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庄子·天下篇》开头部分有一句话:“其数一二三四是也。”这句话神秘莫测。对这句话的解释,自古以来的治庄注释家纷然杂陈,五花八门,但都不甚解其意。王先谦《庄子集解》在“其数一二三四是也”条下引用宣颖的话说“分明不爽如是”。郭庆藩《庄子集释》在这句话下用成玄英的“疏”,说“一二三四即名法等是也”。解放后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组和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合编的《中国哲学史资料简编》中,则把这句话直接翻译成“用一二三四计数看”。  相似文献   

2.
格·孟和教授主编的《蒙古哲学史》是国内第一部用本民族文字撰写的蒙古族哲学思想史研究专著。全书计19分章67节36万余字,内容厚实,思想密度大,民族特色浓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读者留意。一、《蒙古哲学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指导下,基于蒙古高原是北方民族相继兴盛发展,长期繁衍生息的思想文化摇篮这一历史事实和蒙古族哲学思想是在蒙古高原传统思想文化基础上产生发展这一认识,把蒙古族哲学思想史的上限确定在史前史阶段,以原始社会蒙昧时期的世界观萌芽,即以“哲学基本问题”的产生为起点,内容按蒙古族历史发展几个阶段的…  相似文献   

3.
由吕希晨、王育民同志撰写的《中国现代哲学史》一书,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于一九八四年十月公开出版发行。这是我国哲学史界一项可喜的成果,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史的专著,它填补了中国哲学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一段空白,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子》一书,言简意赅,魅力无穷。 《老子》一书是真正意义上的不朽之作。 《老子》之所以堪称不朽,不在于它提供了或能够提供什么万古不变的哲学教条,而在于它首次提出并首次回答了几个意义极其深远的重大哲学问题。 一、略谈哲学史研究中的问题史方法 在50—70年代,我国最流行的哲学史研究方法是“两条路线斗争史”和阶级分析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研究哲学史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而其弊端亦很严重。80年代以来,范畴史的研究方法突兀而起,涌现了许多以范畴史方法研究哲学史的论著。十余年来,我国学者在哲学史研究领域中运用范畴史方法所取得的进步与丰硕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另一方面,哲学史研究中的问题史方法也在悄然兴起。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了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问题史)》”。1990年,方立天著《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由中华书局出版。张岱年在为方著写的序言中说:“近二三十年来,通史体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已经出版了十多种。但以问题为纲的哲学史尚属罕见。”应该承认,在颇长一段时间中,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问题史研究方法的“遭遇”是颇为“寂寞”和“冷清”的。 必须肯定,问题史研究方法和范畴史研究方法都是研究哲学史的重要方法,两种方法有着内在的紧密联  相似文献   

5.
<正> 《哲学史讲演录》是黑格尔讲授哲学史的专著。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研究黑格尔的哲学史观,力求对它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加强哲学史的研究是大有裨益的。一黑格尔的主要著作,一般都写有比较详细的绪论或导言,用来阐述他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思想。《哲学史讲演录》也不例外,在“开讲篇”和“导言”部分,集中阐述了他研究哲学史的基本思想和观点。黑格尔在哲学史观上有以下闪光的思想和精采的提法。  相似文献   

