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兴武 《老年人》2006,(11):29-29
出差到上海,我顺便去看望二叔爷。二叔爷住在上海他儿子的豪宅里。我去时,正是华灯初上的时候,二叔父没有在家,堂弟告诉我说:“爷爷卖菜去了。”我一听心里甚是诧异,莫非二叔爷在儿子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二叔爷就一个儿子,在我们家族排行老八,我叫他八叔。八叔大学毕业后在上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亲比母亲大好几岁。父亲是从城里下放到城郊农场的知青。说是知青,却没学到什么知识。由于某些原因,他被迫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留在了他深恶痛绝的农村。成了大龄青年的他,无奈之下,忿忿不平地娶了农村姑娘并且是半文盲的我母亲。他们的婚姻像玩笑一样开始了。这情景仿佛是一幕永远演不倦的戏,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和少年。  相似文献   

3.
孙琳 《老人天地》2008,(3):34-34
每次知青聚会,忆起当年的一些人和事,都会感慨万千。而曾经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颇具轰动效应的故事,更成了"荒友"们常常提起的"笑柄"。那是1969年9月底,我刚从北京到北大荒半个月。我们这批初来乍到的北京知青,被连里安排去挖菜窖、挖战壕、修路。因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4.
我是《老年世界》的忠实读者.最近看到《老年世界》又增加了《草原知青》栏目,十分高兴,因为我也是上百万草原知青中的一分子。现在我想把自己在农场、兵团16年的经历和思念之情告诉《老年世界》的读者朋友们,因为当年的兵团战士如今大都跨入了老年人的行列,让我们共同在老年世界怀想知青岁月,重温知青精神。  相似文献   

5.
我和正刚是经人介绍认识的,结婚五载,我们从没有吵过架。正刚是一个很顾家的男人,家里的一切事宜,大到买房装修,小到柴米油盐,他打理得有条不紊,更值得我骄傲的是他烧得一手好菜,亲朋相聚,不论是在自己家还是在娘家,正刚为我赚足了面子,他烹饪的莱肴总是被亲友们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多,爷自然多。每逢春运期间是火车票这爷的寿辰,这爷就拿大,从政府要员、商贾大亨到黎民百姓没有不对他陪笑脸的。我戳在北京站东边钟楼下的冷风中,皮肉发僵,心里上火,脸上仍是笑着的。我在  相似文献   

7.
青年王岐山     
我和王岐山从小在一个机关大院里长大。对他的早年经历算是略知一二。其父经历坎坷记得那是1957年,我的父母从上海奉调进京,我和姐姐、妹妹随父母到了北京。王岐山和我同岁.我们同住一个机关大院,而他也是上有姐姐下有妹妹。更巧的是,我们两人的姐  相似文献   

8.
徐忠友 《老年人》2014,(12):18-19
正与习总书记共话知青生活2014年10月15日上午,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叶辛作了大会发言。他说:"最近我又去了一趟贵州。上海的作家朋友问我,你怎么对贵州乡下有那么大的兴趣,几乎一年要去一次。我用一首小诗作答:‘明丽艳阳耀山川,洁白云朵绕山峦。冬春夏秋到山乡,四季景观不一般。’这虽然有点和朋友开玩  相似文献   

9.
知青老太太     
李瑞敏 《老年世界》2010,(17):30-31
我今年63岁,熟悉我的老年朋友、青年朋友甚至小朋友称呼我:知青老太太或知青老奶奶。我从十六岁到兵团屯垦戍边,沿着知青的路一直走了三十九年。  相似文献   

10.
豆豆  唐韵  陈娟 《现代妇女》2005,(7):38-39
1六年了,每个星期六的早上,我年过六旬的父母都会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到我家。他们烧了我们最爱吃的菜,再买点排骨海带什么的,中午帮我们煨好,到了星期天,我们就可以喝了,不仅星期天有汤喝,这一个星期都有汤喝了。这样一份细致入微的爱,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享受的。所以,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我们不得不在周六早上八点钟就起床,把家里收拾停当。一开始,我的老公方则凯对此就颇有微辞,说牺牲了他难得的睡懒觉时间。我把脸一沉:这是爱,懂不懂?方则凯立即做陶醉状说:“我有这么好的老婆,这么好的老亲爷,老亲娘,我是多么幸福啊。”从上个星期起,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梅树 《老人天地》2010,(5):19-19
1965年秋,我们响应“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上山下乡到湖南零陵县一个国营农场。我们在那里奋斗了三年多,把数十里荒山改造成农田,自力更生建起了房屋,可“文革”中我们农场被改成五七干校,本已锻炼成黑皮肤、铁肩膀的知青.又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中,再次插队落户到一个贫困的小山村。  相似文献   

