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以“仁”、“爱”和“孝悌”为核心,以“仁、义、礼、智、信”为外在规范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的责任伦理观。儒家的责任观包括“仁民爱物”的人类行为责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和夫和妻顺的家庭责任,“内圣外王”的政治责任及“心忧天下”的社会责任。儒家责任理论在当代对培养仁爱精神,强化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树立忧患意识,增强民族责任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5,(10):109-112
法治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必须要有具备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公民。大学生作为公民中最活跃的群体,关系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能否依法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其成因的分析,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通过培育法治文化、公正司法的现实回归并强调大学生社会参与的实践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从而也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要什么样的民主,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等关键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意义深远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理论特质集中体现为向度和力度兼顾,积极推进与稳健发展相统一;形实兼顾,人民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统一;普遍与特殊兼顾,借鉴别国经验与立足本国国情相统一;柔刚兼顾,民主和法治相统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源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民主实践,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经过萌芽、初步形成、发展成熟等阶段。培育和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一要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价值;二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三要推进"协商民主"向纵深领域发展;四要培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7.
张新平 《创新》2019,13(3):74-82
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基础,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具体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文章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理论基本内容出发,遵循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架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思想进行理论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合理性及时代性进行了探究,这对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标新文科建设目标要求,研究发现我国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双创"教育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体系单一、师资力量短缺、培养模式滞后等问题,制约了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双创"教育质量提升.为此,研究提出应当完善"双创"教育组织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培养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时代新人作为党的助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重大作用不言而喻。关注时代新人的培养,就是关注国家的未来。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培养重要论述的内容及价值,从思想、服务、实践等层面认识这一重要论述的实践启示,做好时代新人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方世南 《阅江学刊》2024,(1):31-37+171-172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体现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种强烈文化使命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使命感是对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和走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深沉而炽烈的思想情感,也是一种建立在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基础上的饱满而真挚的思想情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使命感本质上是一种将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历史责任感、人民至上感有机融合起来的思想情感。充分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使命感的基本内涵、生成背景、实现路径等重大问题,对于深刻地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价值诉求和价值目标,推动我们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形成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并在此激励下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同心同德地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持续闪耀出灿烂光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