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美国清教文化为个案,采用语境理论对美国文化进行了分析,试图论证语境理论对文化思想的影响并说明利用该理论在解释美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是语境理论在论证文化这样具体事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当代美国青年俚语的文化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俚语作为语言中最富有表现力、最夸张、最富有感情色彩的部分 ,已摆脱了过去语言学家对其的约束 ,越来越多地被人们使用 ,尤其具有美国年轻人的特点。本文通过探讨俚语的文化群、构词、语音、语意的发展和变化 ,从而透视美国青年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3.
话语歧义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它产生于言语交际双方所依赖的具体环境。认知语境观揭示了生成和理解语义的认知心理理据。认知语境是传统语境内在化的结果,它可以使歧义结构的意义具体化。本文探讨了话语歧义的成因以及认知语境对语义歧义的解释和制约。  相似文献   

4.
在安徽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话语占主导地位,在话语意识形态上过分注重地方经济发展。政府话语深刻影响着市场其他主客体的话语行为。企业和各种媒体成为生态旅游绿色伪装和绿色推销的践行者,推动了安徽生态旅游向大众化旅游的发展。话语议题研究揭示:在大部分话语实践里,生态旅游业实质上被视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产业,被贴上数字化的标签来加以衡量。政府应该转变生态旅游发展理念,重视生态旅游发展的质量,使生态旅游能更好地促进自然和原生态文化的保护,更加有利于当地居民和生态游客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违反合作性、礼貌性和非礼貌性、语境性和社会文化性等角度探讨英语话语的语用内涵,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对英语话语进行动态分析,真实准确把握句子的语义和语用价值,达到最佳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在中国兴起以来,网络语言在话语方式上体现了不同于传统媒体用语的鲜明特点。在本文中,作者探讨了网络语言的兴起与发展,并进一步指出,网络语言的话语方式反映了国人的文化意识觉醒和文化信心重建。  相似文献   

7.
饶先来 《南都学坛》2012,32(4):55-59
作为一种指向价值和认识的实践活动,文艺批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话语特征和话语形态。当代批评话语的特征主要呈现为批评写作的表述方式、文体结构和思想指向;文学批评的话语形态则是生动性、形象性和逻辑性并重。这种特征和形态使得当代文艺批评既具有了"感人"与"服人"的阐释力量,同时其结论也因此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8.
9.
本文试图总结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当代理论和方法论.这里所讨论的这些美国人类学的当代观念是基于它们的历史脉络、继承、重现、转变和对立.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诸如主观性、权力和民族志表述等问题上,人类学理论和方法论发生了许多非常显著的转变和分歧.这种状况起因于人类文化学研究的文学化途径,这种途径是经由格尔茨(Geertz)以及其他学术运动,如英国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特别是福柯(Foucault)的后现代主义而发展起来的.由此,人类学由来已久的喧嚣的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对峙已经演绎出独立的认识论阵营,在某些情况下导致了一些大学中人类学系的分离.同时,这种分裂也激发或伴随着一种对当代全球化形势下文化人类学研究对象的定位的承认,比如本土性(indigenous)、下层 (subalterns)研究,确认了这些研究对象在研究项目中具有合法的权利和合作的声音.这种转向使人们愈加关注应用人类学,同时也伴随着许多新的问题,例如"本土知识"的观念.另一个分裂是一些特定的专门研究领域的学科建制,如医学人类学、生态人类学和教育人类学等,而这些领域的每一个又都存在着其内部分歧和区别.这些正在发生的变化引起了对于博厄斯学派所传承下来的诸如文化、文化相对主义等观念的效用和学术规范的质疑.过去的30年是一个骚动激荡、分崩离析的时期,人类学研究在这个时期卷入了全球资本主义的新的文化逻辑的转换之中.  相似文献   

