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芳 《社科纵横》2020,35(1):109-114
总领所为南宋特有的军需供馈机构,在多战事且恪守"祖宗家法"的环境中因势而立。总领所依"势"谋求各种形式的控制权进而来稳固其在行政体系的地位,因而它与其他行政管理机构迈入了"波涌"的量变的关系的状态。总领所完善于军事、政治的需要,因而文章分为部两部分,一为总领所与中央的关系,一为与军区(防御体系)的关系,力图通过分析它与二者之间的权力博弈来对总领所的发展过程作出一个侧面的展现。  相似文献   

2.
与迫于强敌军事压力亟于用将的客观形势相适应,"举将帅"在南宋趋向于制度化,中央侍从、两省、台谏以上的文臣与三衙管军等武臣,地方路、州两级的长官与总领所的总领、都统司的都统制,都有定期和不定期向朝廷举荐"将帅"的权力和义务。文武高官"举将帅"的主要对象,是三衙和江上、四川诸军都统司现任或曾任的统制、统领官。三衙管军等南宋高级武将在制度上还可以"举自代"。"举将帅"是南宋选将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要受制于君主和相权。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前基本的制度框架包括三个层次:宪法层次、法律层次、行政法规和规章层次。从制度本身的性质来说,对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行政制度和经济制度。中国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相始终的渐进过程,但在30多年的改革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制度性问题,特别是社会转轨时期容易产生的"制度漏洞"问题则亟待通过制度安排认真解决。中国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依据宪法和社会发展现状有计划、有步骤和渐进式地进行。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基本上分为三个层面:价值理念、政治制度和行政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建立"人民政府模式",强调"规模适度化政府",这是由中国社会现实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是提高政府效率的基本因素。我国社会主义公共机构的民主化制度建设将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南来商品经济的兴旺昌盛,给民事法律制度的繁荣发展带来了生机,一时间,民事法律规范的大量创制和普遍实施,前如下可此拟。南宋田毛交易法律规范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史中占有显著地位。本文拟就南宋时期m毛交易法作如下探讨。一、南宋田宅买卖关系状况及法律调整南宋时,由于在土地问题上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官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大量出卖出租官田,使国家对土地的控制讼弛,土地买卖关系的发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名公书判清明集)所提供的田宅争讼判例,即反映了这一时期田宅买卖的状况、官府处理…  相似文献   

5.
从国家的有关法律文件来看,检察机关是中国的司法机关,而对于检察机关的性质,学术界、理论界仍然有一些争论.有的学者认为,检察机关不是一个单纯的司法机关,它还具有行政机关的性质;也有学者认为,检察机关既不是司法机关,也不是行政机关,按照宪法的规定它就是一个法律监督机关.  相似文献   

6.
张立平  苏立新 《社科纵横》2007,22(12):50-53
什么是推定历来是学者争论的话题。有人认为推定是推理、推论、假定或拟制;有人认为推定是规则、制度或司法证明的方法。本文认为这些有关推定的观点,在各自的范畴内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无法囊括推定的多重属性,推定在法律上的定义应当反映其性质的各个方面,指由一定事实的存在经推理而认定另一事实存在的证明方法或结果,以及因此而形成的法律规范和制度。  相似文献   

7.
南宋继承法规范初探刘春萍南宋继承法规是唐及北宋继承法规的延续,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有丰富和发展。本文拟就南宋继承法规范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作一粗浅探讨。一、南宋的法定继承制度南宋的继承制度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而法定继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法定继承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宋金时期银铤上的“行人”,为当时金银行业之人,包括铺主、工匠及专业看验者.其职责包括看验、铸造银铤等,是匠役制度的产物.看验内容主要是判断银铤成色、等次、真假.北宋“免行钱”以前,这些职责属于义务性质,为“当行祗应”之范畴,以后则为有偿雇用.南宋时期,随着行会制度的废除,银铤铸造私人化,“行人”之名普遍为金银铺主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关于比较哲学的性质问题,国内外研究者多有歧义。有的学者认为比较哲学是一门科学地进行哲学对比研究的学问,因此具有方法论的性质,并认为它的主要对象是不同文化系统的哲学在比较研究过程中的方法论问题。另一些学者认为,比较哲学是一门哲学史性质的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不同历史文化类型的哲学思想比较来揭示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它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不同文化系统中地区、民族、国别的哲学史。应该承认这些见解都从不同侧面或角度反映了比较哲学某方面的特征或性质的规定性。但是,在笔者看来,比较哲学作为一门哲学学问,既不…  相似文献   

