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月 《社区》2010,(28):13-1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一些大城市以推倒重来为主要方式展开了“城市更新运动”,但人们很陕发现,老城市的风貌和韵味、传统社区里的社会支持网络也随着“拆旧”而消失。此后,城市更新的理念中加进了“邻里复兴”:以小规模的改造与整治为主。更加注重社区居民自发.自愿的参与,更加注重社区既有风貌的延续。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超大城市食品安全问题的剖析和民众关注度调研结果,探讨了超大城市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和为迎接世界级盛会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些措施,对超大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升超大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苗苏菲 《中华魂》2014,(3):55-58
2013年是北京“小升初”改革第20个年头。自1993年开始,小学毕业统一考试被取消,学生凭行政分配进入居住地附近的中学。北京算起步晚的。自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国家教委要求在普及初中的地方推进初中入学办法改革以来,上世纪80年代末,“小升初”改革就已在全国各大城市铺开。  相似文献   

4.
阿诤 《社区》2008,(3):1-1
近年来,我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生活费用增长很快,尤其是食品和服务费用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幅度很大。2006年,我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人均仅880元,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他们的收入仅能勉强应付日常生活开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有部分老人选择了到中小城市生活,大部分是回故乡老家去“异地养老”。当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退休后到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投奔子女安享天伦之乐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期 ,大量人口转入城市的吸纳主体只能是大城市 ,因为大城市实际上并不足够大 ,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大城市具备吸纳人口的能力 ,发展大城市的经济效益也相对较高。发展大城市需要解放思想和加速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城市病及大城市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提速阶段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不仅容纳了中国大部分城镇人口 ,而且是现代工业的载体。然而在城市发展中 ,人们对发展大城市往往存在顾虑 ,甚至存在大城市等同于城市病的误解。在详细分析大城市与城市病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目前大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促进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申明堂 《山西老年》2012,(10):53-53
所谓“地书”就是用泡沫塑料大笔或毛笔蘸水在地上习书练字。它是书法的一种,大约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练习“地书”的队伍,太原市迎泽公园、龙潭公园、唐槐公园、学府公园等处“地书”活动相当活跃,一些老年朋友们不管春夏秋冬、酷暑严寒,都持之以恒,乐此不疲地坚持练习。那么,“地书”为何如此受老年人喜欢呢?第一、简单易行、练习自由,适合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有益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一楹联这样写道:“咫尺天地有情缘,学书练字度晚年。”“地书”既不需什么大的投入,也没有时间限制和任务要求,大地当纸,以水为墨,兴趣所致,任意挥毫。虽无丝竹管乐之盛,但方寸之间,一笔一画一诗一帖也足以畅抒情怀、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8.
有江 《社区》2001,(2):42-42
20世纪末,全球有多少国际大都市?21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中国将有哪些城市可登上国际大都市的“宝座”? 资料显示:20世纪末全世界大约有14个国际大都市,它们是:美国的芝加哥、纽约、休斯敦、波士顿、洛杉矶等5个,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德国的法兰克福,俄罗斯的莫斯科,韩国的汉城,日本的东京和横滨,中国的香港,新加坡的新加坡等。 从全球超大城市未来发展情况大致可以看出当今中国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未来的走向。2015至2020年世界超过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可望从16个增加至26个。其中北京、孟买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北意大利的大城市比英格兰的多,且意大利的城市当局权力较大,城市文化和远程贸易都比英格兰的城市有优势。但意大利的大城市通常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来控制周围小城市和农村,导致大城市的发展限制了小城市的发展,而使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英格兰的小城市和农村较少受到周围大城市的影响,大城市并未对周围小城市和农村的经济构成严重的阻碍,大城市与小城市共同发展,形成了合理的城市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城市化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城市化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文明的集中标志,更是中国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中国的城市化战略,应以发展大城市为重心。大城市,具有更好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益,更符合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大的是更美好的。  相似文献   

