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间世》全篇分两大部分:第一、二、三段无论是颜回之卫、叶公使齐、颜阖为傅,都是说的臣下如何和君主相处的事;第四、五、六段将散木与文木对照起来,说明惟无用可以保身。前一部分是全篇的基础,后一部分为全篇的归宿。如果说《养生主》所阐述的是一种广义的处世哲学的话,那末《人间世》所集中而充沛展开的并在《庄子》一书中作出了最为深入阐述的,乃是用世之危险,因而可以名之为一篇“无用世论”。戒慎之意可以看作是本篇第一部分的总结,而无用之用则是第二部分的点醒之笔。对于戒慎,自必趋向于无用,两部分的承接关系是显然的。前一部分中所说以虚为内涵的以斋,一宅而寓于不得已的行事方式,知其不可奈何安之若命的随任态度,形就以和的为臣之道,均已涵有无所用其能之意。后一部分乃是前一部分之延伸与发展。《人间世》是《逍遥游》以无用为大用、《齐物论》破除师以、《养生主》保身尽年诸观点的一个综合,并更加突出了以无用为用及保身思想所由产生的险恶的生存环境,而对戒慎意的强调以及对一些具体处世方法的阐述,则成为本篇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人间世》全篇分两大部分:第一、二、三段无论是颜回之卫、叶公使齐、颜阖为傅,都是说的臣下如何和君主相处的事;第四、五、六段将散木与文木对照起来,说明惟无用可以保身。前一部分是全篇的基础,后一部分为全篇的归宿。如果说《养生主》所阐述的是一种广义的处世哲学的话,那末《人间世》所集中而充沛展开的并在《庄子》一书中作出了最为深入阐述的,乃是用世之危险,因而可以名之为一篇“无用世论”。戒慎之意可以看作是本篇第一部分的总结,而无用之用则是第二部分的点醒之笔。对于戒慎,自必趋向于无用,两部分的承接关系是显然的。前一部分中所说以虚为内涵的心斋,一宅而寓于不得已的行事方式,知其不可奈何安之若命的随任态度,形就心和的为臣之道,均已涵有无所用其能之意。后一部分乃是前一部分之延伸与发展。《人间世》是《逍遥游》以无用为大用、《齐物论》破除师心、《养生主》保身尽年诸观点的一个综合,并更加突出了以无用为用及保身思想所由产生的险恶的生存环境,而对戒慎意的强调以及对一些具体处世方法的阐述,则成为本篇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庄子所生活的时代里,生存状况极其恶劣,生命常常会因为种种莫名其妙的原因而轻易丧失,充满了残酷无情的杀戮。庄子作为这个时代的哲人,经过苦苦思索之后,终于为自己找到了一系列生存之道:其一是心斋;其二是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其三是树立无用致福,有用招祸的生存观念。  相似文献   

4.
在“人”与“世”之间——解读《庄子·人间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庄子是最富生命体验的诗人哲学家.他的哲学主题是超越现实,放歌心灵,神游无限.<人间世>的宗旨是用"虚"的心态把"形"即生命的外在形态寄存在人与世之间."虚""安命""无用"是经历汲汲用世的迷茫、身在局中的煎熬之后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人间世》中,庄子道出了世事的三种典型艰难,即止恶之难、行事之难与守中之难,虽然充满无奈和痛苦,但他以内心合道力量将之化解,其应对之策具体表现为心斋之策、游心之策与就和之策。庄子对人内在力量的肯定和探求,为身处困境之人提出了新的视角,无为而无不为的深刻意蕴是人存在的有效价值。  相似文献   

6.
《庄子》在历史上存在许多不同的解释,但同时又存在某些特别趋同进而影响通篇解释的现象,《人间世》"颜回适卫"情节就是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典型文本。对于孔子批评颜回"端而虚,勉而一"的理由,解释史未能认识到孔子是在揭示一种身心规律,遂导致了语境理解上的不连贯性,因而未能揭示庄子的务本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经典《庄子》曾远播日本,并形成跨领域、多形式的《庄子》诠释传统,近世通俗文学作品《田舍庄子》即是其代表之一。《田舍庄子》无论在思想主旨还是在文学表现方法上,都以《庄子》思想为基础,由此展开其对《庄子》的独特解说。作者佚斋樗山从"造化"这一概念入手来把握《庄子》,将其主旨理解为"任造化"而"安职分",并以此为核心阐发了"至乐"的快乐观和"无心而自然应之"的技艺观。这些解说大体符合《庄子》原意,但也有所改造。佚斋认为庄子是"圣门之别派",试图化庄为儒,这在中国本土有其思想渊源,不过,其实质却走向了引儒合庄。  相似文献   

