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9,(10):94-97
社区居家养老是中国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日益增长,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能有效破解我国"医养分离"的养老困境。目前国内外多地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取得良好成效,但缺乏规律分析,没有形成一个可复制的模式。在比较分析国内外各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普适意义的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以期对中国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12,(6):69
集养老、医疗、娱乐、学习、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养老社区——郑州爱馨阳光城,拥有18亩大型孝文化广场,17000m2医养结合综合护理楼,四栋居家养老公寓楼,银龄创意博物馆,银龄课堂,银龄剧场,爱馨医院,养生会所等配套设施。在倡导老年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融人社会的同时鼓励老年人自立自强、快乐生活,阳光城将全力打造居家、社区、机构、互动"四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既能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又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3.
正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业,先后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目前,已经初步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确立了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  相似文献   

4.
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养老离不开医疗,医疗是养老的基础保障.而“医养结合”这一养老模式突破了一般的医疗和养老分离的状态,整合了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为老人老年期各种病症进行临床诊疗,提供及时、便利、精准、持续性的医疗、康复和照护服务.“医养结合”实际上就是把老年人最迫切需要的养老和医疗服务需求融为一体,其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5.
赵政  王捷 《社会福利》2014,(5):41-41
正近年来,针对人口老龄化及家庭养老功能日益退化等问题,山东省莱西市创新思路,依托康馨护理中心,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莱西市康馨护理中心建于2009年,主要向老年人提供养老、医疗服务,是该市唯一采取医养结合新模式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中心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7401平方米,核定床位300张,共有医护员]54人,目前在养老人146人。2013  相似文献   

6.
路径一:加快政策创制,为医养结合提供制度保障推进医养结合,顶层设计是核心。一要用规划作保障。政府要制定医养结合服务发展中长期规划,根据老年人口尤其是对口老年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状况,对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进行超前规划布局与设置,加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与现有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有机融合,合理确定其规模、数量和功能定位,提高老年人群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和共享。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委、区政府把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整合医卫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新路子,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卫生室、特色医院、四级医疗机构逐步构建起医养结合、全面覆盖的城乡养老服务新模式,被民政部授予"第四批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之一: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房产、土地紧缺是制约城区开展养老服务的瓶颈。2011年,区政府按照"医养结合、优化重组"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13,(8):41-43
措施有力成绩斐然一是党政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把养老服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2011年底,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建立了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9732"的养老总体布局,即到2015年末,全省97%的老年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3%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不少于2%的老年人享受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补贴。二是规划引导、政策驱动、专项检查、考核激励的推进机制基本形成。早在2006年,浙江省就率先全国出台了《浙江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将老年人福利服务作为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重点,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2011年,省政府以及省发改委、省民政厅陆续印发了老龄事业、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缓解中心城区养老床位少、养老需求高、养老矛盾突出等问题,上海市黄浦区在大力推进落实养老床位建设的同时,探索建立高于居家养老、类似机构养老、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合作社模式,在瑞金二路、半淞园2个街道4个居委会开展试点,努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此项工作填补了为老服务的短板,有效整合了为老服务资源,创新了“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运作、医疗机构支撑”的服务模式,深受老年人欢迎.  相似文献   

10.
于菲 《社会福利》2013,(2):32-33
近年来,河北省在应对老龄社会,大力推进城乡社会养老工作中,认真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积极探索,特别是唐山市总结出的"四位一体"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典型意义。为妥善解决养老问题,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以需求为导向,推出了以"娱养结合、医养结合、院养结合、上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居家养老新模式。自2010年起,该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先后投入2500万元,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70个,覆盖  相似文献   

11.
正泰州市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为破解养老服务难题,弥补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泰州市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努力实现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回应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建议应从"八个强化"入手,着力发挥居家养老基础性作用,让全市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传统养老困境养老机构供给严重不足。截至2013年底,泰州市拥有各类养老福利机构149所、床位29670张,每千  相似文献   