12.
我所处的那个年代,婚姻不能自主,全都是父母说了算数。我的两个哥哥都是爷老子作主定的亲,爷老子说话是“圣旨”,不敢违抗。我不到18岁也定了亲,对象是彭家五姑娘。我家住在长沙西郊泉塘子。那是抗日时期,长沙沦陷,我辍学在家,爷老子要我完婚,只差选期择日了。女方家紧催我家送婚期单去,说远处日本鬼子出来“闹”,奸淫了一些妇女,怕出事,婚事早办早了。五姑娘是什么模样?性格如何?天知道。我不愿意和一个陌生人结婚,就央求爷老子把这门亲事退掉。可话才到嘴边,就被他挡住了:“你听我的话就给你读书,不然的话,就滚出去自立门户。”哎呀,我急…  相似文献   

13.
邓树森 《老年人》2006,(1):50-50
《老年人》杂志(原《湖南老年》)从1986年创刊到现在,已有20年了。我虽然已经退休,但作为创办人之一,回顾这20年的历程,总有一种对刊物依依不舍的情怀。记得1986年春节刚过,当时的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唐子杰同志就约我到他的办公室谈话。因为我们素有交情,他便开门见山地说“:根  相似文献   

14.
《女性天地》2011,(11):50-50
问:一年前我认识了L,他比我大8岁,我们刚在一起的时候感觉挺好的,他对我也好,说保证今后只爱我一个。我知道他离异,带着个5岁的女儿。我想如果我们要结婚的话,我会接受这一切。就这样,我搬进了他家,跟他们父女一起生活。令我惊讶的是,L已经离婚3年了,可他前妻居然有他家房门钥匙,可以自由出入。  相似文献   

15.
我和丈夫刚结婚那阵,我们的夫妻生活浪漫而令人陶醉。丈夫的温柔、体贴令我销魂荡魄,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做女人的甜蜜。可是,随着丈夫的升迁,他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亲昵的次数越来越少,他的性兴趣  相似文献   

16.
《社会观察》:据您所知现在上海的临终关怀发展状况如何?庞连智:上海真正开始接触到临终关怀是在1988年,在南汇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病区,之后在全市逐步建立。1993年我刚调到临汾医院工作不久,曾经对闸北区作了一次社区临终关怀调研。当时上海市卫生局有两项重大改革,一  相似文献   

17.
1967年11月我来到北大荒插队,第二年开春,部分知青就被抽调到机务排做拖拉机手,其余下地劳动或养马喂猪,被称做大田排和后勤排。我们相互戏称"油耗子"、"大田鼠"。在我们心中,黑土地、拖拉机、垦荒、收获,一起构成了青春岁月的浪漫。  相似文献   

18.
“三乐爷”     
我的爷爷叫万邓旭,人们都称他“三乐爷”。为什么?他年近古稀,身板硬朗,每天乐呵呵的,一餐能吃两大碗饭。爷爷自己也说:“这都归功于我的‘三乐主义’。”爷爷有哪“三乐”呢?第一是助人为乐。在我们村里,爷爷读过私塾,算得上是个识文断字的文化人,邻居们经常找他代笔写信,他乐  相似文献   

19.
北大荒鼠趣     
今年是鼠年,这让我想起当年下乡农场时那些有趣的鼠闻鼠事。北大荒有一望无际的田野,夏日麦浪滚滚,秋季大豆摇铃,客观上为老鼠们创造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它们个头大数量多,在田间地头、食堂宿舍、场院仓库的几乎每个地方,知青们都与这些小家伙打过交道。  相似文献   

20.
形象的烦恼     
笔者曾多次在镜前长时间审视自己的形象.结论是:算不上帅哥.也绝不是丑男。然而不知哪里不对劲,这形象总是招来尴尬和烦恼.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现录几段于后就教于读者.或许能有大方之家能给以点拨。逃票当年下乡每次春节回城总要逃火车票。我们数人结伴而行坐在一起。查票了.大家仍作轻松状谈芙自若。列车员扫了一眼我们这两排.以手指我;‘’你的票!”我立即全身上下地摸.当然掏不出票来。列车员吼道:““别装了.出来跟我走!”我只得象俘虏一样跟他到值班室。列车员说:“”知青吧?’”我点头。他又说:‘“知青就算了.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