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从1745年开始的准噶尔王国的内讧和分裂,清朝从1754年着手征讨准噶尔,1760年完全灭亡了准噶尔王国。此事不仅对于瓜州和肃州的吐鲁番人,而且对吐鲁番盆地的政治和社会,导致了大的变动。1754年,瓜州吐鲁番人早已受到影响。即,这一年额敏和卓“在瓜州编旗队,置管旗章京、副管旗章京、佐领、骁骑校各员,如哈密例。”这表明札萨克辅国公额敏和卓所部被编为旗,仍准在吐鲁番盆地享有领地。“又查瓜州札萨克公额敏和卓人  相似文献   

2.
清至民国时期的维汉经济交流黄建华清至民国时期,有大批的汉族屯田士兵在新疆各地屯垦戍边,也有大批的汉族农业和手工业劳动者移居新疆,这些都为维吾尔族与汉族间进行经济交流创造了条件。维吾尔族和汉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促进了新疆经...  相似文献   

3.
清政府统一新疆后,伯克制成为清朝地方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和巩固祖国统一及促进新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伯克制成为新疆维吾尔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州县制取代伯克制,新疆建省,新疆政治统治中心从伊犁转移到乌鲁木齐,最终成功地实现了新疆与内地的行政制度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关于哈密达尔汉伯克额见都拉之父为阿拉伯布教先驱或秃黑鲁帖木尔七世孙的说法并不可靠。额贝都拉前之四世皆为哈密伯克,是土著维吾尔人,叶尔羌汗系在哈密的统治结束之后,额贝都拉以土著伯克的身份服属于准噶尔,成为噶尔丹任命的达尔汉伯克,开始崛起。噶尔丹东侵喀尔喀蒙古后,哈密成为其供给基地,维吾尔人不堪侵扰,颇见都拉遂接受清朝的招抚,背准投清。额贝都拉投清,对噶尔丹及其残部的覆灭,对清朝统一新疆的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奠定了其家族在新疆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使哈密成为其家族的世袭领地,哈密长期保持着土司制性质的札萨克旗制和落后的农奴制生产关系,从而影响到当地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源县枫树这个地方,有一个维吾尔族乡。维吾尔族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的呢?这里有一个传说。明朝初年,朱洪武为了统治新疆维吾尔族,就在新疆挑选一位忠良,来统治管辖这块很富裕的地方。他选中了一名武将叫哈八士。因为哈八士出生在新疆哈密石河桥,所以以哈为姓,以他的乳名为名。这个人个头高大,虎背熊腰,从小就学会了一身武艺,在南征北战中,名声很大,多次立了战功,皇帝朱洪武封他为南疆总督。哈八士当南疆总督时,正是摧毁了成吉思汗侵疆建立的“察哈台汗国”的时候。那时,新疆上层人物内部争权夺利非常激烈。他当了总督不久,就有一个奸臣向皇帝…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包括《民族团结》在内的一些报刊,一再重复所谓哈密瓜不是产在哈密,而是产在鄯善的说法。说什么200年前,哈密王曾将他管辖下的鄯善出产的甜瓜,“借花献佛”,当贡品献给清朝皇帝,从而取得了“哈密瓜”的命名。言下之意,哈密瓜的老家应是鄯善。其实,这完全是没有历史根据的讹传。历史上鄯善从来没有受旧哈密王统治过。根据历史资料,我们说:哈密瓜的“老  相似文献   

