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传统媒介环境下所提出的“对台宣传”概念存在理念束缚,“对台宣传”面临困境。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台传播当立足于新的媒介环境,尊重传播规律,从传播主体、媒介本身、传播内容、受众、媒介环境、传播方式等六个方面增强对台信息传播方面的软实力。要使对台传播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要善于利用良好的传播环境,遵循传播规律,扩宽传播空间,积极促进大众传播与民间体验传播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传播技术是媒介形态的物质基础。媒介生态每次新一轮的变化,都是以新技术应用为突破口的。媒介的人性化就是指媒介站在受众的立场上考虑受众的需要,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由于近几年现代传播技术环境的变化,媒介生态的失衡,其所展示的“印象世界”对人类的价值判断及社会化过程都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媒介应担负起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舆论支持的历史重任,把“人”作为传播的终极服务目标,同时,以传播技术进步带动更为人性化的“传”“受”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康  赵唯阳 《学术交流》2012,(5):198-201
微新闻是微博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对当今社会影响比较大的一种媒介形态。相对于传统新闻而言,微新闻是建立在微博平台上的新闻活动,微博平台是建立在云计算平台之上的一种服务形式,而云传播是建立在云计算平台之上的一种传播模式,微新闻的传播模式也是云传播的模式,因而微新闻的传播有其独到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建立在云传播模式和微博本身的特性之上的,包括时效性强、速度快、参与者众、碎片化、易失真以及可控性差等。微新闻对当今社会的舆论构建影响极大,因而有必要对其传播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基于复杂网络鲁棒性的理论为我们控制微新闻传播网络提供了参考,而信息过滤技术可以在技术上屏蔽不必要的谣言。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7,(8):147-151
在以媒介融合为特征的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激烈,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各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更加凸显。正视全媒体视阈下高校"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刻认识高校"红色文化"认同危机的深层原因,才能更好的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9,(5):114-118
中国的新闻编辑思想是大众媒介时代的产物,更注重宣传功能与传播内容,对媒介技术本身,及技术带来的媒介融合环境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认为,数字媒体"观看"方式的变化是媒介环境发生改变的重要内因,新闻编辑思想亦受其影响,当下新闻编辑思想变迁研究应当与媒介融合研究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6.
高校在重大公共危机应对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舆论观,牢牢把握舆论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此,应加强重大公共危机应对中网络舆论引导着力点问题的研究,做到引导及时、路径通畅、队伍有力,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手机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其传播速度快、信源及信宿分布广泛,具有私密性、传播形式多样等特点,使其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公共舆论平台之一。鉴于舆论传播主体定位难、把关人缺失和政策法规滞后这些制约手机媒体进行有效舆论引导因素的存在,应采用手机短信、手机报、微博等多种有效的控制形式,以及分众传播、议程设置、发挥意见领袖作用等多种有效的控制策略对手机媒体舆论进行良性引导,并逐渐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手机媒体舆论传播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以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邹军 《阅江学刊》2010,(3):37-41
媒介融合对媒介分立格局的改变,使传统的传媒产业规制遭遇冲击和挑战,规制变革成为各国应对媒介融合的必然选择。在多数国家对传媒产业放松管制的大背景下,中国传媒产业规制变革也呈渐进式发展,但总体上仍未能顺应媒介融合的发展潮流和内在逻辑。正确的规制变革乃是媒介融合的必要前提,未来中国传媒产业规制应体现下列趋势:抑制垄断和放松管制同步;内容监管与传输经营分开;规制机构由分立走向统一。  相似文献   

9.
从应然的角度出发,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表现为应对复杂舆论环境的能力、吸引高校学生关注的能力、聚合多样社会文化的能力和引导主流价值观念的能力,具有包容性与主导性相统一、新颖性与深刻性相结合、权威性与民主性相协调的鲜明特征。从实然角度看,当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在主体领导力、内容吸引力、媒介聚合力、环境导向力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此,需要通过有效建构引领主体、合理设置引领内容、整合建设引领媒介、综合改善引领环境来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西方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和谐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和谐理念并不是围绕一个单一的命题展开的,而是由其三个层面的问题架构的三个维度发散出去,即日常生活层面的跨文化传播的和谐理念、文化心理层面的跨文化传播的和谐理念、文化适应与融合层面的跨文化传播的和谐理念。我们可以由此探讨跨文化传播的和谐理念的多种内涵及其价值,探寻推行和谐理念的特定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