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匠精神具有普世价值,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高职院校是新时代工匠的主要培养基地,弘扬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时代担当.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以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坚持"文化塑校"办学理念,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顶层设计、课程和专业建设、社会实践、环境打造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已成为当代专业技术人才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心系着每一位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积极开拓资助育人新途径,深入把握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弘扬和培育贫困大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校友文化和专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将贫困大学生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9,(7):21-24
工匠精神是以技术为载体,更是一种信仰和文化。建设"智造中国"需要工匠精神。然而当前我国浮躁的社会风气,急于求成的心态,逐利的倾向不利于培育工匠精神。基于这样的现状,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必须具有整体的布局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球的工业化创造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了可以使我国的产品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且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亟待对我国的转型发展提出更加高的要求.而在这其中,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方式,是当前高职教育的要求之一,也是高职学生可以面对社会、实现自我提高的需求之一.在新的形势之下,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需要依照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先进的培养方式,提出一定的改革策略,通过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改变高职培养方式,提供多渠道的培养策略,将校企合作、专业课堂等方式充分的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造出高素质的高职学生,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强国是我国奋斗的战略目标,但制造不能缺少"匠心",即"工匠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工匠精神"的内涵概括为纲,深入理解新时代医学生的"工匠精神",探索"求精""敬业""创新""以恒"协同培育路径与举措.路径选择即"全员与单体间""全程与阶段""全方位与点位面"的协同选择尝试,效能举措是"效力发挥""评价机制""方法探索"三者有机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医学生.  相似文献   

6.
李平 《生存》2020,(12):0068-0068
随着社会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也都有所提高。工匠精神的出现,是时代发展下的产物,也是社会倡导的精神信条。本文将从中职学校的教育现状入手,探究工匠精神在其中的影响,进而分析中职教育如何将工匠精神渗透至学生的教育工作当中,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载体.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助于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也有利于强化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提高高职学生人才培养质量.该文通过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阵地作用,融入工匠精神;发挥教师"主力军"作用,做"工匠之师";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良好校园氛围;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社会实践途径研究,力图在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8.
工匠精神可以说是一种职业精神,彰显了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能力和品质,主要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四项精神内涵.工匠精神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制造行业的发展,还能为企业竞争提供充足的品牌资本,为员工的提升和成长提供道德指引.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要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更应该塑造优秀的工匠精神.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作用,该文就此进行了相关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7,(6):162-166
工匠文化的衰微让高等学校为之蒙羞。重拾工匠精神,探索高校工匠文化建设新路,关键在于汲取地域文化养分,培厚高校工匠文化土层;以人为本,把工匠文化融入师生的生活日常;创设良好环境氛围,促进高校工匠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张秀华 《阅江学刊》2023,(3):5-15+172
既有对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理解大多强调二者的区别,并执着于某个领域性或行业性的特殊考察,尚未在工匠学理路上关注它们之间的共通性和互动互释的内在关联。为此,有必要在总体性辩证法下将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融合问题课题化,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语境分析,不仅在理论一般意义上逻辑地阐明何谓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以及二者的融合,而且历史性地说明新时代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实践融合的必然性、紧迫性及其所具有的塑造物与塑造人、成物与成己的双重功能。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是提升劳动者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的关键,共同构成职人伦理的灵魂和最高境界,只有将二者内在地统一于主体的劳作和生产实践过程中,合内外之道地求真向善臻美,才能既实现组织的创新发展,又促进个体从“知之者”到“乐之者”再到“是之者”的劳动辩证法的历史展开,让实践主体在“去存在”的道路上成为“技艺型新匠人”,在总体上开显出生命力量与劳动意义。  相似文献   

11.
问卷调查研究显示,建筑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工匠精神和工匠技术培养的认知和认可程度较高.实践证明,在建筑类专业中引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高度专注、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和技术修养,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使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建筑产业转型需求,对建筑类高职院校工匠人才培养具有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该文首先阐述了工匠精神与美育教学的共同点,以及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教学中工匠精神融合缺失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中工匠精神的融入举措以及未来发展构想进行了深入解析,以期为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美育课程的教学价值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日本工匠精神启蒙于奈良时代,初步形成于中世,确立于江户时期,并作为一种具有普遍价值的信仰力量,在日本近代及战后经济腾飞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工匠精神的基本价值与制度依据在于强调敬业、敏求的"家职伦理";其终极追求"天道奉公"既是工匠家国观念的集中体现,也符合尊崇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日本制造"取胜的秘诀在于工匠精神,但是近20年来,有着悠久传统和良好信誉的日本制造业大企业丑闻频出,"日本制造"陷入困境,工匠精神的失落是其重要原因。研究日本工匠精神的形成、内涵及其在日本制造业转型中的作用机制,或有助于培养中国的工匠精神,从而在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之路上发挥东方劳动观念与职业伦理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4.
工匠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其既属于中华文明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传统,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体现.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是匠心、匠艺、匠魂、匠行的"四维一体",落实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则是学生致匠心认知与实践的统一、知情意行的统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基于时代号召,传承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带来思政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创新,也使...  相似文献   

15.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积极开展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通过对40所已在推行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院校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到各学校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不一、培育途径不一.该文分析认为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第一步是要厘清工匠精神内涵,且必须校企共同进行定义、培育及评价,通过对60家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工匠精神相关的调查问卷,用"专家定义+企业需求"厘清了现阶段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制造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工匠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也在逐渐转变.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技术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方向,其中工匠精神培育已成为高职院校素养培育的重要目标,且数学建模也逐步成为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手段.该文从工匠精神的当代内涵、工匠精神融入数学建模的实施路径以及实施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工匠精神融入应用型旅游人才核心素养的培育,要突出爱岗敬业的价值理念、顾客至上的服务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并从全过程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教师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改革、校园文化建设五大方面采取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目前,技能大赛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呈现出普遍性、群体性的特点,通过各种技能竞赛的比拼,不仅可以提升参赛人自身的能力水平,还能促进各个专业人士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技能的创新发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要坚持工匠精神,体现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多个方面.工匠精神具体包括敬业、专注、创新.为了促进技能大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拥有职业精神。故而,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探究。本文以工匠精神的内涵为基础,进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如何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出几点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校内经营性实训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通过典型个案实践研究分析,在校内经营性实训条件下,工匠型旅游类人才培养路径设计归纳为"术"与"道"的双性统一.专业技能技术和职业品质精神的同步提升相结合,既能满足旅游类岗位专业技能需求,又能彰显现代工匠职业精神特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