7.
清朝统一新疆后,在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制定了较为符合新疆地区的统治政策.《回疆则例》是一部针对新疆地区民族宗教特点而制定的法典.嘉庆十九年(1814)编纂完成,并规定每10年一修.但它的第一次修纂因为“西陲不靖”而延误,至道光十三年(1833)进行第二次修纂,针对在新疆地区出现的社会问题,此次修纂的内容较多,范围更广.本文拟对《回疆则例》的编纂与修订的背景原因进行追溯和分析,以利于深入理解《回疆则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秋,明将徐达、常遇春等北取中原,期于大都会师。元惠宗妥欢贴睦尔(卒后谥号顺帝)携后妃、太子及宗室北走。以妥欢贴睦尔为首的蒙古封建主被迫退出中原后,仍沿用元朝帝号、印玺、宣敕金牌及官制等,企图重新入主中原,与明朝形成长期对峙局面。在明朝辖境内,也还居住着几十万蒙古族,例如甘肃河西走廊西端与新疆东部的沙州、罕东、赤斤蒙古、哈密等卫所所辖地区,就有不少蒙古族,明朝政府任命其已归顺的头目为卫所的都督、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及镇抚等官职。新疆天山南北则有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下的蒙古族,明代也称其为“别失八里”、“亦力把里”或“吐鲁番”。东部蒙古(明代称鞑靼部)势力衰败后,哈密和吐鲁番北面的瓦剌势力崛起,打败察合台后王,迫使歪思汗西迁至伊犁河流域。此后,察合台后王、瓦剌封建主及明王朝三方,围绕丝绸之路上的要道哈密,既展开激烈的争夺战争,又保持一定的政治、经济联系。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这是人人称道的。但是,火洲一样的地区,何以会长出香甜的瓜果?除去气候、土壤条件外,这就不能不说到水;说到水,又不能不说到坎儿井。坎儿井,就是古代的“井渠”。顺着地势,每隔若干丈打一口井,各井有暗渠相通,截引的地下水顺暗渠流入地上明渠,即可灌田。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地区  相似文献   

10.
想象中的乌鲁木齐:穿越古丝绸之路的历史一提到新疆很多人心中描绘的景象是山川、河流,戈壁、长河、落日,草原、牧场、骆驼、沙漠、再就是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哈密瓜、库尔勒的香梨;葡萄架下伴着新疆民歌翩翩善舞的漂亮维吾尔族姑娘、小伙。美丽的大自然,美味的特产,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总会让久居城市的人们心生向往。所以到新疆旅游,成为城市人们心向神往的地方。地域的遥远成全我们的想象也阻隔着我们到达的距离,当星巴克的咖啡渐冷,我们的新疆之旅仍然是旅游杂志最华美的图片。新疆还是不是我们梦想的浪漫之地?或者背上背包踏上新疆的…  相似文献   

11.
“黄军医,您上街?”“黄大姐,今天路过家门,总不能不进吧!”在“火洲”新疆吐鲁番城乡,各族妇女都知道黄云凤这个名字。黄云凤1952年入伍,在吐鲁番工作已16年,曾荣获新疆“三八红旗手”称号,多次被评为民族团结的模范。她的医德和情操为人们传颂。有一次,上完夜班的黄云凤接着看门诊,接待了20多位病人,她正要回家吃饭,一位维吾尔族老乡闯进门来,告诉她妻子难产两天了。她听完二话没说,背起药箱跑到了产妇家。经检查产妇是横位难产,由于拖延时间过长,加上天热,产妇中暑脱水,生命垂危。“快送医院!”套毛驴车太慢!黄云凤用自己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在清朝统治下,多数蒙古部落都被纳入“盟旗制”统治系统。关于这一制度的大体情况,过去已有不少论著说清楚了。但这些论著几乎都是依据《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理藩院则例》等清代史料或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史料写成的,而且只提到构成盟旗制度的几个必要条件,却没有涉及制订盟旗制度的具体过程,甚至似乎使人觉得蒙古归顺清朝之后,盟旗制度顺利实施而没有遇到任何抵抗。那么,盟旗制度果真是如此受蒙古人欢迎的统治方式吗?本文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试就喀尔喀蒙古引进盟旗制度的过程重新加以论述。根据过去的研究情况,下面首先探讨盟旗制度的梗概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补充笔者过去研究的同时,欲考察1720年代以后一时成为准噶尔势力与清朝争夺目标的吐鲁番盆地社会变动诸状貌,和在清朝统治下吐鲁番郡王属领的成立及其政治、经济制度。史料与文献:有关清朝史料及其它文献,参照下面的本文和注解。主要论文有佐口透《十八——十九世纪东土耳其斯坦社会史研究》(1963年)、鸠崎昌《隋唐时代的东土耳其斯坦研究》所收《关于东土耳其斯坦的地下水渠(k(?)riz)灌溉的起源》。(山鸟)崎氏的这篇论文也接触到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吐鲁番盆地的农业、水利、人口问题,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年新疆哈密维吾尔族农民暴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光绪三十三年,即一九○七年的哈密农民暴动,是本世纪初新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反回王暴动,它沉重打击了哈密回王的统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王府对农民的徭役,并为一九一二年、一九三一年哈密农民反抗回王统治,要求改土归流,最终取消哈密王制的斗争揭开了序幕。因此,对于这次农民暴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虽然在一些著作和回忆录中  相似文献   