8.
《庄子·人间世》要论述的是君子百官如何参与世界的问题,并对为何参与世界进行了分析。在指出"名"为乱世之源后,庄子认为,入世与避世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游世才是处世的高策。政治上的限制性困境和生命的悲剧性事实,使庄子认识到,只有回归于道才能实现游世,而实现游世的根本途径是心斋,只有心斋才能虚己,虚己才能游世,从而实现无用之大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尤其是在当前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中国医生》《人间世》等中国医疗纪录片引起了现象级关注和热议.文章以这两部作品为例,探析了当前中国医疗纪录片呈现出的新的创作理念,即放弃明显的价值评判,给人们留下更多解读和思考空间.认为这两部纪录片有不同的叙事结构,《中国医生》是单一的客观视角,《人间世》则属于多元的交替视角.另外,这两部纪录片在解说词、配乐以及摄制的真实性原则方面也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0.
《庄子》乡土想象的审美意蕴相当丰富,不仅是庄子阐释其玄奥哲理的典型意象,也是他对人类自然本性、生存方式的深刻思考,庄子以乡土为契机,开创了一个源远流长的乡土精神化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认为《庄子》内七篇是庄子亲作,在他的庄学专著《庄子解》中,始终以内七篇的思想为研究视域和判断基准,注重保存庄子思想的整体性与独特性.在解《庄子》方法上,他善于总结庄子说理过程中的方法、规律,并化为己用,运用了连属其意自说自扫和格外相求三种阐释原则具体展开论说,认为解《庄子》者应注意到《庄子》各篇内质精神之贯通,提出庄老有别,庄子甚至可以自成一派,在一定程度上统摄百家.  相似文献   

12.
难以确定是否是有意的安排,同《人间世》先写了三个与君主相处的故事后,转而写了二个大木的寓言一样,《德充符》在先写了三个关于兀者的故事后,也转而写了哀骆它及无唇、大瘿这二个关于丑陋人的寓言。讲述大本寓言的部分,是《人间世》正面阐述其主旨“以无用为大用”之所在;同样,《德充符》中二个丑陋人的寓言及其余波的部分,也不仅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庄子的才德观,而且还上升到对社会和历史发展作出反思的高度。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动于父母曰:‘与为人赛宁为夫子安…  相似文献   

13.
《庄子》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论日:已明、浑然随化,必然引向对于理论主张的剥落,如此,则所重视的就不再是对于诸如善恶、是非、美丑之价值和意义的争辨,所注目的仅是一种现实的存在,当然按庄子的意思这应是一种万事万物潜相通转的存在。对于现实存在的注目,自必引向对于现实人生问题的关注。也就是说,当庄子用“以明”来摒弃了对于意义界的种种不同设定以后,他便直面于生存的一些基本问题了,重视的是在不同的情况下该如何生存的问题。换句话说,不是去纠缠那些不无虚幻的种种说明和解释,而是致力于去把握一种自然而真实的存在。《养生主》正是说的一个人在社…  相似文献   

15.
《庄子》一书有不少描绘乡土的笔墨,建构了一个奇思异想的乡土世界。《庄子》的乡土想象涉及到乡土环境乡土人物诸方面图景,综合来看,庄子的乡土想象个性鲜明,意蕴丰富,体现了庄子恢诡谲怪的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16.
《庄子阙误》载录唐至北宋中期《庄子》八种版本的异文,对探讨监本《庄子》的形成和影响、唐宋《庄子》的流传与演变及《庄子注疏》的形成等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蒋门马认为诸本异文皆是据郭注成疏、句法文意“篡改”或“增补”而造成的讹误,不足为据;将其与敦煌写本和高山寺钞本对比,发现异文中有一部分是有来源的,不是抄校者的篡改。梳理诸本之间的关系,发现天台本与监本属于同一系统,张潜夫本是以监本系统的本子为底本而成,文如海本与众本都有共同异文,可能曾参校众本,张君房所校三本则互有参考。《庄子阙误》在记录诸本异文时有不少遗漏和不完善之处,包括《庄子校诠》在内的各点校本都没有注意到;这些遗漏的异文见于《南华真经章句音义》,研究和点校时需要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一书,蕴涵着积极的文化意义高扬自然本性,反对社会异己力量;以开放的思维,形成超前的宇宙意识,提出时空概念,认知世界的无限性;事物的变化是其自身运动、变化、发展的结果;"天人合一"、"因任自然"的自然观、人生观;愤世嫉俗、批判现实的铮铮铁骨;从尚虚、返朴归真相联系,形成自然美、朴素美、含蓄美的美学观;纵横驰骋、汪洋恣肆的浪漫文风.这些有价值的文化要素,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技等产生了多元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通过对《庄子》不同注本的解读,对其中《庚桑楚》一章中"甲氏也"的不同解释进行了对比,并从语义、历史和语法的角度上分别进行了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论曰:《人间世》篇虽已转向内心,但总体上说,还是相当注目于外部世界的,可以说,此篇内心、外在两个层面的阐述,其目的都在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小心谨慎地防止受到伤害。而《德充符》篇就不一样了,它所写的人是已经受到伤害的,它所注目的是受到伤害以后如何生活的问题,它以“德”作为人生的支撑点,这同《人间世》“求无所可用”的意趣已大不一样。应该说《人间世》比之《养生主》,确是转向了内心的层面,但还不完全,至《德充符》方才完全转向内心,并以明德作为这种转向之深入化的内容。这是因为在《人间世》中,木材之木式…  相似文献   

20.
单纯从学理上去阐述"道术"与"方术"的内涵,会与《庄子·天下》文本产生诸多的矛盾冲突,其实"道术"与"方术"主要是学术分期的概念,《庄子·天下》作者根据他所接触的古代文献和思想史材料总结提出了这一创造性见解,而且在这一学术分期的背后实际上对应着思想史的真实的历史运动过程,因此,这一学术分期的提出并不是《庄子·天下》作者的凭空杜撰.《庄子·天下》实乃我国先秦学术史上当之无愧的一篇极重要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