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解释学的“视域融合”理论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具有十分重 要的启发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视域融合是发生在异质文化互动中的。异质文化互动中的视域 融合使历史文本的作者与读者之间不仅存在着时间差距,而且存在着空间意义上的文化差距。对于实现这种 视域融合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必须在实践中把握视域融合过程的问题逻辑。只有深入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过程 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才能真正通过视域融合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交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历史发展方向是走向共和共通的世界。在当今全球化过程中 ,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理性主义、超越主义、意志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谐主义、包容主义 ,应该彼此更好地组合 ,需要进一步沟通、了解和协力。而且 ,在世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文化应该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融合的、创造新文明的角色 ,这是中西文化研究、中西文化相互理解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哲学的层面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包含着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一种两阶段划分形式.以交往从有限的地域性交往发展为普遍的世界性交往为标志,人类历史进入了"世界历史".在经验上,"世界历史"开始于十五世纪.相比较而言,前"世界历史"时代和"世界历史"时代各有其不同的特征,在诸如生产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范围和变迁、文化的民族特性、人的存在与发展状态等方面,表现出两大历史阶段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维度,体现了当今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过程。文化全球化的形成由来已久,但推动其加速发展的应是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飞速革新。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的走向体现为三种可能模式:文化同质化、文化异质化,以及文化混合化。这三种模式实质上是文化中心主义或文化相对主义倾向对文化走向产生的影响。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均有其合理之处,但也都存在着局限性。构建和谐、理性的全球文化,需要不同文化间进行积极的对话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体现出当代中国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使命和担当。文化构建需要正确把握主体性原则,超越认识论层面的主体认知限度以汇聚人类共同意识,探寻符合人类普遍利益的共同价值。人类的共同价值内蕴着世界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公共性特质,公共性体现了社会成员共同的存在状态,公共性的凝合过程构成了共同价值生成机制的具体表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相互融合的产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超越了认知主体性的二元对立思维,在价值维度上致力于凝聚指向公共性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增添了新能量。  相似文献   

6.
电影《刮痧》的跨文化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美文化在亲情、友情、孝敬、个体与群体、思维模式、人际关系、法律观念诸方面都存在着鲜明的对照。电影《刮痧》以传统中医疗法“刮痧”为焦点设计了一场中美文化冲突。通过对中美文化由矛盾、冲突 ,最后走向融合的过程的描述 ,电影《刮痧》揭示了全球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文化发展呈现出了融合与冲突两种截然相反的发展取向。在这一矛盾运动过程中,民族文化如何适应文化的发展潮流,使各种文化充分融合又不失本民族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就成为一个难题。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与冲突新趋势,我国也应对文化发展两难困境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与西化关系辩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与西化之间存在着一个亦是亦非的辩证关系。从肯定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源头在欧洲;现代化的核心是西方文明;欧美国家首先完成了现代化;世界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欧美现代文明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从否定的角度看,现代化是一个价值中立的概念,而西化或欧化则是一个价值取向很强的概念;现代化中的许多内容都是中性的东西,不涉及价值取向;现代化虽然源头在欧洲,但西方文化并不是西方人独自创造的,而是人类文化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西方现代化模式还不完满,还需要探索和改进;现代化的过程虽然从整体上看是欧美现代文明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但现代化的范围越大,卷入的国家越多,现代化的特色就越多,现代化离西化或欧化就越远;非欧美国家的现代化,不仅是一个新文化取代旧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旧文化接纳新文化和新文化改造、融合旧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全球化的核心理念与文化内在结构之间关系的视角去审视文化全球化,发现文化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是以一种悖论式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一方面,全球化并没有改变各民族文化内部固有的结构形态,各民族文化仍以其独特的面貌存在并发展着;另一方面,由于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共同问题,将会在各民族文化多元交流、对话和碰撞中融合重组为一种为世界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新文化类型———“世界文化”。作为文化全球化的两个互动的方面,文化的多元化共存和一元化趋向不仅是同在的,而且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东北亚文化面临着特殊的机遇、问题和挑战,东北亚各国应该超脱以国家为中心的认识模式,积极构建与普遍价值相互呼应的东方式的地域观念复合体。建构主义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东北亚文化的共性是东北亚文化融合的基础。东北亚区域整合及区域安全合作是东北亚文化融合的内部动力,全球政治的文化重构及文化融合的新趋势是其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