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农业产业化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然而,受人地矛盾、农村劳动力过剩、商品率低下的制约,农业产业化需在小农经济下寻找发展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小农经济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作用,探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适宜途径。  相似文献   

3.
后农业现代化,就是在农业现代化之后扬弃其化学污染和和生态掠夺的内涵,通过自然回归,走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的新路。根据市场需要,一方面利用小农经济优势,生产需求量大、价格高、有利健康的安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另一方面,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通过国际化农业分工,重新配置农业生产资源,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4.
小农经济贯穿于中国数千年文明演进当中。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农经济的具体形态经过了多次演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以后、新时代以来都各有其不同特点。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当前以家庭或者家族为基本单元、自给自足为主的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可以从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五个方面推进,以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5.
家户制因素和村落保护主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研究表明:村庄内部亲缘关系越紧密、村组间保护主义现象越弱、外地户口农户租入农地越难以及上一年非农户口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农地流转率的提高;村组内集体互助合作越差和上一年村组农业生产总值越高,越有利于机械化普及率的提高;其他村庄人员落户本村越困难、本村农户对外地机械进入本村组耕种越抵制、上一年村组农业生产总值越高以及上一年非农户口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农用机械总动力的提升;村庄内部亲缘关系越紧密和上一年非农户口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合作化率的提高.此外,家户制变量、村落保护主义变量以及社会经济变量对农业信息化率的提高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基于以下两个基本点:第一,中国是大国农业,大国农业的重要特点是,大宗农产品尤其是粮食必须高度自给,绝大部分耕地只能用于种植大宗农产品;第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农民转移进城实现城市化尚需时日,在最近20年,大多数农民家庭还需要农业收入来完成劳动力再生产,小农经济将长期存在并具有合理性.中国农业政策的重点必须建立在中国小农经济还将长期存在这一前提之下.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的领土非常辽阔,然而淡水和耕地资源并不丰富,人均淡水与人均耕地更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仅如此,处于城市化进程之中的中国当下,大量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受制于资源禀赋,必须另谋出路。发展耐盐农业,或为一条农业现代化的新路。中国的盐碱土地和沿海区域面积巨大,地下咸水和海水也十分丰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培育耐盐农业作物品种,发展耐盐相关产业,对于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在耐盐农业发展中,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但远远不足。耐盐农业是一种高科技农业,外部性问题比传统农业更为突出。发展耐盐农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两个层面把握小农经济的涵义,即从生产关系层面与生产力层面。他们论证了小块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的特征,即生产过程的孤立性、生产方式的简单性、社会关系的封闭性、生活水平的低下性和思想观念的保守落后性。综合小农的生活状况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小农经济必然走向灭亡,这是马克思给现代小农经济和小农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现代化是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根基。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 (包括信息技术 )上的农业 ,是把传统的不发达转变为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发达农业的过程。农业现代化重要的特征是科学化 ,机械化 ,社会化 :其目标包括技术目标、经济目标、生态目标和社会目标。作者从多视角上阐述了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坚持从国情实际出发 ,既要积极推进 ,又不能急于求成 ,并从五个侧面作了有针对性地论析。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从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可持续等方面作用于农业现代化。在小规模家庭经营生产组织形式下,农民缺乏种田积极性、难以与市场有效对接、农民收入缺乏提升空间和农户生产、生活方式缺乏可持续性等会制约农业现代化;但小规模家庭经营具有较好的效率和兼容性、便于降低生产监督成本、决策所需的信息费用低和存在强大的社会保障力等则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因此,根据中国现有国情,在坚持小规模家庭经营的情况下,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组织形式创新、实施农业补贴和建设生态农业等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13.
评判一个国家民主建设的成效,既要看其民主制度的发展状况,也要看公民是否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由于宗法式的小农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封建思想仍未根除,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至今依然淡薄。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我国公民民主意识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深入分析造成的这种影响,探索当前民主意识淡薄的深层原因,寻求中国民主意识现代化建设的几条有效路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均表明:提高农业生产率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只有提高农业生产率,才能优化农业投入结构,使农业产出结构合理,产业链迂回,农民收入增加,从而达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历来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新中国建立后,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及时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启动了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并规划了科技兴农之路。对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怎样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艰辛探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16.
略论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现代化实践中提出了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由于农业、农村、农民都处在历史性演变中 ,既有相同的又有不同的目标和发展轨迹 ,使它们难以完全涵盖在同一概念中。农村现代化的首要特征是农业现代化 ,但前者不能替代后者 ,不仅因为后者是四个现代化之首 ,也因为现代农业产业系统已越出农村的范围。而农村现代化还包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环境优化、经济体制优化、政治民主化和农村富裕化等。农民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条件和归宿 ,它包含农民素质和农民物质、精神生活的大幅度提高以及农民非农化和多元结构。所以“三农”仍然是密不可分的。农业现代化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农业产业的现代化 ,广义的还应包括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福建农业现代化的技术路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际经验、我国国情和福建省省情,提出了福建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技术路线。它以高就业低成本的技术路线为前提;以节约土地型技术和节约劳动型技术相结合,并以节约土地型为主的技术路线为方向;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机械技术相结合,并以生物技术为主的技术路线为内容,同时实行高新技术与优良的传统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三明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我国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 ,论证了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所编写的农业现代化测试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然后按照该指标体系对三明市农业进行了测评。测评表明 :三明市农业目前处于农业现代化起步阶段 ;到 2 0 2 0年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  相似文献   

19.
福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福建省省情 ,提出了福建省建设现代农业应选择跨越式赶超发展战略。它以扩大开放 ,转换机制 ,科教兴农 ,市场化经营 ,整体开发 ,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指导思想 ,以 2 0 2 0年前先后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战略目标 ,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 ,科技创新 ,制度创新 ,集约化、信息化和政府主导为战略重点 ,并处理好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现代化归根到底是由亿万农民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完成的.政府通过优化农民的行为环境,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和汇聚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上来,其关键是提供一套有效率的土地制度.切实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是有效率的土地制度的核心.不失时机地推进土地制度创新,把市场机制引入农民与集体之间的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机制,才能真正实现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