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也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最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中国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依法行政的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愿望还有差距,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着"形式化"、"口号化"、"碎片化"、"庸俗化"的倾向。究其根源,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什么是法治政府、什么是衡量法治政府的标准存在着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缺乏自觉的总体设计。以对政治现代化的考察为基础,法治政府的标准可以界定为四个方面,即权从法出是法治政府的根本,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核心,服务、参与和诚信是法治政府的生命线,行政救济是法治政府的要义。如果不符合以上四条标准中的任何一条,那么,所谓的法治政府就不是真正的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软法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国家治理领域中的软法形式越来越丰富。目前最主要的形式有七种:一是公法的基本原则;二是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宪法和行政法惯例;三是执政党的党内法规;四是宪法、法律中的宣示性、倡导性条款;五是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公民社会规则;六是司法判例;七是行政执法基准。这些形式的软法对于规范国家公权力的行使,推进依法治国;规范执政党的行为,推进依法执政;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特别是行政裁量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规范公民社会行为,推进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以及平衡改革、发展、创新与法治的关系,保障富强中国、民主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的协调统一均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县域法治不仅在区域法治体系而且在国家法治发展进程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构成了国家法治体系的基础性环节。县域法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法治体系的效能,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法治现代化进程的总体格局。在当代中国国家政权体系中,县级政权构成了国家政权结构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县域政治是整个国家政治运作的基层枢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进程中,无论是县域国家权力机关制度建设,还是县域政府治理变革,抑或县域法治社会的成长,都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县域法治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党的十九大对推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县域基层的具体实践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法治中国进程中的县域法治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4.
赵贤和 《社科纵横》2010,25(8):64-66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核心所在,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行政,必须要有清醒的法律意识、良好的法律制度和严格的法律实施。推进依法行政的最终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的基本标志是公权力受法律控制。  相似文献   

5.
马蓉蓉 《探求》2005,(4):51-53
本文认为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应该从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继2004年3月<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以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又一重大举措.两相对比,不难发现<意见>与<纲要>既紧密相连又与时俱进,汇集了我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取得的新成果、认识的新高度、形成的新思路,是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再给力.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6,(10):10-14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保障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在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进程中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喜珍 《社科纵横》2004,19(1):50-51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就是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 ,管理社会事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 ,这是由行政权的性质所决定的。正确理解依法行政 ,采取有效途径保障依法行政落到实处 ,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5,(6):67-71
在法治社会,规则之所以能够得到遵守,靠的就是平等适用、一体遵行。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加强对政府的社会事务管理,维护人民权益,提升民族对政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是一直以来困扰政府的突出问题。依法行政,是树立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力最重要渠道,更是法治提升和维护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保障,法治基础越坚实,政府公信力提升的空间就越大。要加快建设政府依法行政,为政府公信力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包括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都需要公务员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度的战略定力、科学的理论体系、扎实的实践能力,以推进国家和政府建设总目标的实现。这决定了公务员培训教育将更受重视。为激励公务员提高自身素质,《公务员法》  相似文献   

11.
编辑手记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推进依法治国一系列重大问题,进一步落实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总体部署,我们要深入领会,切实贯彻落实。从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进入了一个以"法治"逐步代替"人治"的依法管理国家和建设的轨道,党中央适时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治国方针。在30多年来我国向成  相似文献   

12.
行政法视野下公众参与的法治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法治不仅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前提。在行政法治领域,公众参与对于保证行政机关依法、公正行使职权,维护和增进公民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建设民主和法治国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关键,也是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根本要求。近年来,我国的依法行政工作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纵观当前依法行政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分析其原因,探索制定相应的对策,仍是全国推进依法行政的迫切需要。依法行政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法行政的思想观念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新时期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要求一切行政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但是,目前一些政府行政部门尤其是部分领导干部对依法行…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7,(12):12-1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仍面临立法质量不高、法律实施机制不完善、地方与部门保护主义的困扰、公民及部分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方面的困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依法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升立法质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能依;切实加强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维护法治的权威与尊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探求》2017,(6)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严格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思想指导下,广州在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公开行政执法过程、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等法治政府建设方面成就斐然,但其中同样存在不足之处。为此,广州需要在更为深入地学习这一指导思想的深刻意涵和现实意义基础上,总结经验、取长补短,通过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及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和决策权的行使、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范围等途径,加快提升自身的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6.
实施依法治国战略论纲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项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目的性和长期性。它的重要标志(或称法治原则)主要有十项:法制完备、主权在民、人权保障、权力制衡、法律平等、法律至上、依法行政、司法独立、程序正当和党要守法。前五项是指有完备而良好的法律,后五项是指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中国要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就应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特别是在近期内采取若干可以影响全局的关键性措施和步骤,如制定立法法、监督法,批准人权“两公约”,制定行政程序法以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司法改革,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依法治理,等等,从而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加速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性进程。  相似文献   

17.
公务员与依法行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晓杰 《探求》2000,(1):40-42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这个基本方略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重要规定是我们国家迈向法治化管理的里程碑,其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其深远。 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不但有大量的实际工作要做,而且理论上也有许多有待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仅就公务员与依法行政的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是两…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而言,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则以结构性、变迁性、病理性等三类表象形式存在于当今社会,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推进有效、服务、法治三位一体的现代政府建设,将有利于推进社会问题的解决进程。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21,(1):13-20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然而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才能获得真实的内涵和完全的意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是人民性、法律性、实践性的统一。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执政党建设、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坚持法治价值理念,全面依法治国,通过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20.
蔡宝刚 《求是学刊》2016,(2):114-12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将法治社会建设提高到与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建设一体建设的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法治社会建设备受关注。法治社会的主旨是社会领域的依法自主治理,法治社会建设主要应由社会权力来推进,社会权力是催生法治社会的主要动力引擎,社会权力的健康成长和机制运行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关键因素。要认真对待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就要认真对待法治社会建设,要认真对待法治社会建设就必须认真对待社会权力的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