10.
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是明确文化身份、彰显国家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的积累与创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要求。影像的文化形塑,可以通过国家文化形象在公共空间的传递,成为表达民族心理的重要方式。张艺谋作为世界华语影坛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其电影作品所传达的影像话语,成为其他国家和民族对中国民众以及所有关于中国精神信息和物质产品认知与评价的对象。即便是作为一种主观印象,也影响着中华民族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与地位。然而,影像话语对本土文化与价值观进行隐含性命题表达,也导致了对异质文化的曲解和误读。这些在美国电影作品中也有着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而词汇的真实意义和用法需要通过其典型搭配得以揭示。在语言课堂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典型搭配检索功能来开展词汇教学活动,帮助指导学习者掌握词汇的语境意义,从而在语言产出方面最大程度接近本族语者的语言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12.
略论汉语语境下的英语文化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常要面对语境和身份的冲突问题。英语的混合性和变异性是其历史演变的结果,这使它在中国语境下的使用也会有各种“内卷化”的发生;英语在使用功能上适应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但是,中国语境下的英语使用并不等于接受西方文化霸权,英语也会在本土文化语境下产生文化身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中的词汇与文化息息相关 ,英语习语是词汇中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最为敏感的部分。英语习语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词汇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习语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民间性 ,从英美地理环境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习语的比喻性和整体性 ,从英美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习语的地域性和和谐性。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诗人对中国隐逸诗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社会因普遍对西方文明的忧虑而转向中国古老文明的热潮中,为了寻求突破,一部分美国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接受和吸收了中国古典隐逸诗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诗人的本民族文化传统会影响、干扰、甚至是颠覆他们对中国诗歌和思想的接受和吸收,但不管怎样,隐逸诗最终成为美国诗歌的一部分,成就了中关诗坛的一段文学姻缘。  相似文献   

15.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重点表现了中国文化这一"他者"如何融入美国语境的问题,表现了中国文化如何与美国文化的碰撞、纠葛和对话。在中国文化的镜像中,华裔得以照见自己的存在,在美国语境之中建构华人的文化身份。美国华裔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复杂和多元,一方面,这是由于他们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不同,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中的中国文化书写和文化身份建构本身也是"一个产出的历史过程",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形势。  相似文献   

16.
高语境文化对交际环境依赖程度高,交流信息多寓于语境、情景之中,而低语境文化对社会文化环境和交际情境的依赖程度低,直接在交流中明确表达信息。在国际商务英语谈判中,高语境文化的中国代表和低语境文化的美国代表,其谈判文化和风格具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代表谈判语言委婉含蓄,强调集体意识与群体文化、社会等级和人格身份;而美国代表谈判语言直接明了,倾向于以个人为中心,遵从人人平等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文化差异是学生在从字面翻译能力向推论翻译能力发展过度的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问题。其主要体现是在词句的语用意义、宗教文化、历史背景、地理疆域和社会制度等方面。正确地处理好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应本着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保持原文的风格,忠实地反应是非曲折的原貌这一翻译的基本原则。在文化差异背景下,译者可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特征,采用直译、意译、代换、音译、增减词语或给句子成分添加注释等翻译手段,尽量减少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帮助目的语读者充分体会原语的文化风格。加强跨文化教学,不断强化在文化差异背景下处理翻译问题的原则和方法,这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常常用意义宽泛或近似意义的词语和相关句型表述来回避自己不能准确把握的词句,以求得文章的错误量的最小化。由于受跨文化因素的影响和自身语言知识的缺失,回避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而降低英语写作质量,并影响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正视和分析当前大学生英语写作回避现象中的问题及其根源,着眼于大学生跨文化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全面推行二分法教学体式、构建六步式自主课堂,改观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回避现象”。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文化不断接触、碰撞、交融、竞争。当代中国文化最强有力的影响者和竞争者,无疑是基督教文化,它已经成为英美主流文化,正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迅速渗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让人担忧。祖国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当代美国黑人作家追寻历史实际上是在寻找黑人的文化归属 ,美国黑人共同的精神家园。他们对历史的重新书写和阐释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对中心话语或主流文学经典的修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