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本质在当代中国的重要体现。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的中心地位。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动力,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依法打击腐败,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建设托底的社会安全网,为人民获得更多的福利创造条件,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深厚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3.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思想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出这一思想的产生,既有国际背景也有国内背景;这一思想的理论渊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理论、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这一思想的深厚意蕴,包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新时代中国要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需要打好三大攻坚战,缩小两大差距,提升五大文明,又要稳步迈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围绕这一重要主题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观。本文从历史、理论和现实三重逻辑分析了习近平教育观的形成渊源;探讨了习近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观,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的任务观,服务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观,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动力观等主要内容。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民性价值导向。新发展阶段必须要围绕教育质量、文化自觉自信、服务社会能力、教育发展保障、制度保障等几方面践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6.
7.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是其对唯物史观人民主体地位、党的宗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早期基层工作经历、主持福建和中央工作经验的实践养成;其核心内容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和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之中。其价值意蕴在于顺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彰显了我国传统“民本”思想,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相似文献   

8.
9.
10.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通过对以往哲学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的多重批判,恢复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揭示出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深刻阐释了人民主体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探讨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历史生成与现实意义,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在当今时代所具有的独特现实价值和丰富内涵,也有助于从理论维度透视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之源。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具有深刻的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逻辑结构。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逻辑体现在它的形成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在不断应对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逻辑体现在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传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接续发展了以往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深刻回答"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和发展成果由谁共享"中展现了"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清晰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指明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宗旨所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是对党的群众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我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切实理解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蕴含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执政为民的价值信守、民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实践人民利益的价值追求;在其内在逻辑上,人民至上是基本立场,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和基本遵循,执政为民和民生为本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基础,实现人民根本利益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目标和归宿。"四位一体"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严密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4.
15.
16.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具备严密理论、历史、实践三重逻辑的思想理论体系。从理论逻辑上看,它包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基本原则的坚持与发展,对西方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的批判与超越;从历史逻辑上看,它体现出对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之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从实践逻辑上看,它明确回答了新时代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始终,既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又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内涵。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论证了人民群众的重要历史作用,指出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及人最终将"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坚定人民至上的信念,切实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挖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唯物史观理论基础,拓宽其内涵,发展其外延,有助于我们凝心聚力,更加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8.
“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论述对“现实的人”“人民群众是在历史中活动与发展的现实主体”“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历史变迁与发展的决定力量”等重要原理作出了洞见性阐释、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为丰富“人民创造历史”根本观点作出了创新性贡献;体现了“为全人类谋幸福”的价值观导向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依归,鲜明展现了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实践,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地发展了从人民群众中获取正确认识的思想方法,拓展了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领导方法,创新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作方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要求。深入阐释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新时代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办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增强人民的教育获得感,国家不断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让教育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核心内涵。要立足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办好各级各类教育,解决好长期困扰教育均衡发展的顽疾,坚持在发展中共同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作为新时代的朝阳产业,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统一”,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引领,即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超越“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逻辑,以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真实的需要”为标准,自觉摒弃抑制性的“虚假的需要”。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引领,才能有效避免真理被遮蔽的陷阱、防止人的个性被抹杀、规避人被物化的悲剧、消除自由被戕害的恶果。推进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牢牢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积极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根铸魂作用,更加注重文化产业的社会效应,自觉肩负起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