12.
2013年9月,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在传统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向医养融合转变,成为当前和令后一段时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新的要求。普亲集团作为一家以老龄产业为主营业务的集团公司,先后在海口和长沙开展失能养老中心机构、社区养护站的建设和运营,并依托社区养护站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了"以中心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养护站为主体、以居家上门服务覆盖社区"的养老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普亲积极引入医疗资源进行了一系列医养融合实践,初步探索出一些医养融合的方式方法。对此,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于2013年12月31日做出批示:普亲养老模式将医养结合植入机构、杜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之中,是有益的探索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单纯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养老开始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动力机制。在中国,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养老正在突破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形成家庭,政府,市场等多种养老机制并存的局面。社会需求,政策导向和资本收益最大化是社会资本投资养老地产的内在动因。养老地产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国家在养老地产土地使用政策,金融政策和服务规范政策的确立和完善,都是影响养老地产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康蕊 《北京社会科学》2023,(11):116-128
运用2009-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养老机构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对养老机构经营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养老机构的收入和利润;第二,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开展医养结合对增加机构收入和利润的贡献不足;第三,开展医养结合通过提高照护专业度、提高入住率和优化床位结构三个机制实现养老机构收入和利润的增加。这表明,养老机构中增设医疗服务的盈利可能性,说明机构具有内部驱动力。对此,未来应着重完善外部的政策环境,解决内设医疗机构资质和医保报销资格授予难等问题,并对农村机构设置给予资源和政策倾斜;机构可从专业化、入住率和床位结构等出发改善经营状况。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13,(8):28-30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继续坚持"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通过强化社区涉老性配置标准,鼓励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支持社区为7%虽住在家里但需要社会服务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日托、助餐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鼓励市场参与,为3%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具有全托生活护理功能的机构养老服务。7%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机构养老服务主要面向老年人提供基本的日常照护服务,构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从满足快速增长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社会需求出发,"十二五"上海确立了至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人数43万人左右的发展目标(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0  相似文献   

16.
正山东省烟台市广济颐养中心是一家集生活、保健、医疗、娱乐于一体的医护型养老机构。该中心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可同时入住160余人,服务对象以半失能、失能老人为主,辐射孤寡、空巢、独居、长期患病等老年群体,也收住健康养老老人。中心将医护和养老有机结合,融入医疗资源并进行了一系列医养结合的有益实践,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医养结合"的"养老"之路、被业界称为"广济医养模式"。最初构想"医养结合"就是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基础养老设施、生活照料程度、无障碍活动范围为一体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7.
韦义勇 《创新》2018,(4):110-118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为应对当前的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指明了方向.河池市具有独特的健康休闲养老资源,应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利用河池资源优势和巴马长寿品牌,着力打造桂西北健康休闲养老和医养结合示范区,助推全市精准脱贫,为加快实现与全区、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助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2013,(8):31-32
天津市从实际出发,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政策创制2011年4月,天津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发展天津市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津政发[2011]51号),明确了在"十二五"期间支持居家养老工作的具体措施。2011年8月,市政府出台《天津市民政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10~2020)》(津政函[2011]102号),就养老服务设施作出布局规划,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控制性规划,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规划支撑。根据规划,到2015年,天津基本形成"973"养老服务格局,即:全市老年人口中,97%老年人居家养老,3%老年人人住养老机构养老,  相似文献   

19.
传统家庭结构变化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家庭结构变化导致传统家庭养老功能衰减,社会照料服务在老年人权益保障中的地位和功能日益凸现。尤其是面对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不断增多的人口形势,迫切需要推进单一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向"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方式转变。借鉴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现有地方立法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通过修改现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建构完善的老年人社会照料制度,具有重大现实和战略意义。完善和发展老年人社会照料制度,需要通过立法固化"居家照料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辅助"的社会照料模式,系统地构建老年人社会照料服务体系;需要加强社会照料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社会照料服务职业化建设;尤其需要突出社会照料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包括促进和监管职责;并且需要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社会照料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武燕 《社会福利》2014,(11):27-28
正河北省秦皇岛市公办养老机构在重点向"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及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同时,也兼顾其他有养老需求的社会老人,仅全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就达2900多名。为了解决各层面老年人的入住,给服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秦皇岛市社会福利院注重服务与管理、文化与养老、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积极创新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