10.
顾玫 《社会》2005,25(4):39-69
上海的住房制度改革催生出了物业自治管理的一个新模式———以业主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业委会”)为主体的公共物业自治管理体系。许多人都曾为这一制度的发展叫好,理由很简单:推行制度化的物业自治管理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基层的民主参与提供了一个舞台、一种可能。然而,这一制度在实际运行中是否忠实地承载了这些理念呢?本文的初步结论是:业委会制度最终无法实现上述理念。支持这一论点的材料来自于作者对上海市水仙苑小区第一届业委会长达三年的追踪调查,包括了该业委会从组建到换届的全过程。鉴于经验材料的性质所限,此结论可能只…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它较为科学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涵;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生产关系;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等问题。本文在充分肯定该著作的经济学价值和历史地位及作用的同时,还明确指出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朱寅  刘同干 《社科纵横》2011,26(4):134-136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岳珂是抗金名将岳飞之孙,一生著述甚富。作为一个在文学、史学、书法艺术上都有相当成就的著名学者,其学术成就与其思想也自然有密切关联。概括岳珂的一生思想,儒家思想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无疑占据了统治地位,而佛家的禅悦之风、道家的清静无为和消极避世心态同样也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创作,这些都使得他的人生、思想和创作具有南宋文人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高登·汉弥尔顿指出,个案工作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在不断变化、成长与发展,因为它不断被新资料、新的经验与知识所塑造。她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一种有意识地调整个人与社会环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也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 2 1世纪的中国 ,尽管法治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 ,但“依法治国”的信念却是不能动摇的。如何从各方面加速法治的进程 ?如何处理法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刊特邀六位法学界的知名学者 ,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公丕祥认为 ,应该凭借自身基于本民族需要和条件的创造性行动来创设现代司法文化与制度。徐显明认为 ,2 1世纪中国法治的发展 ,将取决于我国平等权、财产权、自由权、生存权、发展权这五大权利群的整体进步与发展。卓泽渊认为 ,改革与发展、冲突与互动、和平与稳定将是影响中国法治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徐祥民认为 ,在当下中国 ,选择的法治只有经过一个演进的过程、尤其是宪法的良性运行和公民法律文化的建设 ,才能成为稳定的、良好的法治。温晓莉认为 ,实现现代法治价值 ,建立一个符合法治精神的宪法制度框架 ,并在充分肯定法治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 ,将法治与德治、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 ,是 2 1世纪中国法治建设的主题。赵正群认为 ,公民的得知权及与其相应的政府说明义务构成了政务公开政策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政务公开政策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也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 2 1世纪的中国 ,尽管法治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 ,但“依法治国”的信念却是不能动摇的。如何从各方面加速法治的进程 ?如何处理法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刊特邀六位法学界的知名学者 ,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公丕祥认为 ,应该凭借自身基于本民族需要和条件的创造性行动来创设现代司法文化与制度。徐显明认为 ,2 1世纪中国法治的发展 ,将取决于我国平等权、财产权、自由权、生存权、发展权这五大权利群的整体进步与发展。卓泽渊认为 ,改革与发展、冲突与互动、和平与稳定将是影响中国法治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徐祥民认为 ,在当下中国 ,选择的法治只有经过一个演进的过程、尤其是宪法的良性运行和公民法律文化的建设 ,才能成为稳定的、良好的法治。温晓莉认为 ,实现现代法治价值 ,建立一个符合法治精神的宪法制度框架 ,并在充分肯定法治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 ,将法治与德治、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 ,是 2 1世纪中国法治建设的主题。赵正群认为 ,公民的得知权及与其相应的政府说明义务构成了政务公开政策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与现代司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末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也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 2 1世纪的中国 ,尽管法治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 ,但“依法治国”的信念却是不能动摇的。如何从各方面加速法治的进程 ?如何处理法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刊特邀六位法学界的知名学者 ,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公丕祥认为 ,应该凭借自身基于本民族需要和条件的创造性行动来创设现代司法文化与制度。徐显明认为 ,2 1世纪中国法治的发展 ,将取决于我国平等权、财产权、自由权、生存权、发展权这五大权利群的整体进步与发展。