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根脉相系的民族记忆,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非凡民族气度和勇于进取的民族精神为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丰厚滋养。从价值逻辑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实现文化自信自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从实践逻辑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传承性与创造性相统一、显性与隐性相统一的原则。高校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创新融入载体、强化师资建设三重维度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温朝霞 《探求》2023,(1):63-7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并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多元体,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很多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要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深入挖掘和阐发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更好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并且服务于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也是思政教育的宝贵素材,理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以激发其民族文化自信心.两者的融合也带来思政教育的创新,特别是思政教育素材的再丰富,开创思政教育的新格局.该文主要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问题进行探讨,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思政教育新格局的建构策略,以真正带来思政教育实效的提升和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承,助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人文背景,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关系处理方面需要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性优先、重视践行、推崇和谐的特点,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传承离不开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张文祥  张旭 《社科纵横》2020,35(2):10-14
中国共产党是在历史悠久的中华大地上成长起来的,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精华和营养哺育着中国共产党,但其中的一些糟粕也无可避免地制约着党员的思想和行动,对党建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阻碍作用。在党的建设现代化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人民主体"思想转变传统"官本"意识,坚持党员主体地位;以"改革创新"精神转变传统守旧思维,加强党建理论创新;以"求真务实"作风转变传统空谈风气,注重党建思想实践,破解了传统文化对党建的消极影响,丰富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治国富民”的社会理想、“义利相兼”的价值理念、“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和“协和万邦”的世界胸怀是涵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育现代化建设的奋斗者,建设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蕴含的软实力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概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刘养卉 《社科纵横》2020,35(2):114-118
笔者利用甘肃Z高校400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调查数据,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知、认同和践行程度均较高,对外来文化比较客观包容,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文化自信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理性对待西方文化等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王素娟 《探求》2023,(6):5-13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继承者、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把它作为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永葆青春活力的秘密武器。这一战略思想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源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自省优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勇于自我革命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契合点,可以从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两个方面得到深刻阐释。要继续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中打好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全面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8,(5):6-10
习近平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包括: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为现代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当前的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就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传统文化与国外文化的关系而言,习近平认为我们既要借鉴国外文化的精华,又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避免失去精神独立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都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也可以为其注入源源不绝的文化力量。习近平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物遗迹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探求》2020,(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情状下有效解决了党的建设过程中作风建设的三大问题,廓清党与群众关系的基本问题,解决教条主义的关键问题,首创整党整风运动的有效形式也即方法问题。习近平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位上与时俱进党的作风建设,全面论述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的核心问题,"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本质问题,"抓住关键少数"的关键问题,"解决作风问题根本上要靠制度"的根本问题。系统比较毛泽东作风建设思想与习近平作风建设重要论述,可以明晰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五个基本要素:牢固群众基础、笃定理想信念、系统制度效能、领导干部垂范、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