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古代山水画与山水诗有着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山水画对山水诗创作有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山水画论对山水诗创作有微妙的影响;二、山水画构图技巧对山水诗画面美有促进作用;三、山水画彩色墨色对山水诗色彩意蕴有推动作用。因此,中国古代的山水诗是绝离不开山水画的滋养的。  相似文献   

3.
诗画结合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大特色,其中山水诗和山水画的相互借鉴尤为典型。中国古代山水诗和山水画的相互借鉴既有先天物质条件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山水诗自由的时空观和意境美给山水画以启示,山水画的设色与布局又对山水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国山水诗与山水画之空间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水为题材的中国诗画艺术,透露着中国艺术家独特的空间审美意识,展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华。这种空间意识不是物理的或几何的,而是心灵的观照,是中国艺术家用心灵创造的艺术境界、人化的自然。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山水画自隋朝以来,历经唐、五代、两宋、元、明时期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与特色.现代的创作者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一是以画为主,画写结合,略带泼墨;二是以笔画为依托,升华写意精神;三是在生活中吸收营养,激发灵感;四是笔墨形式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山水诗与山水画自古以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和美术教学中厘清二者关系,对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与画有着重要意义。山水诗的出现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山水画脱胎于山水诗,而又在山水诗写作时代结束后,作为中国画科的重要一支愈发成熟芳香,因其不带功利性的对自然山水的描摹而流传至今。二者兼具自由性,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并在情...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文学从传统到现代转型中的过渡形态,梁启超的创作观念对后世的文学译介和文学创作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甚至使得20世纪中国小说的展开都笼罩在这种政治与实用的双重阴影之中。晚清至五四时期以来,从"载道"到"言志"的创作观念的总体走向也体现了梁启超早期功利主义文学观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山水画中的“点”是表现作品风格的窗口。从五代至清代的作品中,点的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是从写实的特点转向写意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从永州到柳州:论柳宗元山水诗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主要分为永州和柳州两个时期 ,其山水诗也主要创作于这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山水诗在形式上是从五言到七言 ,以古体为主到以近体为主 ,从意象上是从清秀澄明到奇崛险怪 ,从情感上是从忧伤到绝望 ,由此也就构成柳宗元山水诗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借用"言志"与"载道"两个中国传统的审美概念标明中国文学的主流,指出这两个主流的起伏造成了中国的文学史。朱自清与钱钟书都认为这种说法存在谬误,钱钟书指出周作人"对传统不够理解,就发生了这个矛盾的错觉"。[1]P2本文通过分析论证,发现此二人的观点与周作人的"言志"与"载道"观是针锋不接。其实周作人赋予了"言志"新的内涵,追求的是一种"言志"与"载道"的兼容并蓄与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山水诗画用文字描写和笔墨造型的方式抒情写意,打破时空界限,直指人的精神世界,达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创造了独特的意境世界,成为世界艺术史上不朽的亮点.打破时空界限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画的形式特征,而抒胸怀创意境则是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绘画从线条走向写意,不仅反映了绘画发展的必然性,也反映了社会思潮与人文心态,同时,也与中国特殊的书写与绘画工具的特殊效果分不开;写意画正是这种心理的最好表达,或者说,这种心理不仅使写意画应运而生,而且大行其道,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本分析,结合中西文化比较方法,对王尔德的写意世界进行探讨研究.王尔德的写意世界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在作品中营造感觉化世界,有意模糊诗画界限,用文字创造色彩和勾勒线条,重构世界,最大限度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二是在创作上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用远离现实的荒诞故事情节揭露和批判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的庸俗虚伪本质.在解析这两方面的同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写意展开比较研究,探求两者的相通之处--都具有象征性思维,采用绘画中的写意手法,以求诗与画的融合;而相异之处在于情感投射的对象不同,各自的审美追求亦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4.
金天羽是“诗界革命”的殿军,“南社”的“无冕之王”。其天性好游,游览祖国山水十之八九,创作出才气踔厉、纵横恣肆的山水佳作。其山水诗诸体兼备,古体成就尤为突出;与魏源的山水诗前后呼应,在近代山水诗别创风貌。  相似文献   

15.
如何处理山水诗中情韵、理趣和山水景物的关系是山水诗演变的关键课题,是山水自然审美意识的是否成熟的标志。作为山水诗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谢灵运和王维搭建了山水诗艺术的整体框架和格局,完成了山水诗从产生到成熟的演进历程,展现了山水诗融入情韵与理趣的逻辑进路。这是对魏晋以来的山水诗传统的关键课题的辨证解决,即以一种最坦然的风度体现了曲尽物态与妙写心境兼得而美的诗学美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中国画论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通过对《江雪》一诗的两种英译的比较和分析,阐述了画论知识、美学基础在诗歌翻译时意境的理解和传达方面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山水诗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的山川境界;二是幽愤、惨沮的情感;三是丰富多样而又个性鲜明的风格。这三个方面的结合,使柳宗元的山水诗呈现出极为鲜明的个性。作者认为:只有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认识柳宗元山水诗独特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无论从诗歌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还是诗歌所创造的山水境界来说,“诚斋体”山水诗皆有别于传统的山水诗歌,呈现出一种世俗化的倾向。这种世俗化倾向的形成与他的时代和个人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诗人王润华将自然山水看作他生命不能分割的一部分,他以其浓浓的乡土情感描绘南洋的一草一木,以深沉的庄禅意识创造自然山水的古朴意境,显示其自然山水诗冲淡自然而又细腻的风格。在搏捉山水自然的美时,努力挖掘其中的暗示与象征,表达他对生活的思考和人生追求。他诗的语新意妙与其别致的拟人和奇巧的比喻相关。他较多地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而较少汲取西方现代诗歌的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秦州山水诗 ,把国家的治乱和人民的苦难自然地融入山川景物的描写之中 ,赋予山川景物以鲜明的时代色彩 ,扩大了山水诗的社会内容。在刻画山水形象的时候 ,诗人凭借奇特的艺术想象 ,吸收了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手法和“破墨笔法” ,极力渲染山川景物奇崛险峻、突兀嶙峋的形象 ,寄托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丰富了山水诗的表现手法 ,形成了冷峻峭拔的艺术风格 ,对盛唐以前的山水诗有了很大的革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