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7,(6):10-15
党性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重要、最根本的核心观点,习近平新闻舆论观中鲜明、坚定的党性立场一以贯之,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其新闻舆论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和重大突破。本文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的新闻观,从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演进脉络探析了习近平新闻舆论观党性立场,同时回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导的新闻事业在世界各国的探索,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阐述了习近平新闻舆论观党性立场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前瞻性,尝试总结习近平基于党性立场对党管媒体和导向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5,(6):144-146
国家的强大不仅是经济实力的强大,更应该是文化的强大。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文化自觉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实现,为此,了解当今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情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大学生的文化创新十分重要。当今大学生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对国家文化安全也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但也存在着对主流价值文化认同弱化、文化自主性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科纵横》2017,(12):9-1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新闻传播环境出现了深刻变革,结合时代特点,研究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发挥新闻媒体坚守舆论阵地和引领意识形态的作用,建立健全大数据时代我国新闻传播体系,提高新闻事业发展的科学化进程,充分发扬新闻事业民主建设,推动我国新闻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本文通过对大数据时代中国新闻传播环境分析,重点探讨我国现阶段推进马克思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月生 《社科纵横》2007,22(6):128-133
舆论宣传是国外政府影响和引导民意的重要手段,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阐释,有研究认为,某些西方国家十分注重潜移默化的“文化灌输”,将西方国家精神和文化运用于新闻宣传中。尤其在战争中的宣传往往以新闻形态公之于众,造成客观公正的错觉,使这种意识形态的殖民主义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国外政府利用新闻舆论影响民意的渠道、手段和方式,是以自由主义舆论观和舆论操纵理论为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5.
《探求》2020,(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教育的根本指针。以高校为例,当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高校新闻教育需要在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更新、利用校园新媒体平台等方面不断探索,促进新时代专业人才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侯煜  杨恒 《社科纵横》2010,25(11):134-136
舆论需要引导,加强舆论引导,使表达趋于理性,让舆论呈现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公正的一面,就非常必要。媒体是舆论的旗舰,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在信息化时代,评论日益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引领社会舆论的强劲引擎。新闻评论在舆论引导中必须坚持三个原则:新闻评论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说话;新闻评论必须具有思想性;新闻评论必须适合于大众阅读。  相似文献   

7.
吴冰  林雪 《社科纵横》2009,24(4):49-51
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的认知和行为作用的过程。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政治认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政治文化的转变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方式不相适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知教育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政治参与能力的缺失等三个方面的认同障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大学生认同障碍的解决是不可或缺的,政治认同教育应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社科纵横》2011,26(7):163-166
当前大学教育需直面校园人文精神缺失这一问题,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能够作为传授人文精神的平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人文精神有效注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对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关照当下现实境况、对话西方优秀文化,从个体维度、社会维度、国家维度三个方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9.
王星宇 《日本学刊》2012,(5):125-140,160
通过对以北京十所高校为主的大学生采用纸质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处理,显示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对外认知和对中日关系的认知具有相对客观、理性的特征,特别是能够相对客观地看待日本以及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作为公众舆论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对于中国人对日认知和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学问》2010,(6)
在中国东北沦陷期间,日本殖民统治者利用伪满政权,设立文化专制机构,全面操纵东北的文化宣传舆论大权。通过实行反动的《出版法》和"弘报三法二件",采取"一国一社"、"新闻新体制"等措施,对东北的新闻报业进行"兼并"、"整理",并推行"日伪一体化",即由日本人、日本通讯社、日本电台操纵东北的新闻、报纸、广播等,为其残酷压榨东北人民,疯狂掠夺资源,称霸东亚而大造舆论。  相似文献   

11.
手机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其传播速度快、信源及信宿分布广泛,具有私密性、传播形式多样等特点,使其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公共舆论平台之一。鉴于舆论传播主体定位难、把关人缺失和政策法规滞后这些制约手机媒体进行有效舆论引导因素的存在,应采用手机短信、手机报、微博等多种有效的控制形式,以及分众传播、议程设置、发挥意见领袖作用等多种有效的控制策略对手机媒体舆论进行良性引导,并逐渐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手机媒体舆论传播创造良好的软环境,以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晶  刘国辉 《社科纵横》2011,(8):142-145
构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以人为本等是构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的基本原则,而在诸如政治领导、会议分析、队伍建设、岗位责任和动力激励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如何构建,则是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建设中需要重点筹划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9,(8):127-131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行理论创新的又一个重要理论成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有必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其旨归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把国家认同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自觉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刘国辉 《社科纵横》2011,(10):138-141
实现党对民办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有力领导,对于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由于一些方面的特殊原因,实际上党在民办高校的领导作用目前尚无真正的有效发挥,这势必影响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工作乃至院校整体工作的健康发展。若改变这种局面,需在提高认识、找准位置、挖掘载体、健全机制、夯实力量等方面人手,加强党在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沈宝莲  谢拓  曹芳 《唐都学刊》2013,29(2):49-52
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全球化时代,文化自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面对艺术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缺失,高校德育要承担起培育艺术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使命,教育和培养艺术类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坚定信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体认和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借鉴,实现"以文化人"的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邬光照 《社科纵横》2008,23(10):150-152
在市场经济、教育产业化、全球化、后现代传媒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策略创新.探索大学生道德内化的文化机制,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建伦理规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湘萍  简娜 《社科纵横》2014,(7):129-133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和内容分析法,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媒介形象与议程设置。研究发现,媒体关于大学生的报道在2006年达到顶峰,报纸和网络是大学生新闻报道的主力军。在媒体构建大学生形象的过程中,就业创业、文体活动、生活消费是最受媒体欢迎的报道议题。从报道倾向来看,境内大学生以中性形象居多,境外大学生则以负面形象居多。在大学生形象的建构过程中,媒体根据新闻本身的重要性和新奇性来设置议程,并且往往带有意识形态色彩。  相似文献   

18.
问卷调查研究显示,建筑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工匠精神和工匠技术培养的认知和认可程度较高.实践证明,在建筑类专业中引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高度专注、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和技术修养,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使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建筑产业转型需求,对建筑类高职院校工匠人才培养具有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下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是对于大学生本人来说或者是对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是具有独到的作用。而民办高校近几年在我国教育行业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的上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过去的教学中可能兼顾不是太全面,而在新媒体时代下,民办高校在网络传播和现实课堂教学上双管齐下,提升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殷修林 《社科纵横》2012,(10):132-133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神品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活力在于与时俱进,原因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性、动态性、发展性的思想体系,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批判地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转型、新闻传媒业属性的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国际形势剧变、受众和社会舆论地位及其需求的变化,都要求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