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体道德活动从结构上可分划为个体道德心理活动和个体道德行为活动两部分。前者是个体道德活动的主观方面,后者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方面。个体道德意向活动和个体道德认识活动紧密结合,构成了个体完整的道德心理活动。其中个体道德意向活动不仅是个体道德心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而且是个体道德行为活动发生发展的最直接的心理动因,是个体道德认识对个体道德行为发生有效指导作用的心理中介。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人事管理无非就是解决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团体之间,以及社会团体与社会团体之间的行为规范之准则。这种协调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社会  相似文献   

3.
个体本位是社会主义特有的一种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个体本位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存在,是集体本位逐步发展的产物。个体本位就是从个体自身出发,肯定个体的存在、尊重个体的地位、实现个体的需求、维护个体的利益的一种价值本位理念。  相似文献   

4.
要促使个体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应从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与个体的心理活动规律两方面出发加以探索。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分析个体心理与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系,从教育实践和个体道德人格的塑造两个角度提出促进个体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发展,个体价值的提升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日益成为社会和个体关注的重点。个体应主动了解和判断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认知水平,提升自身素质,养成积极向上的主体意识。构建个体价值自评机制,对个体内在综合素质的高低进行评价和判断,并定期考察个人发展,为个体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社交媒体凸显了个体的主体性,使个体能自由言说,获得"可见性",并赋予个体新的思考内容。通过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为经验材料,对个体与社交媒体在幸福观上的互动进行考察发现,在社交媒体上,用户个体自我、个体相互之间、个体与社交媒体之间等都存在竞争、冲突、顺应和同化等不同程度的互动。在竞争、冲突中,个体的幸福观得以"可见",影响了社交媒体对幸福观的呈现;与此同时,社交媒体通过构筑信息环境等手段改变、更新了个体的认知图式,进而实现对个体幸福观的建构。通过对情境的定义,个体与社交媒体的幸福观都实现了重构和再定义。  相似文献   

7.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单纯物同人、牛、马一样具有“种—个体”的概念关系,真正作为实体存在的单纯物是诸如“这一滴水”或“这一个土”的单纯物个体。然而,单纯物的个体究竟与诸如“这一个人”或“这一匹马”的复杂物个体不同,其特殊之处在于,即便构成单纯物个体的各个部分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仍无碍于保持其自身的同一。虽然连续性对单纯物个体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但单纯物个体的同一性并非根源于某一具体个体的质料的连续性,而更有个体形式的统一性作为其连续性的基础。当我们试图理解这种个体形式时,要进一步诉诸个体功能概念。唯有具有功能统一性的单纯物,才是真正的个体实体。  相似文献   

8.
正确地引导个体需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人们在谈到对个体需要的引导时,主要是谈如何将个体需要引向符合社会的需要,而对如何把低层次的个体需要引导到高层次的个体需要却较少论及。我们认为,只有认真分析人们的不同层次的需要,弄清不同层次需要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将低层次个体需要引导向高层次需要,才能真正解决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矛盾,使个体需要符合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9.
个体权利为本是现代性教育的根本特征,现代教育制度以个体权利为基础,个体权利是反思教育现代性的原点。中国现代教育在追求个体权利的过程中并未彻底实现权利个体向现实个体的转化,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些基本的前提条件。本文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出发,提出解决该问题所需的基本条件:确立边界意识,建构超越"统一"走向领域分化的教育理论新思维;接纳个体意识,整合出个体尊严至上的现代权利文化;树立服务意识,强化国家与社会服务于个体权利的双重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人学视野下的集体与个体之思有其理论背景、现实背景及认识背景。人学视野下的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一方面是做清理"地基"的工作,在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个体在经济、社会和哲学三个维度上均是重要的,集体既可为善亦可为恶。人类历史上的集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七种类型,个体也可区分为生物意义上的个体、伦理道德意义上的个体、政治法律意义上的个体及审美意义上的个体;另一方面在关系主义思维中,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正向关系、负向关系及亦此亦彼关系,集体与个体良性互动的进路是捍卫个体权利与建立既有实质正义又有程序正义的集体。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是成千上万优秀个体角色组成的,社会规范下的个体角色的认知与责任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基础。优秀的个体角色的形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个体角色对权利、义务认知,个体角色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对社会规范、社会习俗的尊重。法律规范社会化下的个体角色,实质上是塑造与社会公共权利机关所确定的社会规范相适应的自我。个体角色彼此之间都是一面镜子,相互反映着对方的自我,任何一个个体角色都可以从其他角色的态度中来认识自我。个体角色彼此之间又都在无形中相互影响、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个体心理发展在个体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不同个体之间显然存在不同的心理反应,对其出现不同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可从多方面去理解。本文笔者将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个体心理发展的本质及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做相应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教育不但具有社会功能,而且具有个体功能。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功能需要由个体功能来支撑和体现。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赋予个体以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资源,能够激发个体巨大的爱国热情和建设动力,同时能够决定个体的状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魏晋是个体自我觉醒的时代。王弼作为士阶层的典型代表,援道入儒提出“名教本于自然”的命题,倡导在尊重个体本性的前提下重塑名教的权威。道家的自然既是世界的运行法则也指个体的自然本性,它是个体与名教沟通的桥梁。个体既是名教的遵循者也是名教的载体,对名教有效力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王弼名教与个体统一的名教思想的基本观点是:自然之性是名教存在的基础;自然之道是名教施行的方法;“性其情”是名教与个体统一的人格范式。个体安于名教,圣王施行名教,以及性其情的个体人格范式。个体与名教的统一,既可以维护个体本性又可使名教生命力持久不息。  相似文献   

