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协调性评价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缺乏。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区域发展和人才支撑体系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以安徽省和皖北地区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例,采用复合系统协调性模型方法,区域发展与人才支撑体系协调性关系的演变规律及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安徽省整体、蚌埠市、阜阳市的复合系统协调度相对较高,且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安徽省和皖北地区的整体协调度系数均处于低于0.4以下的水平,协调度水平较差,需要通过改进协调度促进区域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单位根与面板协整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使得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成为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如何界定区域物流中哪些因素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1978-2006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方法,实证分析表明:区域物流增长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面板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正相关关系;物流基础设施增长和简单的物流数量的增长均不能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国必须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加快物流的信息化、现代化,繁荣商品市场以扩大潜在的物流需求,以支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从实证分析来看,我国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但是地区差异大,东部地区保险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西部地区.因此,在积极发展东部地区保险业的同时,应该大力发展西部保险业,促进我国保险业协调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评价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状态,通过建立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选取26个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时序特征,群内各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截面差异明显;资源子系统综合指数增长幅度最大,环境子系统次之,再次是产业子系统,人口子系统综合指数增长幅度最小,各子系统指数变化轨迹、升降幅度和截面特征不一致,使得26个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呈现出发展平稳型、持续波动型和跳跃型3种波动类型;长三角城市群的耦合度和城市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不同年份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各异,城市间内部协调性不高,人口与其他子系统的矛盾突出,虽然两两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在逐年升高,但人口与其他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偏低,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依然突出。据此认为应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人口、产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9—201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系统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林业职工工资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所有行业职工年均工资和在岗职工人数对我国林业职工工资有较显著的影响,而各省国内生产总值、林业第三产业比重、林业产业总产值和森林蓄积量对林业职工工资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对我国林业职工工资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翠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3)
在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差距的基础上,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就三大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 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和短期的均衡关系,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农村经济的增长,而西部地区这一关系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8.
财政支出构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政策是政府在宏观上调整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工具,它对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国家职能的履行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构建中国省级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对1985—2007年中国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构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在全国范围财政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支持农业生产和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在地区局部范围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及其构成的关系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湖南工业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但反映在产业利润率上却徘徊不前.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2003—2010年湖南13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表明:湖南工业效率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劳动报酬的激励、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劳动者素质的改善,体制性因素和反向服务外包导致了湖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企业在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因此,通过推进体制改革、规范市场制度和加大政策扶持等一系列措施来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将是进一步促进湖南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以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对象,以其在中国各区域工业发展差异中的作用为研究起点,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使用相关的Panel Data计量经济学方法对1978-2006年间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成因进行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采用1990-2012年河南省各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分析影响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实证研究发现:投资和政府规模等传统因素仍然主导着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而新兴因素和先进因素的影响力有限。采用生产函数法分析河南省三次产业的投资产出效率发现:第三产业的产出效率低于第二产业。最后提出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互促共进,但两者的关系在不同阶段、区域表现出不同的模式与特点。应用改进了的隶属度函数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1995年以来中国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时间上看,1995—2010年中国农业机械化与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性较好,但波动性明显,表现为4个明显的阶段,即1996—1997年为基本不协调发展时期,1998—2001年为基本协调发展时期,2002—2004年又处于基本不协调发展时期,2005—2010年再次处于基本协调发展时期。两系统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慢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从空间上看,中国各省区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差异。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的协调发展度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呈现出东、中、西递减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基础设施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国贸易成本的大小,而贸易成本的大小又会对一国产业空间布局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 (1) 改善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改善两地间的基础设施都能提高落后地区的绝对福利水平,但当发达地区初始的基础设施水平高于落后地区时,两地间基础设施的改善会扩大地区间实际收入差距;(2) 改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将使落后地区福利水平上升,但会使发达地区福利水平下降,从而存在降低社会总福利的可能,这种情况极易在地区间规模差距和基础设施差距都很大时发生;(3) 中央政府改善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抑或改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以提高全社会福利水平需要相机抉择,最优决策取决于两地经济规模和基础设施的相对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土地市场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成都市2005-2012年土地市场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关系予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研究期间经历了极度失调衰退、一般失调衰退、勉强耦合协调和初级耦合协调四个阶段.土地市场发展失衡是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关系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土地市场管理保障土地市场的稳定发展是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区域旅游合作利益协调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宏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2(6):109-113
从区域旅游合作主体的竞争出发,通过合作博弈理论,计算系统中各成员的Shapley值,进一步从合作结构判断系统的有效性,决定合作成员的选择,并分配联盟收入,形成区域旅游合作利益协调机制。最后通过算例对协调机制效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其弊端是往往忽略各地区由于不同发展水平而造成对货币政策反应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产生不利于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连带效应。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1994年至2009年各省的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模型的选择标准对各省的实际GDP与货币供应量建立变系数模型,以此来考察各省经济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区域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收集了中国钢铁产业资源环境、经济业绩、技术创新三个系统的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取得了三个系统的综合发展评价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可持续发展协调度计算模型,并对中国钢铁产业三个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测评.研究发现,自2000年以来,中国钢铁产业的资源环境与经济业绩两个系统基本能够协调发展,而技术创新方面有明显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其他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选取反映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状况的16项指标因子,构建反映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评价模型,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分析了兵团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综合效益、整体协同发展水平以及协调度,并对兵团"十二五"期间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程度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2005-2010年,兵团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的协调等级;协调类型由早期的城镇化滞后逐渐转化为工业化滞后。同时,兵团各个师的城镇化与工业化整体协同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由预测结果可知,"十二五"期间,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程度由弱协调状态上升到较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9.
创新网络形成后,区域内各创新主体的R&D支出与其他主体的行为息息相关,其R&D支出的总和在宏观上表现为区域R&D支出的核心内容。以此为背景,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构建数学模型,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2000~2009年的30个省市样本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区域R&D支出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创新网络背景下,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开放度以及技术引进等因素与区域R&D支出水平正相关,且相关程度依次递减;政府投入负向影响区域R&D支出,但影响的显著性水平并不高。研究成果对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区域创新绩效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何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48-52
区域一体化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趋势。就实现模式而言,以自发秩序和私法为基石的私法模式是理想主义的,而以政府的制度导向和公法为基石的公法模式却是现实主义的。就实现的路径而言,统一的法制是必需的,但却难以满足区域一体化的需求,区域法治协调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就实现的机制而言,由于区域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需要,行政协议机制是不二选择,但面对着瞬息万变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环境,与生具有灵活性的共同诉讼行为机制和示范法机制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