6.
《哲学史讲演录》,是伟大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留给人类的一份珍贵遗产。这部著作的导言,是一篇关于创立科学哲学史的重要文献。它立足于辩证法的基础上,揭露了当时哲学史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摧毁了束缚哲学史实现科学化的形而上学藩篱,提出了一系列处理哲学史的重大原则和方法,为哲学史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导言》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几乎涉及一般哲学史方法论各方面的问题。本文不打算对《导言》作全面的论述,而是主要根据其中“哲学史的概念”部分,着重对哲学史上各个哲学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7.
陈金清 《江汉论坛》2007,(11):139-140
最近的十多年是李维武教授哲学史研究的多产时期,其间有《二十世纪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吕不韦评传》(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王充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徐复观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与何萍合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等专著问世,撰写了数十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学术月刊》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从哲学史观的探索到哲学史研究方法的突破、哲学史研究风格的形成,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长江流域文化与近代中国哲学》,这部52万字的著作于2005年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则可看成是他在哲学史研究方法探索、哲学史研究风格塑造方面的代表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 读《哲学史讲演录》,既可窥见黑格尔的哲学史观,又能发现黑格尔研究哲学史的方法论思想。哲学史研究之所以从黑格尔开始,由搜集材料阶段转入整理材料阶段,是同黑格尔哲学史方法论紧密相关的。《文史哲》1990年第4期发表的《论黑格尔哲学史研究方法》一文,将黑格尔哲学史方法概括为四点:系统的研究方法、圆圈的研究方法、扬弃的研究方法和生平事迹研究方法。我认为作者对前三点的概括是正确的,但关于生平事迹研究方法似嫌不足,他忽视了黑格尔哲学史方法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时代方法。时代方法是黑格尔研究哲学史一以贯之的东西,因此,只有从时代内容与生平事迹相结合的角度,才能较完整地概括黑格尔哲学史方法论。黑格尔前的哲学史著  相似文献   

9.
康德对理性和悟性的区分在哲学史上得到很高的评价,但也遭到了许多的误解和批评。如何准确地估价其在哲学史上的意义,科学地分析其理论上的得失,仍然是康德哲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考察康德这—区分的理论动机和具体内容入手,着重分析了它在哲学史上的意义以及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一作为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对形而上学的前途和命运极为关心,在《导论》中他明确指出,批判哲学之所以要对数学、自然科学如何可能作出说明,并不是为了这些科学本身,而是为了另一门学科——形而上学。康德意识到人类理性在这门学科里有一种奇特的命运或困境;限于经验,理性永远得不到满足,因为理性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是日丹诺夫给哲学史所下的一个著名的定义。多年来,我们都是沿用这一定义来研究哲学史的。它正确的地方是指出了哲学发展中的两军对战这一客观事实,但是却把它看成哲学史中唯一的绝对的东西,从而割裂了作为认识史的哲学史的统一性,这样就容易导致简单地否定唯心主义,不把它看成是人类哲学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一 列宁曾经在《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中说哲学史,因此: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 希腊哲学已拟出了所有这些部分 全部认识领域 各门科学的历史 儿童智力发展的历史 动物智力发展的历史 语言的历史,注意: 心理学 感觉器官的生理学 这就是那些应当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 (《列宁全集》38卷399页) 列宁这一教导,对研究哲学史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它简明而精辟地说明了哲学史的对象和任务,同时也涉及到了哲学史的研究方法。有的人认为列宁这样说是有限制的,仅是一个侧面,而不是哲学史的全部。这种看法不一定对,因为通观列宁所写的《哲学笔记》的过程和中心思想,他是考察了整个哲学史的系统发展历史,考察了人类认识的知识领域,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并不是偶然的一个插句。  相似文献   

12.
刘炳范 《齐鲁学刊》2007,(2):110-114
《世态》是战后日本著名作家织田作之助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具有典型的无赖派文学特点,它以自嘲手法对战后日本混乱的社会现实、人们苦难的生活及卑琐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深刻揭示;它又是一篇私小说,真实反映了作家的心理世界和思想特点;它也是一篇元小说,鲜明体现了作家的文学观念和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共时和历时这一对语言学范畴是瑞士著名语言学家德·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来的。作为研究语言的方法,在对待语言变异这个问题上,是仅从共时或历时方面出发,还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  相似文献   

14.
苏联时期以前的俄国哲学史研究最初是基于纯粹的“个人兴趣”和“学术目的”,后来哲学史视域成了政治斗争的阵地,苏联时期的“俄国哲学史”研究体现了某种特定的“俄国哲学史观”。1947年亚历山大洛夫《西欧哲学史》全苏哲学讨论会成为苏联“哲学史”和“俄国哲学史”研究的转折点,自此后所有作品都遵循以定义开始、引经据典等体例。马斯林主编的《俄国哲学史》成为哲学史观和俄国哲学史观变化的标志之一,该书的框架和内容表明了他们自己的“俄国哲学史观”,虽并不代表现今整个俄国哲学界的观点,但却为世人提供了一个审视和解读当今俄国哲学界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的具体参照物。  相似文献   