15.
后新时期小说对个体与历史之间关系的思考主要表现为对历史力量、个体命运与个体生命精神之间关系的探索和表达:不确定的历史力量常常导致莫测的个体命运并生发出历史暴力,历史暴力给生命个体造成难以逃脱的生命苦难,而生命个体应当以诗性生命精神超越历史苦难,或以坚韧质朴的个体生命精神应对历史苦难。  相似文献   

16.
“责任”这个概念有着双重含义 ,其一是指社会对个体的要求 ,即个体的外在责任 ;其二是个体对自我的要求 ,即内在责任。但从本质上讲 ,内在责任是根源于外在责任并由外在责任转化而来的。个体的道德观和内在责任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 :1外部世界对个体的道德要求。 2个体道德生活中的奖惩经验。 3个体的道德认知水平或能力。从静态的角度上看 ,个体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选择将大体上被这三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所决定。但从动态的角度看 ,由于这三种因素都是可变的 ,因此 ,个体的道德观、道德责任感和道德选择也可能发生变化。社会对个体提出道德责任的要求 ,并不是因为个体有着可以任意选择的自由意志 ,而是因为这种要求可以成为一种外在环境因素来影响个体的道德观念和道德选择。因此 ,责任实际上是一种与“自由意志”无关的东西。责任在个体的人格中形成后 ,将会影响个体的道德选择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道德选择必然会受“自由意志”的支配。  相似文献   

17.
个体发展是多维价值尺度的统一,道德完善是个体发展的价值目标.道德完善与个体的发展,统一于个体的人生实践.道德完善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个体的人生实践之中,个体人生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生理想的美好愿望.作为一种道德理论,道德完善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以超越现实的理想目标为价值取向,指导个体进行人生实践,引导个体追求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信任整合模型,从组织内个体信任的视角,建立了员工个体特征(包括能力特征与品质特征)与分享决策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信任,主要是个体间的情感信任与认知信任,在个体特征与知识分享决策间的关系中,发挥着关键的中介作用,个体特征主要通过影响个体间的信任水平,影响着企业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分享决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个体工商户数量大幅度下降,这其中有经济发展的原因,但绝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个体工商户数量锐减更主要的原因是体制性原因,是制度性原因。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不协调和制度冷漠是导致个体工商户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仍然需要个体工商户的存在,在重构和修正个体工商户制度时,应当充分理解和认识个体工商户所具有的“经济人”本性,以更加人性化的制度设计来扶植和鼓励个体工商户,以相互照应与相互协调的制度安排来规范扣引导个体工商户。  相似文献   

20.
刘衍永副教授所著、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个体主体哲学问题研究》可以说是个体哲学问题研究的又一力作。该著从个体发生开始,论述了个体主体哲学的基本问题,个体主体的本质特征,个体主体的道德建构,个体主体的社会价值,个体主体的自由和发展。个体主体的死亡意识等等有关个体哲学的系列重大问题。我觉得该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体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