11.
一转眼,到美国已经3个月了,在佛罗里达州的坦帕市呆的时间最长,40多天。接下来,一周换一个城市,先是奥兰多,接着是杰克逊维尔,这是佛罗里达的两个大城市,火车三四个小时就到。后来就有些折腾了,因为要经过山地,400英里居然走了18个小时,穿过佐治亚州,到了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市。回头又走了12个小时,马不停蹄地路过佐治亚州的超大城市亚特兰大,来到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市,这时已经是国内的春节了。塌下心来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即将离开的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市--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县级市。  相似文献   

12.
大城市的超前发展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城市给社会带来新的活力,也给社会增添不少麻烦。为此,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大城市的运动规律。究竟大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有没有规律?怎样描述和运用这一规律?至今还没有得出一个众所公认的定论。本文试图探索与大城市发展规律有关的四个问题:一,工业化后大城市的超前发展问题;二,大城市发展的原因问题;三,大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和多样性问题;四,控制大城市的对策及其与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备国规定的大城市标准很不一致。这里着重探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我国以市区非农业人口百万以上为准。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我国应坚持大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大城市不仅符合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科学管理,打造特色是大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城市化过程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尤其是大城市逐步被城市化区域所代替,大城市地区(Metropolitan region)、城市集聚区(Urban agglomeration)、大城市连绵区(Megalopolis)的不断涌现,标志着城市空间形式的改变和大范围的地域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对其后的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认为,这些城市群体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引起空间上的连接和功能上的结合,从而形成更大范围的城市网络;使城市的发展从传统的由点到面改变为多点连线,多线连网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城市网络的发育改变了城  相似文献   

15.
西方工业化进程中大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历经了由单核到多核、由小尺度到大规模、由功能单一到功能复合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形成了生态屏障控制、核心集聚与轴向放射相结合、城郊新城建设、城镇群区域化发展等多种拓展模式。西方大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对我国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在经济水平和生产方式等的影响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交通等技术手段是实现大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整内部结构、促进郊区新城建设以及都市群区域性协同发展等途径有助于实现大城市空间结构的多心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大城市外来人口的增长,我国部分学者特别是政府决策管理人员对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呼声日高,甚至已把控制人口规模增长作为实现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大城市人口规模增长是否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以我国最大城市上海为例,多角度地系统考察和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人口规模增长与城市发展持续性的关系,发现上海人口规模增长与城市发展持续性总体上是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而且相对受到严格控制的户籍人口规模增长,受控较弱、相对强势的常住人口的规模增长与城市发展持续性具有更密切的正向互动作用关系.也就是说,本文研究证明:到目前为止,人口规模增长仍是促进我国大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或至少没有明显的证据说明人口规模增长已制约我国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武汉为例:大城市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大城市为发展核心的具有“点一轴一圈”空间结构特征的大城市旅游圈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大城市旅游圈具有依存性、开放性、区域性、层次性和空间性等特点;由共生效应、互补效应和整体效应共同作用是其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本文以武汉为实证,提出武汉旅游圈的构建思路,探讨了大城市旅游圈的空间结构模式与旅游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8.
前言“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的方针。控制大城市,主要是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其中,控制人口规模,特别是控制市区人口规模是关键。解放三十二年来,我国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上升缓慢,比重很低。解放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十分迅猛,新兴城镇不断涌现,原有的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整个国家和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但是大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也给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不少压力和冲击。究竟如何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如何协调大城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些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以武汉市为例,在系统分析大城市人口增长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人口增长对大城市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而探讨大城市人口控制的对策与途径,以期能给城市管理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宜昌市大城市建设的战略构想晏性枝(宜昌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一宜昌建设大城市是中央、湖北省委的战略决策,李鹏同志1993年11月在宜昌视察时专门听取了我市关于宜昌城市规划等情况的汇报,他指出“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第一流的工程,这里的人文景观应同这个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