卓泽渊认为 ,改革与发展、冲突与互动、和平与稳定将是影响中国法治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徐祥民认为 ,在当下中国 ,选择的法治只有经过一个演进的过程、尤其是宪法的良性运行和公民法律文化的建设 ,才能成为稳定的、良好的法治。温晓莉认为 ,实现现代法治价值 ,建立一个符合法治精神的宪法制度框架 ,并在充分肯定法治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 ,将法治与德治、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 ,是 2 1世纪中国法治建设的主题。赵正群认为 ,公民的得知权及与其相应的政府说明义务构成了政务公开政策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也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 2 1世纪的中国 ,尽管法治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 ,但“依法治国”的信念却是不能动摇的。如何从各方面加速法治的进程 ?如何处理法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刊特邀六位法学界的知名学者 ,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公丕祥认为 ,应该凭借自身基于本民族需要和条件的创造性行动来创设现代司法文化与制度。徐显明认为 ,2 1世纪中国法治的发展 ,将取决于我国平等权、财产权、自由权、生存权、发展权这五大权利群的整体进步与发展。卓泽渊认为 ,改革与发展、冲突与互动、和平与稳定将是影响中国法治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徐祥民认为 ,在当下中国 ,选择的法治只有经过一个演进的过程、尤其是宪法的良性运行和公民法律文化的建设 ,才能成为稳定的、良好的法治。温晓莉认为 ,实现现代法治价值 ,建立一个符合法治精神的宪法制度框架 ,并在充分肯定法治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 ,将法治与德治、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 ,是 2 1世纪中国法治建设的主题。赵正群认为 ,公民的得知权及与其相应的政府说明义务构成了政务公开政策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国法治建设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也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 2 1世纪的中国 ,尽管法治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 ,但“依法治国”的信念却是不能动摇的。如何从各方面加速法治的进程 ?如何处理法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刊特邀六位法学界的知名学者 ,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公丕祥认为 ,应该凭借自身基于本民族需要和条件的创造性行动来创设现代司法文化与制度。徐显明认为 ,2 1世纪中国法治的发展 ,将取决于我国平等权、财产权、自由权、生存权、发展权这五大权利群的整体进步与发展。卓泽渊认为 ,改革与发展、冲突与互动、和平与稳定将是影响中国法治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徐祥民认为 ,在当下中国 ,选择的法治只有经过一个演进的过程、尤其是宪法的良性运行和公民法律文化的建设 ,才能成为稳定的、良好的法治。温晓莉认为 ,实现现代法治价值 ,建立一个符合法治精神的宪法制度框架 ,并在充分肯定法治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 ,将法治与德治、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 ,是 2 1世纪中国法治建设的主题。赵正群认为 ,公民的得知权及与其相应的政府说明义务构成了政务公开政策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演进的法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也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 2 1世纪的中国 ,尽管法治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 ,但“依法治国”的信念却是不能动摇的。如何从各方面加速法治的进程 ?如何处理法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刊特邀六位法学界的知名学者 ,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公丕祥认为 ,应该凭借自身基于本民族需要和条件的创造性行动来创设现代司法文化与制度。徐显明认为 ,2 1世纪中国法治的发展 ,将取决于我国平等权、财产权、自由权、生存权、发展权这五大权利群的整体进步与发展。卓泽渊认为 ,改革与发展、冲突与互动、和平与稳定将是影响中国法治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徐祥民认为 ,在当下中国 ,选择的法治只有经过一个演进的过程、尤其是宪法的良性运行和公民法律文化的建设 ,才能成为稳定的、良好的法治。温晓莉认为 ,实现现代法治价值 ,建立一个符合法治精神的宪法制度框架 ,并在充分肯定法治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 ,将法治与德治、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 ,是 2 1世纪中国法治建设的主题。赵正群认为 ,公民的得知权及与其相应的政府说明义务构成了政务公开政策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民事执行改革中的若干理论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事执行制度改革应该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只有在正确的理念引导下,民事执行制度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由于对执行权的性质认识不清,一些学者提出把当事人主义、举证责任制度、保持被动与中立以及平等对待债权人和债务人等民事审判原则引入执行制度之中。执行权与审判权不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行政权,因此,在执行制度改革中简单套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经验,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