15.
由肖父、李锦全主编、九所高等院校参加编写的《中国哲学史》教材,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初读之后,颇感这是一部值得称道和推荐的好书,它具有以下几点特色。一、较好地运用了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教材》将哲学史研究的对象理解为“哲学认识的矛盾发展史”(上卷,第4页),将论述的重点放在“围绕哲学基本问题所展开的哲学矛盾运动。”(上卷,第8页)这样,该书既保持以往论著、教材比较重视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即社会阶级斗争、自然科学发展及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优点,又更多地考察了哲学发展的特殊规律——即哲学自身的特殊矛盾性,给人们勾勒出一幅中国哲学史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中年学者孟庆仁同志,前不久又推出了他的新著《科学世界观的历程》(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仔细阅读这部专著,不难获得这样一种感觉: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反思既投入又独特。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不容忽视。一、反思指导思想的明确性。克罗齐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这句名言对于研究哲学史同样具有启发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  相似文献   

17.
<正> 世界范围的阿拉伯哲学史研究从19世纪末就开始了,至今仍有方兴未艾的势头,而在中国,这一领域几乎还是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中文版的阿拉伯哲学史的研究著作,中国人写的,绝无仅有;外国人写的,也寥若晨星;马坚先生在50年代译出的第·博尔的《伊斯兰哲学史》,是迄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最重要的一部。苏联学者特拉赫坦贝尔的《西欧中世纪哲学史纲》,在书中给阿拉伯哲学留下了一席之地,但那是作为欧洲哲学史的一个陪衬,从中人们还难以了解阿拉伯哲学史的全貌。而国外其它大量的阿拉伯哲学史的研究著作,则还未被翻  相似文献   

18.
由黄楠森、庄福龄、林利共同主编的八卷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问世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取得的最为显著的成就。其中,由易克信、吴仕康担任分主编的第八卷又是八卷本中最具特色的一卷。该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当代卷,以二战结束为起点,论述战后至80年代末世界主要国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研究、应用和发展。该卷既是八卷本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又可以独立成篇。二战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新“科技革命”为契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如何概括和评价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呢?《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  相似文献   

19.
陈来 《文史哲》2022,(1):35-47+165-166
熊十力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哲学论述,对于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而言,具有与同时期通史著作同等重要的意义。总结20世纪以来的中国哲学史总体研究,不仅要关注各部《中国哲学史》的撰写及经验,也要关注熊十力这样的哲学家对中国哲学史的理解,以开辟中国哲学史总体理解和论述分析的多样化把握。熊十力在《十力语要》《读经示要》等书中广泛谈及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他的这些论述,无论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不比同时期中国哲学史教科书的论述逊色。熊十力论中国哲学与中国哲学史有一个自己的体系,只是这一体系并未集中地呈现出来,而是散见于其著作之中,需要加以整理和研究。熊十力认为,近代以来,国人以西方哲学为标准,以科学方法看哲学,已经完全忽视了中国哲学的"究极意思"和"独至理境",对中国哲学的终极智慧已不了解,也不求解,这一点必须加以根本改变。熊十力对中国哲学史的诸论述,称得上是体大思精,不仅在中国哲学史学史上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哲学终极智慧的理解也有重要的价值,值得做全面的梳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江明主编的《哲学简明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为干部正规化理论学习而编写的一本教材。这本书出版不到半年,已接连印刷三十九万多册。它的出版,不仅对广东省干部的正规化理论学习,将起有力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哲学工作者也是很有启发和帮助的。《教程》共二十六万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基本规律和范畴,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论,作了简明扼要的概括和阐释。编者既注意保持全书内容观点的系统性、科学性,又注意章节、体系的连贯性和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