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求》2015,(3)
新型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从城镇化发展历程看,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是市场力和行政力的交织和制衡中逐步推进的过程,政府行为主导的行政特征,却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城镇化中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引发地方保护问题,导致区域经济合作受阻。为适应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从低级向高级转化的需要,必须在区域合作中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边界,充分尊重、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2.
董友涛 《创新》2008,2(2):78-82
广西在两次重要会议上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构想,而优化产业经济布局对广西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只有在城镇化进程中把优化产业经济布局和发展产业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2014年3月,党中央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指出,新型城镇化是集约、生态、节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既是助推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实现新型城镇化内涵、提升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的进程中,县城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我们应着眼于县城的全面建设,通过分析县城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作用和制约因素,对县城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机制进行研究,最终探寻一条以县城的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建立有效的金融资金保障机制.目前,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四个矛盾,即金融机构商业性与城镇化建设公益性并存的矛盾,金融机构市场定位与城镇化发展战略并存的矛盾,金融产品同质化与城镇化建设多元化并存的矛盾,金融网点分布面窄与新型城镇化建设面宽并存的矛盾.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构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多元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甘肃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显著提升。受地理区位、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加之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甘肃省城镇化发展基础薄弱,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较慢。新时期,甘肃省应持续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统筹区域发展、融合城乡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气象,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人的具体问题。立足于城乡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以人的具体处境为研究导向,从人—地—事—权这四个基本维度切入,能够从中观层面去理解"人的城镇化"的基本内涵。人—地—事—权这四个基本维度,分别对应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法治保障、城镇化建设中的地权法治保障、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治理法治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多元化权益救济体系四个方面的重要问题。研究这些重要问题应立足于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实际经验,摆脱既有的价值观念束缚以及西方城镇化理论的思想藩篱,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分析影响各种问题的机制性因素,在法律和制度层面给予有效回应,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法治保障,从而推进实现"人的城镇化"目标。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城镇化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也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城镇化带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不但会使消费需求大幅增加,还会产生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住房建造等投资需求。与传统城镇化提法相比较,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城镇化内在质量的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镇化由过去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的提升与转变。新型城镇化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历史过程,也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中央提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因而,应深入研究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种种问题,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8,(11):41-46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中小城市培育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基层城镇化逻辑路径创新是中小城市培育的关键之举。"镇改市"是近年来基层城镇化发展的一大态势,将条件具备的建制镇培育为具有城市功能的现代型小城市。"镇改市"发轫于浙粤地带经济发达镇"强镇扩权"行政体制改革。顺应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省域特情,2016年山东省将10个条件具备的经济发达镇试点培育为现代型"新生小城市",B镇是其中之一且具有典型性。本文欲将B镇"新生小城市"发展作为案例分析主体,探讨其转型发展的条件、举措和成就,并探讨其发展现存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新生小城市"优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5,(3):175-178
进入2l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经济结构转型对大学的职能产生了深刻影响,知识成了经济的重要组成要素,要求大学不仅要有对社会变迁的适应能力,而且还要有塑造、引领未来变革的能力。作为地方的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目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的模式,探索高职院校的自我造血功能,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社会服务模式,达到促进高职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广泛的世界性潮流,我国目前正处在城镇化快速行进的过程中。乡村文化由人文与生态直接整合而成,城镇化发展必然会改变乡村文化生态。乡村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与现代产业形式结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其建设目标就是要打造“文化城镇”。城镇化建设应以乡村文化资源为基点,在建设规划上彰显出乡村文化特色。要善用文化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向文化经济转型,促进城镇化与乡村文化资源良性互动,在保护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基础上促进区域文化的融会共存。提高乡村文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联度,用特色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求是学刊》2019,(4):64-71
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式家庭农场是互相促进的耦合发展关系。新型城镇化从土地资源、劳动力供给、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技术等方面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而家庭农场也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公平和效率、加快产融结合发展和实现城乡结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需要以城镇为依托构建土地交易平台,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并反哺城镇化;以城镇为依托构建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和城镇化的共存发展;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建立成熟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城镇商业销售渠道与农村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杨丽 《社科纵横》2013,(3):44-46
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是要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路子。作为中原经济核心增长区的郑州,正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力争成为城镇化建设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在"三化"协调发展中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因此,对郑州市"三化"协调发展进程中的合村并城进行调查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5,(8):53-57
在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广大农民完全被排斥在决策之外,而且出现了违背农民意愿和侵害农民利益的情况,造成城市急速扩张、农民被迫上楼、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破坏等等。新型城镇化应该充分尊重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主动地参与到城镇化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土地征收等决策过程。为了实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参与,必须围绕"有序"和"有效"两个维度设计农民的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5.
进入“十四五”时期,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着新国情、新特征和新挑战: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人口态势对城镇化影响加深;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上发达国家城市化模式产生重要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城市发展和治理模式加速转向。上述转变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模式、路径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要义与多重目标,重点剖析了当前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在体制机制建设、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改革、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态、城市治理水平与发展韧性、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下一步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5,(5):38-41
实践中屡见不鲜的"命令式"、"运动式"征地的城镇化与深圳曾经发生的城市化转地极为相似,不同的只是农地国有化规模和程度的差异,这种极具功利色彩的做法有悖于新型城镇化的精神内核。从两者所处法律与政策环境、利益冲突解决机制和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自我消解功能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切不可效仿深圳城市化转地模式,而应走有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桂河清  孙豪 《学习与探索》2023,(11):140-150
中国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呈现新趋势,县城城镇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发挥县城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内需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县城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前提下分类推进,即依据县域资源禀赋条件,识别和挖掘县域比较优势,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实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中国式现代化。县城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和途径要符合基本经济发展规律,包括人口流动的变动趋势、市场决定性的资源配置机制,以及市场经济的一般性规律等。在准确识别县域资源禀赋和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应科学地进行功能类型定位,并积极参与和推动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工作,以优势发展带动县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镇化过程对于最终消费具有显著拉动作用,之所以表现出城镇化与最终消费率反向变化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城镇化与一般国家城镇化过程不同.抑制城镇化促进消费的因素主要包括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效率差距以及产业要素背离等.因此,要使城镇化真正拉动最终消费,就应该在保持国民经济迅速、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其中,关键在于实现城乡要素、商品市场一体化,用现代化改善传统农业,扭转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类型,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9.
王思敬 《社科纵横》2020,35(1):69-72
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是中国"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当然要求,也是农民工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大事。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口,真正实现农民工由过去的劳工权利为主转向市民权利为主的权利融入,融入的重点必须从过去的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为主全面转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权利,且以政治和文化权利为重。由此,依靠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全面深化制度改革来拆除阻碍农民工进入城镇的樊篱,并为促进农民工完全融入城市社会提供便利和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必须加以有效解决的一个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0.
巫广永 《探求》2015,(1):20-23
当前广佛肇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必须更好地抓住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引领广佛肇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不仅是一条以人为本、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道路,而且是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传承文化、有历史记忆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型城镇化思想的指导下,广佛肇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在规划相匹配、质量相互支撑、结构相互协调、特色相融合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可持续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