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7,(9):1-5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对扶贫工作的新论断,是对我们党扶贫理论的新发展。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以自强的志气消除思想上的贫困,以精准的方略消除物质上的贫困,以足够的智慧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8,(6):60-65
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也是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状态,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动力和保障。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对于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文化建设水平,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精准扶贫理念为指导,阐释了文化扶贫的内涵及现实意义,梳理了我国文化扶贫工作的实践历程,分析了当前文化扶贫工作存在的困境,最后提出深化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的思路及主要路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9):22-24
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但"精神贫困"的现象愈发凸显,应坚持扶志与扶智,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提供脱贫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7,(9):83-85
要贯彻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贫困问题的思想根源,聚焦农村群众思想道德滑坡、心态失衡、认识偏颇、拜金主义、违法乱纪、陈规陋习等精神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思想、教育、文化上进行帮扶,积极探索"思想扶贫"的有效路径,以"思想扶贫"推进"精准扶贫",最终达到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这不仅是贫困农村地区的尽快实现脱贫的治本之策,也是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8):17-22
精准扶贫是指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进而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本文拟按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试从推动社会进步或社会良性发展的角度,从精准扶贫法制机制构建的思路和创新上对我国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7,(9):6-10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扶贫思想,甘肃省社科联深入陇南市4县、12个乡镇,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其中对康县"精神扶贫"工作进行了重点研究,总结经验,对全省的精神扶贫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9):61-64
贫困是被动的纽带,贫困是动荡的根源,贫困是社会的伤疤,这是一切扶贫的根源。扶贫包括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当物质扶贫到一定阶段时,精神扶贫就显示出它更根本的重要性。精神扶贫内在地包含着三层含义,为什么扶、扶什么和怎么扶。对这三个问题的简要回答是:它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扶的内容是张扬人民大众的主体能动精神;扶的方式是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最终目的则是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7,(9):65-67
习近平总书记说: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现在,在我国全面推进扶贫攻坚的过程中,精神扶贫尤为重要,而精神扶贫的根本抓手则是教育,因为它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因此,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施状况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精神扶贫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7,(9):38-42
要全面完成精准扶贫任务,必须深刻认识精神扶贫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做好扶志、扶智、传技、易俗、立制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理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充分发挥扶贫、扶志、扶智的育人功能.在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和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实践途径,通过构建精准认定和管理的资助育人机制、搭建个性化的资助育人平台、打造品牌特色资助育人项目的途径,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效果,将贫困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1.
政策转移是民族国家的政府在政策制定中经常使用的政策工具之一.中国的政策转移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党和政府严重缺乏治国经验,不得不进行全方位的政策转移,从而形成了所谓的苏联模式.通过对中国经济领域中政策转移的源头选择、政策转移的前导、政策转移的发生历程、政策转移的特点及政策转移的效果进行研究,可以廓清历史的原貌,并为现实的政策转移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作为高等教育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体,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因此,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精品在线课程,并探索以此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在新乡医学院,生物化学课程为本科临床和护理学专业学生必选的考试课,是基础医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并于2019年开始初步实行混合式教学.该文旨在分析MOOC平台现有课程、三全学院特色资源建设及其应用效果,为继续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13.
杨雯娟 《社科纵横》2007,22(1):57-58
进入21世纪后官僚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官僚制过时”之说浮出水面,但是结合中国自身的情况,官僚制并没有过时。在中国,建立官僚制仍有重要的意义,应该结合国国情探索建立官僚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居于主体地位,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而目前农民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尊重,其原因何在?农民为什么要参与新农村建设,又该如何参与,有哪些方式和途径?本文对上述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公司法人监督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已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所在。公司法人内部监督制度的设立和完善是降低代理成本的途径之一。而公司法人内部监督制度的设立和完善,应该在公平与效率的深层次统一层面上,以平衡股东、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利益为旨归。所以,完善我国公司法人内部监督主要路径是:提高、扩大中小股东在公司中的地位和权利;加强、扩大职工的参与管理权;提升监事会地位,扩大监事会职权,完善对监事义务之规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城镇化制度障碍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采伟 《社科纵横》2009,24(3):10-12
制度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合理的制度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而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农村城镇化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农村城镇化必须消除阻碍其发展的一系列制度障碍,要着力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从资产运营和广义资产证券化的角度来考察 ,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体系包括 :一个核心原理———现金流分析 ,三个基本原理———资产重组原理、风险隔离原理和信用增级原理 ,从这个理论出发 ,选择资产证券化突破模式时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基础资产必须满足“资产重组原理”的要求 ;能为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示范效应和经验 ;在制度和环境方面只能是两个选择 ,一个是选择与现行制度和环境冲突最小的交易形式 ,一个是最有条件突破现有制度和环境约束的交易形式。依据这三个原则对现有的八大建议模式进行考察 ,可以得出中国开展资产证券化有两个突破模式 :“住房抵押贷款模式” +“准表外模式” ;“基础设施收费模式” +“离岸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拓扑学的角度思索人类社会分工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并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日本结构改革的中心思想是"从官到民、从中央到地方".其中,三位一体改革的构想充分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这一放权让利的改革精神.国库补助负担金、税源转让和地方交付税的改革,原本是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的三个基本出发点,为了平衡改革对各利益集团得失的影响,日本在第二次地方分权计划中提出对这三个基本点进行一体化改革.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政治势力的偏好顺序各不相同,三位一体改革仍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相似文献   

20.
转轨国家金融体制转换的效应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俄罗斯、东欧以及中国等国家纷纷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 场经济转变,走出了不同的转轨路径。与此同时,顺应总体经济转轨路径安排,转轨国家在 金融领域也采取了相应的方式启动金融改革。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扩展,转轨经济国家金融 体制转换效应的一系列特征应予以充分关注:如金融体制转化的速度差异、金融业的稳定运 行程度、金融改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追求稳定化金融转轨模式的问题与激进自由化的 金融转轨模式可资肯定的方面等等。本文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例,从多个层面对金融体制转 换的效应加以比较,并提出了转轨国家今后金融改革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