15.
新疆的特产哈密瓜,天山南北各地普遍种植,其中鄯善县产的哈密瓜品质最佳,驰名中外。那么,为什么又把极负盛名的鄯善甜瓜叫做哈密瓜呢?相传古代鄯善、哈密是两个和睦相处的西域小国。一次,鄯善国王送了许多上等甜瓜给哈密王。哈密王“借花献佛”,又把这些甜瓜选了一些贡献给北京城里的中原皇帝。皇帝吃了赞尝备至,因而名之曰“哈密瓜”。哈密瓜的美名就这样传播开来了。鄯善县位于吐鲁番盆地东侧,四境环山,夏季极为干燥炎热,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加上有十分丰富的水利资源(这里有著名的地下渠道——坎儿井设施)等独特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鄯善县成  相似文献   

16.
在新疆地区加强“双语”教学,实现“民汉兼通”,为新疆地区培养“双语”人才,是长期以来党对新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只有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科学规划、明确目标,细化措施、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推进民汉教育的融合,构建与完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制和多种“双语”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新疆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7.
清朝统一新疆之前,新疆地方缺乏实现社会政治统一的政治组织力量。经由清朝统一之前各方势力的胶合、博弈,再到清朝统一、反清运动与建置行省,新疆社会治理的变迁趋势由分散型权力格局、多族群分而治之而走向治理同质化,这是一个逐渐实现统一与稳定的历史过程。一个强有力的政治组织力量对于新疆地方治理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分散而非统一的政治格局不利于新疆社会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哈密,地处新疆东部,横跨天山南北,集疆典型景致于一地被誉为“大美新疆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已整理出版的《西藏地震史料汇编》,在统计清至民国时期西藏震灾(M≥4.75)数量的基础上,与同时期水、雪灾害作了比较分析,认为震灾虽然数量较少,但其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清至民国时期西藏震灾的地理分布特征、损失、危害,以及政府的灾后赈济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妥得璘     
妥得璘是清朝同治年间新疆回民起义首领。为了反抗清朝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民族歧视,他领导回族和一部分维吾尔族人民发动了乌鲁木齐起义,攻占了北疆大部分地区。对这一历史人物,过去史学界作了否定的结论。建国初,范文澜同志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1864年,新疆回族起兵反满”,“但在某些首领统率下,反满变为民间互相残害,结果只能是惨痛的失败”。1958年,包尔汉同志在一篇论文中也认为是“地方上的各种反动势力利用和窃据了人民起义”,其中妥得璘在乌鲁木齐建立的是“封建地主政权”。这两位前辈在文中都只是作了上述很简单的论断,并未展开论述,但却产生了一定影响。以后许多论著大都沿袭了这一观点,并给妥得璘加上了其他一些罪名。近年已有人提出不同看法,但尚未有专文详细论述。本文试从妥得璘发动和领导起义取得的成就、抗击阿古柏侵略势力以及就如何评价这一回族历史人物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