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柯  兰婷 《社科纵横》2013,(1):146-147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频见报端,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对高校大学生安全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校园人身安全责任认定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有效的立法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落实这一理念涉及高校各个环节.本文从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角度,阐述了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旨在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保证高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曹渊清 《社科纵横》2010,25(9):121-124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子课题,本文对高校构建和谐校园与创新素质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是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的观点,结合内蒙古高校的一些实际做法,论述构建和谐校园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江西省南昌市的高校为例,结合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将校园教育、个体资本、政府因素、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五个维度纳入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校园教育、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个体资本、政府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此,分别从校园教育、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非正式学生群体的形成与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浩 《社科纵横》2006,21(7):154-156
大学生的非正式群体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因素已成为影响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严重障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现代高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班级和党团组织的作用,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真正构建起高校的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5,(11):172-175
建立和保持校园网络舆论影响力是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课题组调查显示理工科大学生有较高的参与网络舆论和网络行为的积极性,但校园网络吸引力不足,校园网络舆论未能发挥其充足的影响力。高校应构建理工科院校完善的校园网络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与引导,规范网络制度建设,增强理工科院校网络舆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进入象牙塔继续深造。然而,现在在大学校园里发生越来越多的盗窃、暴力等违法犯罪事件却让人忧心忡忡。本文将以南京某高校为例,主要通过采访违法者和受害者调查两种方式收集数据,使用SPSS进行分析,说明大学生校园违法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而为防止大学生违法行为、构建和谐校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的5G时代,高校建设智慧校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目前,随着智慧校园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智慧校园将学生的信息进行搜集、归类、分析,对学生在校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高校数据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勤情况、学业信息等方面的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在校行为进行分析,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对学生建立预警机制,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该课题对5G时代高校学生大数据预警机制进行研究,分析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精准管理方案、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省的7所大学中16个大学体育社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增进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展现了大学生的才华,为高校成立体育俱乐部,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李璇  周荣明 《社科纵横》2012,(1):153-154
校园网络舆论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的各种思想动态,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研判与正面引导研究,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高校网络舆情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双面作用,本文通过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过程及原因,进而探讨研究如何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正面引导,以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专创融合”教学改革要求下,学科竞赛已成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该文以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为例,对电气工程专业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组织与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将学科竞赛与学生社团、校园创新活动、专业课程建设相结合的组织管理办法,并分析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学校学科竞赛工作推进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丁 《社会》2018,38(3):79-104
本文利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BCSPS)数据,分析了城乡户籍、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生学校过程及毕业出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学校过程方面,城乡大学生在学业成绩、校园表现、心理素质上差异不大,但在文化资本、毕业预期上差异明显,这种差异受家庭文化资本等背景因素影响;家庭背景在不同层次高校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家庭经济资本有利于非“211”高校学生争取更好的校园表现,而文化资本对“211”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影响更大。在毕业出路方面,国内研究生教育机会的分配相对公平,主要受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影响。不过,海外留学机会获得受家庭文化资本和家庭收入影响明显,优势阶层的子女毕业深造选择空间更大。海外留学和留学归国人员规模快速增长对高等教育的主观公平性与民众阶层固化感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詹丽萍 《学术交流》2007,(12):60-62
大学生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预防大学生犯罪已经成为高校和社会有关方面对大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此,主要应从强化道德意识培养和法律观念教育入手,注重养成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促进大学生道德法律思维定势的形成,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在一般教育预防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实行个别预防,矫治个别大学生的心理疾患,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纠正不良行为,增强大学生的自身勉励力。同时还要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和制度建构,进一步加强校园管理,浓郁校园优良文化氛围,构筑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有效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同时,还要恢复校园警察制度,确国家立行政管理的威慑力,提高校园犯罪防范强度,从而构建起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有效运行系统。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大学生记者团作为高校宣传队伍中的生力军,活跃在校园新闻第一线,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全媒体时代,大学生记者团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如何逐个击破,构建健康稳定发展的团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分析全媒体时代大学生记者团的作用与价值,对标大学生记者团队伍存在政治素养有待提高、硬件师资保障不足、专业技能基础薄弱、管理机制尚需完善等问题,从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全面强化素质培养、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大学生记者团建设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邹晓青 《社科纵横》2013,(1):314-315
本文从认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出发,探讨大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和谐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动者。这不仅是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必然结果,更是高校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学习活动质量是指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对旨在获取知识经验和促进自身发展的各种学习活动的参与和努力程度,具体包括与图书馆、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 课程学习、 生师相处经验等相关的学习活动.通过对北京市属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活动质量的个体差异较大,且在不同学习活动类型上也有所差异,在与课程学习、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相关学习活动中的质量较高,在与图书馆、 生师相处经验相关学习活动中的质量较低;大学生学习活动质量在年级、 生源地、 是否独生子女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在各变量内部,低年级、 农村生源和非独生子女学生的学习活动质量相对较低.鉴于此,当前北京市属高校的教育综合改革应以营造支持性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导向,在强化校园硬件资源建设的同时,注重学校教育制度建设以及学生良好校园人际关系的构建,促进大学生学习活动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全国各高校心理咨询师与大学生配比率低、咨询师专业程度参差不齐以及整体校园的资源倾斜度不高,这意味着心理咨询中心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迫在眉睫.在严峻的问题面前,该文主要探讨了多系统伙伴关系下的大学生心理育人体系,对当前高校心理育人体系建设现状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于多系统伙伴关系视角的本土化心理育人体系建构措施,期望可为心理育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5,(6):93-95
校园安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类安全威胁,但由于其防范意识薄弱、防范能力欠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成为校园安全问题的弱势群体,她们的安全教育问题应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课题研究组以山东女子学院为例,采取无记名随机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技能及教育现状开展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社科纵横》2011,26(7):163-166
当前大学教育需直面校园人文精神缺失这一问题,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能够作为传授人文精神的平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人文精神有效注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对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关照当下现实境况、对话西方优秀文化,从个体维度、社会维度、国家维度三个方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20.
史伟  姜丹  单中元 《社科纵横》2014,(7):134-136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网络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并渗透到了高校的各个角落,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是推动校园健康、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高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